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我访问了捷克,写了《不朽的捷克》一文,节选部分放在这里。我非常喜欢这个美丽的国家,也想介绍博友了解它。
远眺捷克首都布拉格全景
捷克首都布拉格位于波西米亚中心地区,历史上的布拉格是艺术、贸易、*中心,199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城市建立在伏尔塔瓦河两岸的丘陵上,具有中世纪的建筑风格。伏尔塔瓦清澈的河水宛如一条玉带,蜿蜒曲折地穿城而过。登上市内的伯特林娜山顶俯视全城,碧水映桥影,绿苗置古城,壮丽的古老宫殿,高耸的城堡塔尖和各种现代建筑物巍然屹立在郁郁葱葱的茂林之中。
布拉格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传说,捷克第一位女领主里谱谢公主站在伏尔塔瓦河西岸悬崖上,遥望对岸,说要在那里建起一座与星辰同辉的城市,它就是后来的布拉格。布拉格建于公元928年,1230年捷克王朝在这里设立第一座王城。14世纪末,这里是中欧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圣维塔大教堂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标志,有“建筑之宝”的美誉,这里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十分拥挤。该教堂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与辞世后长眠之所。在历史上,该教堂经历了3次扩建,公元929年的圣温塞斯拉斯圆形教堂,在公园1060年时扩建为长方形教堂,公元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建造目前的哥特世建筑,却一直到公元1929年才正式完工。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参观了教堂的圣约翰墓和圣温塞斯拉斯礼拜堂后,来到了旧皇宫。
旧皇宫是以往波西米亚国王的住所,整个皇宫建筑大致分为3层,由历任在位者对不同部分进行修缮。入口一进去是挑高的维拉迪斯拉夫大厅,也是整个皇宫的重心,特别之处是通道楼梯都很宽大平缓,骑士可以直接骑在马上进去。由于大厅很宽大,骑士们可以在里面做各种骑术和格斗表演。往上层走是新领地大厅,里面有许多早期的书籍和图像,大厅下层有哥特式的查理四世宫殿,和仿罗马市宫殿大厅。
出了旧皇宫来到一条窄窄的小巷,宽不到 2米,称为“黄金小巷”。之所以称为“黄金小巷”是因为早年为王公贵族打造金饰的炼金士都居于此,因而得名。这里曾是捷克*的文学家卡夫卡居住的地方,“黄金小巷”因此名声大振,现在这里专卖旅游纪念品。卡夫卡当时住在小巷的22号,在这里他写了《变形人》等巨作。我看很多游人还不知道小巷22号就是卡夫卡的住所,因为他们对我们在22号门前照相留念,感觉茫然。
从“黄金小巷”出来,我们来到*的查理大桥。查理大桥是东欧现存古老的石桥,禁止车辆通行,是连接旧城区和布拉格城堡的*桥梁。桥两端有哥特式桥塔,两侧各有栏杆和以*故事为题的15座圣像。一过旧城塔桥,两边都是挂有执照的街头艺术家,从绘画到雕塑,手工食品到现场演奏,包罗万象,人潮络绎不绝。走到桥中央有一座查理四世的塑像,据当地人讲,摸一摸这座塑像能给自己带来好运,我们当然要入乡随俗,也排了队,摸了摸雕像底部。走到桥的尽头回首一看,整个王宫与古城堡交相呼应,金碧辉煌,俨然是一个“黄金的布拉格”。
过了桥后,来到古城广场,我看到一个巨大的雕像,那就是捷克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杨·胡司。这位主张*改革,被罗马教皇以异教徒罪名活活烧死的民族英雄,在死后不久,捷克人民爆发了胡司革命运动。胡司革命军统帅杨·瑞士卡英勇善战,身先士卒,使敌人胆战心惊。今天在布拉格维特科夫山上还屹立着身披铠甲,手持狼牙锤,骑着马的瑞士卡雕像。
坐在古城广场的一个露天咖啡厅里,我一边品咖啡,一边望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他们当中既有捷克人也有各国游客。我不禁想:捷克人民热情、幽默、有极强的爱国心和民族自尊心。同时又充满了智慧。有人说捷克人怕自己国家的文物遭到破坏,所以一打仗就投降。从某种角度看这也不失为捷克人聪明的表现。捷克作为夹在大国当中的小国,没有很好的回旋艺术,是不可能把自己的国家保住的。
上图为*的克伦摩利兹花园和城堡位于摩拉维亚地区赫日比山山脚下,该建筑是由两位维也纳建筑师于1686年--1698年设计建造,原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城堡,后因大火后重建为巴洛克式风格城堡,收藏有许多油画、书籍、音乐材料和钱币,城堡周围环绕着两个被誉为17世纪至19世纪花园建筑典范的美丽花园。其中一座花园呈放射状走进去犹如进了迷宫,在花园中心是一个小房子里面挂了一个地心锤。克伦摩利兹花园和城堡的独特历史内涵、图书馆、大厅、画廊以及两个花园一起构成了世界上*的整体文化遗产,因此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黑死病纪念塔
