2020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女排世界杯决赛直播)

2022-07-29 0:29:48 体育资讯 yzlianqin

2020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



本文目录一览:



【光明国际论坛对话】

斯普罗·卡帕洛(SpyrosCapralos)欧洲奥委会主席、希腊奥委会主席

肖连兵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秘书长

“在盛大开幕式上,整个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活力”

肖连兵: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至20日举行。您对本届冬奥会的筹办、开幕式、各国参与和赛事情况有何评价?

卡帕洛:从中国成功申办冬奥会开始,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中国人民展现出办好冬奥会的巨大决心。他们向国际社会承诺:要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举办一届成功的、安全可靠的赛事。除此之外,组委会秉承举办“绿色、包容、开放、清洁”冬奥会的原则,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落实到举办奥运会的全过程。有鉴于此,国际社会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期望举办一届以*标准组织的奥运会。2月4日,在北京“鸟巢”体育场举行的盛大开幕式上,整个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活力。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是在这个体育场举行的。能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我们所有来到中国首都体验奥运激情的人都不胜荣幸。中国人民有诺必践!他们共同努力,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场精彩非凡的奥运盛会。在疫情笼罩下,所有参与者都能感受到中国的热情好客;希望所有人都能坚定信心,将希望寄托于美好的未来。

肖连兵:您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请谈谈您为北京奥运会所做的工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一起向未来”分别是北京夏奥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您对北京成为世界上*的“双奥”之城如何看?

卡帕洛: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举行的,我曾有幸担任2004年雅典奥组委的执行主任和副首席运营官。中国获得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接过接力棒后,自然与希腊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很高兴能与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分享经验并密切合作。14年后的今天,北京正在创造历史,成为首个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毫无疑问,中国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凭借这一成绩,中国证明了它对奥林匹克理想的承诺,证明了体育力量可以用尊重调和国家间的分歧,通过关注共同价值观弥合各国间的鸿沟。通过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中国也展示了体育在国家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给子孙后代带来的独特遗产。这表达了中国向世界开放、交流文明和思想的强烈愿望。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行闭幕式焰火表演。新华社发

“我们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快、更高、更强”

肖连兵:2021年7月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正式通过决议,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当下的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作为国际奥委会的一员,在您看来,为什么增加了“更团结”的表述?“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您对此如何解读?

卡帕洛:多年来,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奥林匹克运动员。今天,这个关于抱负、成就和卓越的格言,这个攀登高峰、拓宽视野、重新设定标准、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强大号召扩展了新的内涵。国际奥委会于2021年7月20日正式宣布了奥运会的新格言。新格言不仅承认卓越精神,更重要的是承认体育的凝聚力。仅仅加上“更团结”这个词,就让人们突然对奥运会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在全票通过之前,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用一句话解释了该变化的深刻意义,以及新旧格言之间的联系:“团结助力我们通过体育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快、更高、更强。”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口号“一起向未来”与新的奥运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紧密契合。这一口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齐心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承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再次相聚在北京,参加比赛,向所有人展示力量、韧性和决心。这可以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希望、团结和鼓舞人心的力量。所有人都身处困境,此时这一口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运动员正面临着疫情带来的*挑战。因此,在疫情时期,正如冬奥会激励运动员努力拼搏,克服重重障碍,享受参与世界*体育赛事的快乐一样,冬奥会也应该激励各国团结起来,应对世界面临的如气候变化、冲突、战争和疫情灾难性影响等所有危机和挑战。

肖连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情况下,中国力克疫情带来的困难,实现了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承诺。对此您怎样看?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意义何在?