游览捷克东部的小城,我发现每座城市中心广场都有一个“黑死病”纪念碑,仿佛在时时提醒人们曾经流行于欧洲4个世纪,夺去欧洲将近1/3人口的那场可怕的瘟疫。在1348年,一种被称为瘟疫的流行病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这种病通过鼠疫传播,得了这种病的人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特殊的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因黑死病死去的人如此之多,以至于劳动力奇缺。整座村庄被废弃,农田荒芜,粮食生产下降。紧随着黑死病而来的,便是欧洲许多地方发生的饥荒。在一个叫库谭胡瓦(Kutna Hora)的小城市旁边有一座用人骨头装饰的教堂,据说,那里本来是一座墓场,但因为死的人太多了,以至于没有地方掩埋了,所以只好放在露天,约4万人,到处都是白骨累累。后来为了纪念和安葬这些可怜的人,就在墓场盖了一座小教堂,请了两个建筑设计师,将这些白骨以艺术的形式装潢在教堂里,这对死去的人也是一种安慰。这座人骨教堂装饰得非常独特,虽然是用累累白骨修饰的,但艺术性极高,使人不会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这也是后人用艺术的方法安葬了那些无辜的死难者。
在捷克温泉小镇休息的女游客
当前spa风潮和温泉魅力席卷全球,而早在16世纪到19世纪,欧洲的贵族名人就已兴起到捷克温泉小镇度假。据1522年温泉治疗医生瓦茨拉夫发表的一份医学报告指出,捷克温泉小镇中的泉水具有神奇疗效,自此从15世纪开始,人们就利用捷克的温泉来治疗,而且吸引越来越多人对捷克的温泉进行研究,随后温泉旅馆纷纷建立,许多名人贵族也纷纷到这儿进行温泉疗养度假,包括歌德、肖邦、贝多芬、瓦格纳、马克思、普希金、果戈里、屠格涅夫、席勒以及沙俄的彼得大帝等都曾到捷克温泉小镇疗养过。
小镇卡罗维瓦利是捷克最*、*的温泉疗养圣地。卡罗维瓦利位于布拉格西面120公里处,在访问结束的最后一天,我们驱车前往该小镇参观游览。
传说600年前,捷克国王查理四世到此狩猎,一只小鹿被国王射伤,跛腿逃去,查理策马紧追不舍,小鹿跌到山下泉水中,水上立刻冒起一股白烟。但小鹿从水中出来时,伤口即已愈合,不一会,便消失在丛林中。宫廷医生奉国王之命,化验泉水,证明能治疗疾病。为此,人们为矿泉的第一个病人----小鹿建立了一座雕像。从此,温泉被称为“卡罗维瓦利”即“查理温泉”之意。
经过2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来到坐落在捷克泰普拉河谷中的卡罗维瓦利到小镇。只见泰普拉河穿城而过,街道沿河兴建,两旁建筑古色古香,洋溢着维多利亚时代风格。这个温泉区大约始建于1350年,整座温泉城周围被克鲁什纳山脉脚下那富有浪漫色彩的丘陵地带所包围。在这城市中处处可见温泉,据估计有近百个左右,其中有12个是具有疗效作用的温泉池,适合直接饮用。虽然说每个温度不尽相同,但皆含有40种以上有各种疗效的矿物质。其中水温*的可达摄氏70度,喷泉高度可达12公尺。在一个大厅内我们看到了不同温度的泉眼,也看到了高达12米的喷泉。游客们纷纷低头接泉水喝,或买一个特殊的杯子接水喝。这个杯子的形状是扁的,但杯子把是空心的,接了泉水后直接从杯子把处喝。泉水微咸还有点苦味,但对肠胃极有好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喝了一大杯泉水。
卡罗维瓦利还是一座旅游风景区,每年这里都举办国际民间艺术节,今年是第12届,我们看到山西艺校的师生代表中国在那里现场演出,可惜该团的艺术形式过于单调,跳完一个群舞后只能靠乐器支撑场面。而旁边的捷克团则是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我曾多次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团在欧美等国参加国际民间艺术节。实践证明,中国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舞在国际上很受欢迎。
在小镇上我们看到一尊马克思的雕像感到格外亲切,据说马克思在其女儿的陪伴下曾三次专程来此泡温泉治疗肝病。闻名于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的初稿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在给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曾感慨地写道:“这里实在是太美了,在森林覆盖的花岗岩山上散步,谁都不会感到厌烦的。”捷克共产党执政时期许多苏联*官员和军官来此疗养。所以现在小城里的居民有一半是俄国人。
笑逐颜开的捷克新郎和新娘
在一座小镇的市政厅前,挤满了来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人人都是喜气洋洋、穿着考究。新郎新娘着婚礼服,但新郎的脚上却戴着沉重的脚镣,预示着新娘还没有得到新郎。大家都知道脚镣的钥匙在哪里,新郎也知道,但都不说,让新娘苦苦寻找。有人提上一杯饮料,新郎一饮而尽,但不下咽,用眼睛示意新娘要接吻。新娘只顾找钥匙,根本不理新郎,新郎急的直跺脚,伸着嘴非要接吻。新娘没有办法只好与新郎接吻,当一对新人的嘴挨在一起时,新娘的眼睛突然一亮,原来钥匙就在新郎的嘴里,新郎通过接吻的方式把钥匙巧妙地传给新娘。新娘从自己嘴里拿出钥匙高高地举过头顶,然后,迅速俯下身来给新郎开脚镣,一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欢呼中,冲出了人群。原以为考验就此结束,没想到新人们跑到一个人拉小马车旁,新娘跳进车厢,新郎套上绳子,拉着没有轱辘的人力马车围着广场转了一圈。大家纷纷起哄让新郎用力拉,快点跑,新郎不遗余力地拼命跑,车厢上拖在地上的空一拉罐夸拉夸拉响个不停。转完一圈后,新郎才挽着新娘的手,步入市政厅,登记结婚。
新娘要砸开新郎的脚镣,以表示可以和她结婚了
新郎要拉着新娘没命地跑
12月6日北京时间下午2点。首届 WTT 世界杯决赛1/4决赛最后4场对决开赛。4场比赛分别为,早田希娜对阵杜凯琹、孙颖莎对阵陈幸同、张本智和对阵黄镇廷、雨果对阵阿鲁纳。胜者将在今晚进行半决赛争夺决赛权。
在稍早前结束的两场女单比赛中,早田希娜3-1战胜了杜凯琹,孙颖莎3-0战胜了队友陈幸同。二人将在今晚的半决赛中,争夺女单决赛权。男单比赛中,张本智和3-1战胜了黄镇廷。
男单下半区,由于梁靖崑、林高远失守,均为外协会选手之间的竞争。雨果战胜了林高远成功晋级,阿鲁纳则是战胜了梁靖崑闯入8强。二人此前在国际比赛中交手6次,张本智和4胜2负。
首局,双方实力相比,雨果比阿鲁纳的技战术更为全面。雨果在首局严密控制住了阿鲁纳的*正手的发挥,以11-6拿下首局胜利。
第二局,阿鲁能积极调动步伐,依旧以正手打天下,6-1开局领先。雨果在前三板的处理能力,相较于其他欧洲选手更具优势,连追4分,将比分追至5-6。面对雨果的连续追分,老将阿鲁纳并不急躁,正手进攻衔接快速且板板*输出,11-6扳回一局。
第三局,雨果开局快速启动,正反手快速转换,5-1开局领先。雨果频频向阿鲁纳的中间位发起进攻,逼迫阿鲁纳用反手反击。而阿鲁纳深知自己的反手能力,运用步伐快速移动,强侧身以正手加以还击。一路将比分追至8-9。但在关键时刻,雨果更为关注,出手果断,11-8取得胜利。大比分2-1领先。
第四局,开局双方出手都加上了保险,雨果在2-4落后的情况下,主动进攻连得9分,11-4取得了最终胜利。
今晚男单半决赛,樊振东对阵王楚钦,雨果迎战张本智和。哪两位选手能最终进入决赛,让我们拭目以待。
欧洲是世界上国家、人口最密集,经济文化最发达,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也因为其特殊性,欧洲也成了中国人最熟悉的国外地区。
地图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工具。我们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欧洲的地图,和大家一起了解欧洲。
欧洲各国,欧盟、北约、申根、欧元区成员国地图
欧盟、北约、申根区、欧元区都属于的国家(蓝色):法国、比利时、爱沙尼亚、德国、希腊、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荷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
属于欧盟、北约、申根区,但不在欧元区的国家(绿色):丹麦、波兰、捷克、匈牙利
属于欧盟、申根区、欧元区,但不在北约的国家(土黄色):奥地利、芬兰、马耳他
只属于欧盟和北约的国家(黄色):英国、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只属于北约和申根区的国家(橙色):冰岛、挪威
只属于欧盟和申根区的国家(粉色):瑞典
只属于欧盟和欧元区的国家(紫色):爱尔兰、塞浦路斯
只属于申根区的国家(红色):瑞士
只属于北约的国家(黑色):土耳其、阿尔巴尼亚、黑山
欧盟、北约、申根区和欧元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四个国际组织,从各组织的成员国构成中,可以看到欧洲各个国家对于一体化的态度。
例如,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东斯拉夫国家以及原南斯拉夫地区部分国家被完全排挤出这四大组织,其中北约更是专门针对俄罗斯而成立的军事同盟组织,从地图上很直观的就看出了东西欧的对立。
又如*中立国瑞士,只加入了申根区,成为深蓝中的*片红色,瑞士用实际行动践行小国的生存之道。
政府债务同GDP占比(2017年)
政府债务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合理的举债可以使政府更好的调度社会资金,弥补财政赤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当债务超出了政府的偿还能力,就会引发政府信用危机,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图中债务占GDP比重*(深红色)的几个国家分别是: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塞浦路斯、比利时、西班牙、法国、英国。而在这里国家中,以希腊最为出名,常年因为债务问题出现在国际新闻中。