卡帕洛:自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引发了规模空前的全球危机。世界各国和城市进入了意想不到的封锁状态,学校、文化和体育场馆以及所有非必要商业关闭,国际旅行受到严格限制。2020年3月11日,在距离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仅4个月时,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蔓延。显然,世界上*的体育赛事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举行,2020年3月24日,东京奥运会正式宣布延期。这一决定不仅是为了保护奥运健儿和工作人员的健康,而且是为了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保护主办城市和国家的公共健康。这一决定使国际体育界如释重负,但同时面对混乱也觉得无所适从。在此之前,奥运会从未因战争以外的原因被推迟或取消。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延期对参加这项*体育赛事的1.1万名运动员和4400名残奥会运动员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众所周知,参加奥运会是每个为此刻苦训练的运动员的梦想。这使我们意识到,所有奥林匹克运动的成员必须共同努力,才能成功举办奥运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感谢运动员为此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举办的第一届冬奥会,为世界各国的冬季运动健儿及时提供了舞台。

冬奥会闭幕式会旗交接仪式。新华社发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像中国人民那样”

肖连兵: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久,您如何评估至今还在全球肆虐的疫情给人类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影响?

卡帕洛: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健康危机,也是社会和经济危机。它影响世界各国和全球每一个人,也影响到世界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自疫情暴发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到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保持社交距离,以及企业、学校和整个社会生活的封锁,已成为遏制疾病传播的常见措施,但也扰乱了包括体育和健身活动在内的许多常规生活领域。为了保障运动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健康,大多数国际、地区和*的重大体育赛事都被取消或推迟,如马拉松、足球赛、田径锦标赛、篮球赛等等。在现代奥运会历史上,奥运会和残奥会*推迟了一年。奥运会的延期不仅影响经济,还会影响全球和地区体育赛事的社会效益。长期以来,体育一直被认为是促进社区和各代人之间沟通和建立桥梁的宝贵工具。自这场健康危机开始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并以*限度减少这场健康危机影响的方式支持运动员和体育大家庭。应对这场健康危机显然需要合作、团结、坚持不懈和公开对话。国家之间和不同专业团体之间要共同努力,共享资源和知识。

肖连兵:2月5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和推广冬奥运动,让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您对此如何看?

卡帕洛: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北京2022年冬奥会要吸引3亿中国人参加冬季运动,这预示着它会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积极影响。从最近公布的调查来看,这一目标似乎已经实现,将为后代留下持久的遗产。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像中国人民那样,在体育活动上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并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

肖连兵: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通过秉承奥林匹克精神的、不加歧视的、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为建设和平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需要本着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您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和精神有什么理解?奥林匹克运动对推动世界和平有什么意义?

卡帕洛:和平是奥林匹克运动中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奥林匹克运动面向世界上所有遵守奥林匹克休战决议的国家。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有三位国王签署条约,确立了“奥林匹克休战”。在休战期间,运动员及其家属可以安全无虞地前去参加或观看奥运会,然后返回各自城邦。考虑到体育和奥运会面临的新政治现实,国际奥委会决定恢复奥运会的“奥林匹克休战”概念,从而尽可能保护运动员和体育运动的利益,利用体育的力量促进世界和平、对话和和解。这是个*的概念,只有在体育价值观和奥运会精神中才能遇到。奥运会通过消除*、*和语言的障碍,团结人民,促进文化交流。体育将人民和团体聚集在一起,从而改善社会和文化生活。体育有助于打破偏见、刻板印象、文化差异、无知、不容忍和歧视,从而克服分歧、促进对话。

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现场。新华社发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不是取代,而是交流、分享和沟通”

肖连兵:人类共同价值观是在时代发展中形成,奥林匹克精神的产生也一样。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全球气候变化凸显了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担当,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动者,在您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否应成为后疫情时代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您如何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在联系?

卡帕洛: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危机以及持续不断的环境挑战使我们认识到,无论社会或国家背景如何,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很明显,我们有责任改变现状,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每个人都有责任,以所处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社会、技术、经济和环境方面发生变化,这对公民来说是重大挑战。如果我们想前进,就必须接受变革。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合乎逻辑的前进道路是共同努力,而不是寻求孤立。团结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和运动的支柱之一。国际奥委会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几个月发起的“在一起更强大”运动强调了这一点,该运动围绕着这个以人为本的口号,强调国际奥委会团结一致的精神。世界人民只有团结一致方能前进,奥运会是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团体和社会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肖连兵: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公约数。您对这一主张有什么见解?