希腊政客为获得民众支持率,在经济实力不济的情况,依然打肿脸充胖子,选择通过举债来维持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在2008年经济危机冲击下,本就脆弱的希腊经济直接崩盘,引发了希腊债务危机,进而牵动欧洲,引发了欧洲债务危机。
与希腊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意大利、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2017年债务规模占GDP比重分别为131.2%、127.7%、69.5%、96.7%),这五国国家也因为糟糕的问题被称为“欧猪五国”
欧猪五国原为欧猪四国,由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腊(Greece)、西班牙(Spain)四国首字母合拼为“pigs”,意为“猪”,后加入爱尔兰(Ireland)
但在图中,我们也看到英国、法国、德国也保持很高的债务水平,但作为欧洲经济最强的三国国家,有很好的经济基础兜底,因此即便债务规模很高,但债务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与西欧和南欧一片红相比,中欧和东欧的局面似乎要好很多。俄罗斯以11.8%超低的占比,为欧洲撑起一片绿色;爱沙尼亚以9.3%的数据,成为债务占比GDP比值*的国家。另外,中国2017年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值为36.2%,低于国际社会通用的所谓60%的警戒线。
欧洲部分国家失业率(2017年)
失业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希腊的失业率超过15.2%,其中希腊北马其顿区失业率达到了29.1%。而从其他数据中查的2017年希腊平均失业率高达20.2%(同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以希腊15-64岁690万人口计算,有140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这些失业的人,不仅无法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利益,政府反而还要借钱养活他们,进一步加剧了希腊的债务危机。
同为“笨猪”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的就业情况同样不乐观,而经济实力较强的英法德,债务水平很高,但就业情况要好很多,尤其是德国,更是一片深蓝,不愧为欧洲经济发动机。
欧洲各国幸福指数(2017年)
实在不是故意黑希腊,但是在国家幸福度上,希腊再次上榜,以5.2的得分并列倒数第五(同为5.2分的还有北马其顿、黑山、葡萄牙)。除去希腊等四国外,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乌克兰四国分别以5.1、4.7、4.6、4.1位列倒数冠亚季殿四位。
拥有欧洲最肥沃土地,被称为“欧洲粮仓”的乌克兰,自苏联解体独立建国后,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到2017年,乌克兰的人均GDP仅有2460美元,成为欧洲最穷的国家,仅超过中国人均GDP*的省份一半。
处于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乌克兰随后又在美国的操控下,于2004开始爆发橙色革命;2013年,又因为入欧问题引发乌克兰危机;2014年,乌克兰境内亲美和亲俄实力爆发冲突,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乌克兰内战爆发,持续的动乱下,乌克兰人民再难有幸福可言。
欧洲各国人口变化预测(2017-2050年)
图中,以绿色表示未来人口增长,颜色越深增长越高;红色表示未来人口衰减,颜色越深衰减越严重。
从图中左侧所列出的数据来看,欧洲大多数国家都将面临人口减少的的问题。其中,以摩尔多瓦减幅*,从2017年的405.1万人减少到226.2万人,锐减44.16%;减幅最小的国家是芬兰,预计到2050年只减少14.7万人,较少0.85%;人口减少*数量*的是俄罗斯,减少了1408万人。
在人口增加的国家中,以卢森堡增幅*,从58.3万人增加到86.5万人,增长48.31%,但卢森堡人口基数太低,参考意义不大;除去卢森堡,增幅*的是爱尔兰,从2017年的476.1万人,到2050年增加至633.4万人,增长33.04%;人口增长*数量*的是西班牙,增长了613.7万人。
欧洲各国长期债务信用评级(2016年)
(按逻辑,这张图应该放在“债务占GDP比重”那张图后面的,但强迫症表示不是一个画风)
希腊信用评级CCC+,欧洲独此一家,以后改叫“稀烂”算了。
世界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都是传统欧美企业,对俄罗斯只给出了B的评级,而中国只有A-。
欧洲各国语言使用的字母类型