卡帕洛:我们都钦佩和尊重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与希腊文明一样,被认为是文明的摇篮。在现代国家,这种丰富的文化仍可以从传统、艺术表现甚至人民的行为中看到。毫无疑问,这些文明从未也决不会被取代。它们为当今世界留下了一笔重要且铭刻于心的遗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显然不是取代,而是交流、分享和沟通。它的含义在于,各民族、各国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最近的公共卫生危机表明,我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在全球危机和环境问题上,我们关注的是同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为共同的事业努力,努力使这个星球成为和谐世界,为每个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虽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制度,但它们都应该团结平等,都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各国应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界限,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人类共同价值观,构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肖连兵:交流、分享和沟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人民与世界的联系十分重要,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发展,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形成的。以对中国的所见所闻,请您谈谈对中国的印象和对中国人的了解。

卡帕洛: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家,拥有追求卓越和完美、勇于创新的有魅力的人民。它是主要的文化强国之一,也是塑造了这个世界的最早文明之一。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一点是,这个国家在表达探索和学习其他文化的强烈愿望的同时,成功地保持了自身鲜明的身份认同。这也解释了中国努力向西方文化开放,促进沟通和交流的原因。向世界开放的意愿一定是有益的。我们可以从中国这个有着如此多文化遗产的国家和文明中学到很多。我也发现,中国人民通过寻求多样性来改善和进步的愿望着实令人钦佩。沟通和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它们与平等和团结的价值观紧密相连,思想和专业知识的交流对所有人都有益。由此可见,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含义就更具内涵了。

“体育运动不仅涉及身体技能,最重要的是还涉及精神力量”

肖连兵: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过去人们只知道“体育增强体质”,现在人们知晓了“运动改造大脑”。您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体育理念?学校应如何开展体育教育?在后疫情时代,奥林匹克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卡帕洛:不幸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体育运动。在需要隔离和保持社交距离的时候,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成了真正的挑战。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况导致了缺乏活力等消极影响,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运动员的失望和挫败感。奥林匹克运动很早就认识到,人们迫切需要找到解决办法,为年轻人的生活重新引入体育教育,不仅高水平运动员,业余体育界和学校也有这种需要。毫无疑问,体育运动不仅涉及身体技能,最重要的是还涉及精神力量。运动能激发我们体内如动力、积极思考和自信等许多能力。它有助于我们设定目标,并超越人类极限来逐一实现这些目标。一般来说,这些因素在教育方面非常重要。显而易见的是,在任何教育环境中,必须把体育提升到*地位。

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倡导在年轻人教育中强化体育运动。世界各地的国家奥林匹克学院在实施一系列行动和教育计划方面做得很好,这些行动和教育计划的指导思想始终是促进体育和奥林匹克的原则和价值观,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体育是激发希望的通用语言,在提高世界各地年轻人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鼓励沟通和交流。正如必须通过文化和学习陶冶情操一样,通过体育和竞争陶冶情操也同样重要。希望年青一代能够接受这一观点,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这事关和平与团结,是可以鼓舞未来世界的积极信息。

(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王培尧翻译)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7日08版)

光明网-《光明日报》




女排世界杯决赛直播


“要抬起头!”

这是2-3不敌俄罗斯奥委会队的比赛结束时,郎平教练对退场的女排姑娘们一句分量十足的要求。

诚然,中国女排的奥运征程如今颇为艰难,但女排历史上从来不缺少绝处逢生,女排精神也从不缺少永不言弃的坚韧、拼搏。想要博得一线生机,女排还要抬起头,自己去争取。

元老级解说员宋世雄老先生曾如此解读女排精神:“中国女排的核心: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我们的*运动员,为祖国的排球事业在献身……有了这种精神,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相信只要女排还在顽强拼搏,就没有不可能跨越的难关!

在剩余两场必须力争全胜的情况下,7月31日20:45中国女排对阵夺冠热门意大利女排的比赛,便成为中国女排寻求逆天改命的生死之战。届时,元老级解说宋世雄、名嘴韩乔生、前女排国手李颖将一同解说这场女排生死战,锁定咪咕视频APP、中国移动魔百和,为中国女排奉上决胜的鼓励和支持吧!

奇迹剧本5年前就已写好,里约奥运逆袭夺金传奇能否再现

其实,相比于2016里约奥运会最终夺冠的中国女排,如今东京奥运会的中国女排走着极为相似的剧情:

奥运之前,两支女排都在大赛中拿到不俗战绩,给人无限遐想。2016里约奥运会之前,中国女排在2014世锦赛上杀入决赛拿到亚军,又在2015世界杯上夺得*;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之前,中国女排在这个奥运周期中表现不俗,特别是在2019女排世界杯上11连胜夺冠的表现。两次奥运备战,中国女排都拿出了足以争夺奥运*的实力,也都让广大中国女排球迷们对他们报以巨大期望。

同样,奥运小组赛的赛场上两支女排都出人意料地陷入绝境。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小组赛首战就爆冷不敌荷兰队。那支年轻的中国女排突然陷入低迷,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女排姑娘们变得茫然不知所措……随后的小组赛,那支女排0-3不敌塞尔维亚、1-3负于美国,5场小组赛输掉了3场。

但那时绝境中的中国女排没有被逆境吓倒,而是积极寻求变化,想方设法激活球队。郎平教练对媒体和球迷们直言:“球队只有12个人,要尝试各种可能的打发,想办法激活球员们的状态。”而对球队的队员们,郎平教练则用另一种方式送上激励:“要放开打,咬一口是一口,虽然我(中国女排)水平可能比你(对手)低,但我不能让你随便欺负!”

在这样精神的感召下,中国女排在心态和表现上实现了巨大转变,一场传奇式的“绝地反击”就此开始。八强赛3-2逆转战胜巴西、半决赛再遇荷兰3-1获胜破除心魔、决赛3-1击败强敌塞尔维亚,中国女排同小组赛时挣扎的自己判若两队,用女排精神中蕴含的巨大能量实现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今东京奥运会上的中国女排再次陷入输掉3场的境况,这种“似曾相识”,或许会让朱婷、袁心玥、张常宁、龚翔宇们回忆起5年前那个夏天一度站在悬崖边上、最终*归来的自己。

7月31日,女排姑娘们迎来了再次书写传奇的机会,对阵意大利的生死战,会是那个奇迹的开始吗?

女排生死战,众志成城方能拼出一线生机

里约奥运会的逆转夺金回忆,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添这支女排的争胜信念,但最终球队是否能够挽回劣势,还要看女排姑娘们的状态调整、战术执行和临场发挥。在这方面,如今的女排可谓喜忧参半。

在对阵俄罗斯奥委会女排赛后,郎平教练谈到主将朱婷伤势严重的话语令人担忧:“朱婷确实伤得挺厉害的,大家能看到,基本上扣不了。(朱婷能否继续出场)我们会和医生以及朱婷本人商量,可能会让健康球员冲一冲。”正如郎平教练所说,在朱婷的伤情不明朗的情况下,女排需要更多球员挺身而出。

值得欣喜的是,随着赛程的推进,除了发挥稳定的张常宁、袁心玥等老将,李盈莹、王媛媛等新人也找到了节奏,特别是李盈莹的异军突起,让球队在朱婷受伤的情况下没有丢失进攻火力,也为后面的比赛保留了希望的火种。

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新老球员的众志成城。面对夺冠热门意大利队,女排姑娘身上已经没有任何包袱,背水一战、放手一搏的心态反而有利于激发中国女排应有的水平。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这是郎平对于女排精神的阐述,也是这支中国女排如今最需要的信念支撑。

7月31日20:45,中国女排对阵意大利的生死战,会在手机端的咪咕视频APP、大屏端的中国移动魔百和,进行实时直播。届时,让我们用热切的关注和助威声,为中国女排加油助威,一起见证中国女排的又一段传奇故事!