红色为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绿色为使用西里尔字母的国家;黄色为使用希腊字母的国家
图中有南斯拉夫地区、塞浦路斯岛、俄罗斯北部卡累利阿地区等几处为字母混用地区。我们知道,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而上述几处字母混用地区也说明该地区为多民族混居地区,民族成分越复杂也就越容易“出问题”。
南斯拉夫地区就是欧洲*的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因为塞尔维亚民族激进分子刺杀奥匈帝国皇储而成为导火索。俄罗斯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区,以前是芬兰人的领土,最后由俄罗斯扩张的抢夺扩来。土耳其南部地中海上的岛国塞浦路斯,则因为希腊和土耳其的插手,被一分为二,南部为希腊人支持的“塞浦路斯共和国”,北部为土耳其人支持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不过北塞浦路斯并未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支持。
欧洲各国语言中的表示“地球”(Earth)的单词
欧洲各国在本国语言使用的字母上所表现差异并不如语族来的明显。图中,红色表示罗曼语族;褐色为日耳曼语族;绿色为斯拉夫语族;蓝色为希腊语族;黄色为突厥语族。
罗曼语族源于古罗马语,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而将罗马语传播至高卢(法国)和伊比利亚*,罗曼(Romance)一词的副词形式romanicus,即为“以罗马人的方式”。
而在日耳曼语族中,又分为英语、德语和丹麦语三大系,如图中与德国同宗同源的奥地利的官方语言就是德语,而丹麦、瑞典、挪威三位在历史上关系非常密切,多次组成联合国家,因此在语言上具有共通性。
欧洲各国首都的名字在他们当地语言中的体现
绿色为当地语言中首都名称字母同英语名称字母相同的国家;红色为不同国家;,蓝色为相同但用西里尔字母表示的国家。
欧洲各地区森林覆盖率(2015年)
(抛去复杂语言分类,看点轻松的)
在欧洲各国森林覆盖率上有两大“亮点”,即一片绿的瑞典、芬兰,和一片黄的英国、爱尔兰。
地表植被景观与地区气候有着密切关系。瑞典和芬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又处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境内生长着大片的寒温带乔木林。而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湿润的气候非常适合草类植物生长,同时英国人在历史上并没有北欧人那么强烈的保护森林的观念,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森林覆盖率也越来越低。
欧洲各国轨道轨道间距
欧洲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中国)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间距1435mm的国际标准轨道(绿色),因为火车头是人家英国人发明的。除了标准轨道外,原苏联间距1520mm宽轨道也是原苏联加盟国的通用轨道。
除了标准轨道和苏制轨道外,图中还有几处“奇葩”。其中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轨道采用是1668mm,虽然与标准轨道不匹配,但是因为西班牙和法国中间隔了一条比利牛斯山脉,交通本就不方便,轨道间距不同也就不是大问题。同样的还有爱尔兰,作为一个岛屿,岛内的标准统一就好,哪里管得到外面。
最尴尬的是芬兰,与瑞典和俄罗斯的轨道间距都不相同,火车只能在国内跑。据说是因为芬兰害怕俄罗斯的入侵,所以特意将轨道间距加宽。
欧洲各地区新生儿预期寿命地图
新生儿预期寿命,反映的是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国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国民收入,医疗水平,社会保障,环境安全等等因素都能影响到下一代人能否建康成长。
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体上西欧高于东欧,但看起来不太乐观的东欧,新生儿预期寿命也在73.5-76.25之间,相比较世界其他地区还是有优势的。
虽然图不多,但废话却不少。其实也只是分享一下我在看到这些图的时候,自己的一些看法,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图片整理自贴吧用户:都柏林的楼主
1517年10月31日,德意志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欧洲*改革的开端,今年已经有503年了。而且,*改革直接导致101年后的*战争:三十年战争 (1618-1648) ,2018年是这场战争的400周年。
那么,*改革在欧洲掀起了什么样的重大变革?奥地利和捷克在当时又是什么样的存在?