2020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

光明网-《光明日报》

【光明国际论坛对话】

斯普罗·卡帕洛(Spyros Capralos)欧洲奥委会主席、希腊奥委会主席

肖连兵 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秘书长

“在盛大开幕式上,整个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活力”

肖连兵: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至20日举行。您对本届冬奥会的筹办、开幕式、各国参与和赛事情况有何评价?

卡帕洛:从中国成功申办冬奥会开始,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中国人民展现出办好冬奥会的巨大决心。他们向国际社会承诺:要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举办一届成功的、安全可靠的赛事。除此之外,组委会秉承举办“绿色、包容、开放、清洁”冬奥会的原则,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落实到举办奥运会的全过程。有鉴于此,国际社会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期望举办一届以*标准组织的奥运会。2月4日,在北京“鸟巢”体育场举行的盛大开幕式上,整个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活力。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是在这个体育场举行的。能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我们所有来到中国首都体验奥运激情的人都不胜荣幸。中国人民有诺必践!他们共同努力,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场精彩非凡的奥运盛会。在疫情笼罩下,所有参与者都能感受到中国的热情好客;希望所有人都能坚定信心,将希望寄托于美好的未来。

肖连兵:您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请谈谈您为北京奥运会所做的工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一起向未来”分别是北京夏奥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您对北京成为世界上*的“双奥”之城如何看?

卡帕洛: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举行的,我曾有幸担任2004年雅典奥组委的执行主任和副首席运营官。中国获得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接过接力棒后,自然与希腊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很高兴能与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分享经验并密切合作。14年后的今天,北京正在创造历史,成为首个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毫无疑问,中国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凭借这一成绩,中国证明了它对奥林匹克理想的承诺,证明了体育力量可以用尊重调和国家间的分歧,通过关注共同价值观弥合各国间的鸿沟。通过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中国也展示了体育在国家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给子孙后代带来的独特遗产。这表达了中国向世界开放、交流文明和思想的强烈愿望。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行闭幕式焰火表演。新华社发

“我们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快、更高、更强”

肖连兵:2021年7月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正式通过决议,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当下的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作为国际奥委会的一员,在您看来,为什么增加了“更团结”的表述?“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您对此如何解读?

卡帕洛:多年来,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奥林匹克运动员。今天,这个关于抱负、成就和卓越的格言,这个攀登高峰、拓宽视野、重新设定标准、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强大号召扩展了新的内涵。国际奥委会于2021年7月20日正式宣布了奥运会的新格言。新格言不仅承认卓越精神,更重要的是承认体育的凝聚力。仅仅加上“更团结”这个词,就让人们突然对奥运会的目的和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在全票通过之前,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用一句话解释了该变化的深刻意义,以及新旧格言之间的联系:“团结助力我们通过体育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快、更高、更强。”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口号“一起向未来”与新的奥运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紧密契合。这一口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齐心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承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再次相聚在北京,参加比赛,向所有人展示力量、韧性和决心。这可以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希望、团结和鼓舞人心的力量。所有人都身处困境,此时这一口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运动员正面临着疫情带来的*挑战。因此,在疫情时期,正如冬奥会激励运动员努力拼搏,克服重重障碍,享受参与世界*体育赛事的快乐一样,冬奥会也应该激励各国团结起来,应对世界面临的如气候变化、冲突、战争和疫情灾难性影响等所有危机和挑战。

肖连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情况下,中国力克疫情带来的困难,实现了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承诺。对此您怎样看?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意义何在?

卡帕洛:自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引发了规模空前的全球危机。世界各国和城市进入了意想不到的封锁状态,学校、文化和体育场馆以及所有非必要商业关闭,国际旅行受到严格限制。2020年3月11日,在距离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仅4个月时,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蔓延。显然,世界上*的体育赛事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举行,2020年3月24日,东京奥运会正式宣布延期。这一决定不仅是为了保护奥运健儿和工作人员的健康,而且是为了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保护主办城市和国家的公共健康。这一决定使国际体育界如释重负,但同时面对混乱也觉得无所适从。在此之前,奥运会从未因战争以外的原因被推迟或取消。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延期对参加这项*体育赛事的1.1万名运动员和4400名残奥会运动员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众所周知,参加奥运会是每个为此刻苦训练的运动员的梦想。这使我们意识到,所有奥林匹克运动的成员必须共同努力,才能成功举办奥运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感谢运动员为此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举办的第一届冬奥会,为世界各国的冬季运动健儿及时提供了舞台。

冬奥会闭幕式会旗交接仪式。新华社发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像中国人民那样”

肖连兵: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久,您如何评估至今还在全球肆虐的疫情给人类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影响?

卡帕洛: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健康危机,也是社会和经济危机。它影响世界各国和全球每一个人,也影响到世界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自疫情暴发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到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保持社交距离,以及企业、学校和整个社会生活的封锁,已成为遏制疾病传播的常见措施,但也扰乱了包括体育和健身活动在内的许多常规生活领域。为了保障运动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健康,大多数国际、地区和*的重大体育赛事都被取消或推迟,如马拉松、足球赛、田径锦标赛、篮球赛等等。在现代奥运会历史上,奥运会和残奥会*推迟了一年。奥运会的延期不仅影响经济,还会影响全球和地区体育赛事的社会效益。长期以来,体育一直被认为是促进社区和各代人之间沟通和建立桥梁的宝贵工具。自这场健康危机开始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并以*限度减少这场健康危机影响的方式支持运动员和体育大家庭。应对这场健康危机显然需要合作、团结、坚持不懈和公开对话。国家之间和不同专业团体之间要共同努力,共享资源和知识。

肖连兵:2月5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和推广冬奥运动,让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您对此如何看?

卡帕洛: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北京2022年冬奥会要吸引3亿中国人参加冬季运动,这预示着它会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积极影响。从最近公布的调查来看,这一目标似乎已经实现,将为后代留下持久的遗产。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像中国人民那样,在体育活动上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并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

肖连兵: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通过秉承奥林匹克精神的、不加歧视的、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为建设和平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需要本着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您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和精神有什么理解?奥林匹克运动对推动世界和平有什么意义?

卡帕洛:和平是奥林匹克运动中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奥林匹克运动面向世界上所有遵守奥林匹克休战决议的国家。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有三位国王签署条约,确立了“奥林匹克休战”。在休战期间,运动员及其家属可以安全无虞地前去参加或观看奥运会,然后返回各自城邦。考虑到体育和奥运会面临的新政治现实,国际奥委会决定恢复奥运会的“奥林匹克休战”概念,从而尽可能保护运动员和体育运动的利益,利用体育的力量促进世界和平、对话和和解。这是个*的概念,只有在体育价值观和奥运会精神中才能遇到。奥运会通过消除*、*和语言的障碍,团结人民,促进文化交流。体育将人民和团体聚集在一起,从而改善社会和文化生活。体育有助于打破偏见、刻板印象、文化差异、无知、不容忍和歧视,从而克服分歧、促进对话。

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现场。新华社发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不是取代,而是交流、分享和沟通”

肖连兵:人类共同价值观是在时代发展中形成,奥林匹克精神的产生也一样。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全球气候变化凸显了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担当,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动者,在您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否应成为后疫情时代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您如何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在联系?

卡帕洛: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危机以及持续不断的环境挑战使我们认识到,无论社会或国家背景如何,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很明显,我们有责任改变现状,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每个人都有责任,以所处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社会、技术、经济和环境方面发生变化,这对公民来说是重大挑战。如果我们想前进,就必须接受变革。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合乎逻辑的前进道路是共同努力,而不是寻求孤立。团结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和运动的支柱之一。国际奥委会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几个月发起的“在一起更强大”运动强调了这一点,该运动围绕着这个以人为本的口号,强调国际奥委会团结一致的精神。世界人民只有团结一致方能前进,奥运会是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团体和社会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肖连兵: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公约数。您对这一主张有什么见解?