壹
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的起因
在16世纪之前,罗马天主教廷一直是基督教在西欧的*世俗代表。但是,当时的教皇*不是现在我们所称的教宗一样(两者在欧洲的称呼一样,只是在翻译上有分别),只住在占地0.44平方公里的梵蒂冈,只有打嘴炮的能力,那时候的天主教廷手握意大利中部大片土地,有着自己的兵权,且收取来自整个西欧天主教的奉献,甚至能够号召整个天主教世界打倒不合意的统治者。
1519年的欧洲地图 法国-奥斯曼同盟的意味深远
而且西欧有很多地方,特别是德意志地区,教廷的神职人员会兼任该片领地的统治者。这样的领地称为“主教邦”, 统治者称为“采邑主教”。
当然,“*的权力导致*的腐化”,再加上,这世界没有人会嫌钱多。于是,教廷逐渐创造出很多不同的发财路。最广为人熟知的一种就是赎罪券,让信徒透过付钱来换取教皇赦免罪行(这里的“罪行”指天主教教义里的罪,而非法律制度里的罪),免得死后下地狱受罚。
出售赎罪券
不过,就算是当时的欧洲人,也不发觉其实这就是赚钱的把戏,甚至教会内部都有很多虔诚之士看不顺眼,马丁·路德就是其中之一。于是他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尝试劝止发出赎罪券的美茵茨大主教。
《九十五条论纲》
谁知道,这立即引发轩然大波,甚至有教士要求对路德处以火刑,马丁·路德最终在1521年被逐出教会,从此与天主教廷决裂。
马丁·路德
贰
“教随国立”:神圣罗马皇帝与路德教派的奥格斯堡和约
马丁·路德的文章很快在德意志地区广泛流传,甚至获得不少有权势的贵族的支持。
神圣罗马帝国主要领土范围是德意志地区,皇帝之下有200多个封建领主。神圣罗马皇帝是天主教世界*的世俗统治者,地位仅在教皇之下。
马丁·路德
1546年,马丁·路德逝世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开始与路德教派的统治者交战,试图恢复天主教*的地位。但是,由于战事僵持不下,最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只能让步。
奥格斯堡和约
155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路德教派诸侯签订奥格斯堡和约,当中最重要的决议,就是“教随国立”,即德意志地区的224名统治者可自由选择天主教或改信路德教派,而被统治的人民必须跟随统治者的宗派,或者不喜欢可以移居他处。
神罗皇帝查理五世与英王亨利八世
但是,马丁·路德不只建立了路德教派,同时启发了很多其他的改革派系的出现,例如加尔文派。然而,奥格斯堡和约却只允许领主改信路德教派,这些其他宗派仍然属于非法。此外,路德教派的领主也深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只是暂时受挫,新教联盟仍然与神圣罗马帝国持续对峙,战争仍然如箭在弦。
叁
奥地利与捷克的“一国两制”
至于捷克地区,在当时称为波西米亚,早在马丁·路德之前100年,已经经过自己的*改革:波西米亚*改革。但是,在独力难支的情况下,很快被天主教廷打压下去。1415年,改革的*约翰·胡 司被天主教廷处以火刑。约翰·胡司的牺牲虽然在捷克激发起大规模起义,但最终仍然失败,只能臣服天主教廷。
时间来到16世纪,捷克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直接统治之下的地区。但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大本营位于奥地利,一直只有派遣钦差大臣(地位有如行政长官)代为管理捷克。
虽然在“教随国立”的原则之下,天主教的皇帝有权强迫捷克的胡司教派教徒改信天主教。但是,多任的皇帝为了国家稳定,一直没有予以实行。于是,捷克一直保持着“一国两教”的独特地位。