卡帕洛:我们都钦佩和尊重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与希腊文明一样,被认为是文明的摇篮。在现代国家,这种丰富的文化仍可以从传统、艺术表现甚至人民的行为中看到。毫无疑问,这些文明从未也决不会被取代。它们为当今世界留下了一笔重要且铭刻于心的遗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显然不是取代,而是交流、分享和沟通。它的含义在于,各民族、各国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最近的公共卫生危机表明,我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在全球危机和环境问题上,我们关注的是同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为共同的事业努力,努力使这个星球成为和谐世界,为每个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虽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制度,但它们都应该团结平等,都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各国应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界限,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人类共同价值观,构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肖连兵:交流、分享和沟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人民与世界的联系十分重要,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发展,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形成的。以对中国的所见所闻,请您谈谈对中国的印象和对中国人的了解。

卡帕洛: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家,拥有追求卓越和完美、勇于创新的有魅力的人民。它是主要的文化强国之一,也是塑造了这个世界的最早文明之一。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一点是,这个国家在表达探索和学习其他文化的强烈愿望的同时,成功地保持了自身鲜明的身份认同。这也解释了中国努力向西方文化开放,促进沟通和交流的原因。向世界开放的意愿一定是有益的。我们可以从中国这个有着如此多文化遗产的国家和文明中学到很多。我也发现,中国人民通过寻求多样性来改善和进步的愿望着实令人钦佩。沟通和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它们与平等和团结的价值观紧密相连,思想和专业知识的交流对所有人都有益。由此可见,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含义就更具内涵了。

“体育运动不仅涉及身体技能,最重要的是还涉及精神力量”

肖连兵: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过去人们只知道“体育增强体质”,现在人们知晓了“运动改造大脑”。您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体育理念?学校应如何开展体育教育?在后疫情时代,奥林匹克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卡帕洛:不幸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体育运动。在需要隔离和保持社交距离的时候,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成了真正的挑战。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况导致了缺乏活力等消极影响,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运动员的失望和挫败感。奥林匹克运动很早就认识到,人们迫切需要找到解决办法,为年轻人的生活重新引入体育教育,不仅高水平运动员,业余体育界和学校也有这种需要。毫无疑问,体育运动不仅涉及身体技能,最重要的是还涉及精神力量。运动能激发我们体内如动力、积极思考和自信等许多能力。它有助于我们设定目标,并超越人类极限来逐一实现这些目标。一般来说,这些因素在教育方面非常重要。显而易见的是,在任何教育环境中,必须把体育提升到*地位。

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倡导在年轻人教育中强化体育运动。世界各地的国家奥林匹克学院在实施一系列行动和教育计划方面做得很好,这些行动和教育计划的指导思想始终是促进体育和奥林匹克的原则和价值观,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体育是激发希望的通用语言,在提高世界各地年轻人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鼓励沟通和交流。正如必须通过文化和学习陶冶情操一样,通过体育和竞争陶冶情操也同样重要。希望年青一代能够接受这一观点,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这事关和平与团结,是可以鼓舞未来世界的积极信息。

(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王培尧翻译)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7日 08版)




2020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什么时间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举世瞩目的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出席开幕式。阅读原文>>>

大年初四,也是立春时节,在一派浓郁节庆氛围中,北京冬奥会拉开了帷幕,民族传统节日与现代奥林匹克盛会在冰雪之上交相辉映,相遇相融。直击开幕式>>>

我们不妨一边看着精彩纷呈的开幕式,一边了解下今日已经完赛的项目。

今天,花滑团体赛短节目结束首日争夺,隋文静/韩聪在双人滑中*,力压俄罗斯奥委会代表队的米申娜/加里亚莫夫。男单、双人滑和冰舞3项短节目过后,中国队目前排名第3位。

平昌冬奥会,志在双人滑冲金的隋文静/韩聪并未参加团体赛。此次家门口比赛,两人毫无保留打起了头阵。整套节目,隋文静/韩聪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以刷新赛季*的82.83分排名榜首,为中国队赢得了10个积分。“发挥算是正常水平,略微保守了一些,教练也说在整体速度上没有特别放开。”隋文静赛前并没有想太多,只是想在他们的第二届奥运会上给大家展现一套好的节目。

凭借隋文静/韩聪双人滑第一拿到的10分,中国队目前共获得21个积分暂列第三位,排在前两位的是美国队(28分)和俄罗斯奥委会代表队(26分)。阅读全文>>>

这两日备受关注的冰壶混双遭遇了循环赛两连败。

中国冰壶混双队对阵卫冕*加拿大队,面对经验老道的莫里斯/霍曼,凌智/范苏圆的表现依旧不俗,可惜大赛经验与对方存在差距,最终以6比8不敌对手。

本届冬奥会,莫里斯/霍曼的组合,和英国队一起,被外界视为本届冬奥会混双冰壶的两大夺冠热门。

先后不敌瑞典队、加拿大队两支强队后,中国冰壶混双队的战绩来到2胜2负。接下来,凌智/范苏圆还要打5场循环赛,包括美国队、挪威队、英国队、意大利队、捷克队,仍然有入围前四名、晋级半决赛的机会。阅读全文>>>

为期3天的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活动也于今日结束。今天担任火炬手的有联合国大会主席阿卜杜拉·沙希德,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主席潘基文,国际奥委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黄思绵,国际奥委会执委艾玛·泰尔霍,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张虹等。阅读全文>>>

在北京颐和园传递时,乒乓球世界*丁宁担任此站火炬传递的第一棒。

丁宁说,能够入选冬奥会火炬手,我认为是对自己的肯定;同时能够担任这一次的冬奥会火炬手,对我来说也是无上的光荣。奥运火炬传递是奥运会举办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奥运火炬接力的传递活动中,是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递友谊、和平的信息。在本次奥运火炬传递的过程中,也希望自己能够把这样一种状态很好地体现出来。

冬奥会对于每一个运动员来说,都是梦想的*殿堂。本届冬奥会能够如期举办,没有辜负或错过每一个运动员的付出,不光是对中国运动员,对全世界的运动员来说,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不负自己的付出,也不负人民对他们的期望。阅读全文>>>

冬奥会火炬在大运河森林公园开始传递时,北京建工集团施工队长王威,作为副中心建设者代表参与了火炬传递。

从起初的贴砖小工,到现在“升级”为干活儿效率质量有口皆碑的专业工长,王威用努力实现了自己在建筑行业的梦想,成长为新时代基层一线农民工*代表,还被评选为2020年北京市劳动模范。近年来,王威带领着团队,更是在城市副中心的各项工程项目建设中“大显身手”,为副中心的建设添砖加瓦。

谈到自己入选冬奥会火炬手时,王威欣喜与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我实在是太激动了。我想,这次作为火炬手参与冬奥会火炬传递,不仅代表我个人,也代表着副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建设者,更是代表着全国各地在勤恳工作的务工人员。”阅读全文>>>

从1991年开始申办奥运会算起,到2008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再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开幕,北京,仅用31年时间就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

这是现代奥林匹克史上的一次中国式开拓,也是家国民族朝向世界的又一次金声玉振。此刻我们一起吐纳着时代气息的转换,而沧海桑田,尽在一次立春之中。

北京冬奥会就是一粒面向未来的“种子”,滑行是它前行的方式,也是冰雪运动比赛的方式,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是朝向远方的约定。种子的远方不仅在于滑行的终点,还在于它日后的萌芽与生长。

每一次滑行总有属于它的远方,每一粒种子也都有一个未来,“一起向未来”讲述的正是种子与种子之间的约定,种子与种子之间的团结。其实你我都是一粒滑向未来的种子,纵然身处时代的大变局,但面朝冰雪,当能春暖花开。阅读全文>>>

编辑 刘喆 校对 刘越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2020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女排世界杯决赛直播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