1617年,年迈的神圣罗马皇帝马蒂亚斯把波西米亚的王位让予儿子费迪南。费迪南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于是一心要将天主教带回捷克。另一边,捷克的贵族受到*改革的鼓舞,自然希望让胡司教派也能成为获承认的教派,并且让捷克脱离天主教皇帝的控制。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
肆
捷克独立战争
1618年,费迪南下令禁止约翰·胡司教会在皇家的私有土地上建设,受到捷克新教势力的反对,费迪南竟然因此把议会解散。5月23日,4名钦差大臣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议会议事堂与新教势力会面。1名新教贵族不知从哪里拿出费迪南的信件,指费迪南下令处决新教议员,并怀疑是受到钦差大臣的教唆,议员们于是要求几位大臣当面解释。
其中2名大臣因为信仰虔诚、为人正直,获得议员相信与事件无关,然后被赶出议事堂。但余下2位大臣和他们的秘书就没有这种幸运了,他们被愤怒的捷克人从3楼近20米高的窗口抛了出去,这帮捷克人然后宣布捷克独立,称为“布拉格抛窗事件”。
在这里,不需要为被抛出窗外的3人感到担忧,他们竟然没有大碍,天主教一方指他们是受到“天使的拯教”,其中1人还获皇帝封为“高飞男爵”;新教一方则指是因为他们跌入了屎坑。
捷克人明白单单靠捷克一地的力量,*不足以与奥地利的皇帝抗衡。于是他们选出了新教联盟的首领,加尔文派的莱茵河帝国领地伯爵腓特烈五世(普法尔茨公爵)为波西米亚国王,希望能拉拢到外国势力为自己撑腰。
不过,他们大概没有预料到,这一着最终导致一场席卷全欧洲的世界大战。
伍
三十年战争
获得王位的腓特烈五世,对富庶的捷克地区垂涎欲滴, 于是立刻出兵相助。同为新教的英国和荷兰,也派出了数以万计的“义勇军”。1620年,统治匈牙利东部,也是信奉新教的特兰西瓦尼亚亲王,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援助下,入侵奥地利所统治的匈牙利。而土耳其的死对头波兰和同属天主教的西班牙,见此形势,又旋即投向奥地利一方。
法国虽然是天主教国家,但一直把西班牙和奥地利视为大敌,所以一直暗中对新教联盟给予金援,却不敢贸然出兵。
新教国家丹麦和瑞典,分别在1625和1630年,在法国援助之下,乘机入侵觊觎多时的德意志地区北部,但是2次入侵皆告失败。法国见此状况,终于按捺不住,在1635年正式加入战争。
1648年,在多方俱疲之下,交战多国签订威斯伐利亚和约。*方面与百多年前基本无大改变,仍然是“教随国立”,只是加尔文派也获承认。
战争持续30年,对德意志地区造成严重破坏。据统计, 德意志地区的男性人口足足减少一半。从入侵的瑞典军队来看, 就把1500个城镇和18000个村庄夷为平地。作为战争主要目标的捷克,受到战事、疫症、饥荒和对新教人口的驱逐,人口减少了1/3。
这一切的杀戮,连为哪个神而战也不是,只是同一个*之间的教义之争。至于当初闹独立的捷克呢?交战各国由一开始就只顾自己的利益,早就把这个开战的借口忘记得一干二净。捷克依旧处于奥地利的统治之下,胡 司教派继续被打压。
历经整整200多年后,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兵败,因而迅速崩溃,捷克才终于在1918年,抛窗事件发生刚好300周年之际,独立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但好景不长,捷克斯洛伐克在1939年被纳粹德国吞并,作为盟友的英法两国竟然坐视不理。到二战结束,捷克斯洛伐克又被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成为附庸之一,直至1989年才得以获得政治上的独立。1993年1月1日起与斯洛伐克和平地分离,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捷克在哪》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捷克在哪、乒乓球男子世界杯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