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伴随着现实世界中女足运动的发展,足球游戏里也出现了更多的女性元素,从女球员到女足经理再到女解说,给人以更多惊喜和期待。
足球与游戏,很长时间以来都被认为是男性的娱乐项目,但正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女足运动在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早已让世人的陈旧概念有所转变。而在2021年进入下半程之际,足球游戏领域也将刮起一阵“女性风”,包括《FM2022》和《FIFA22》在内的新一代大作都将加入更多的女性要素。
截至8月初,通常会在每年11月推出新作的足球经理游戏FM系列还没有正式公布它下一作的发售日期,但新作的新要素已经在陆续的公布之中。而其中最为重大的“变革”,就是《FM2022》已确定会加入女足。换句话来说,未来你不仅可以在虚拟的世界中操控梅西的新东家,也将有机会将摩根、玛塔甚至是王霜这些女足名将招致麾下。
“我们知道,这是一件正确的,应该要做的事情。”在FM系列的制作者Sports Interactive公司的公告中,他们很明确地表示加入女足内容正是他们正在努力的方向。并且SI的目标不仅仅是要 “创新”,给已经很久没有质变的作品增加一些新要素,他们还希望树立起新的标杆,让“女足游戏”也像男足的作品一样专业和有趣。
众所周知,FM的最强大之处在于它庞大而详尽的球员数据库。从其前身CM(*足球经理)系列开始,经过近30年时间的积累和进化,这套数据已然算得上是男足世界的大百科全书。相对而言,女足的数据可能不会那么全面,SI也承认在这方面的收集工作几个月前才刚刚开始。但起步晚不代表不专业,除了继续依靠散布在全球的上千名调查员,SI还任命了一位前专业女足分析师作为女足数据收集工作的主管。另外他们还与英超女足密切合作,切尔西女足的主帅艾玛·海耶斯就是FM新作的制作顾问之一。
再加上还邀请了女足选手进行“动态捕捉”,看得出来SI是想把《FM2022》的女足部分尽量做到*。虽然也有部分极端球迷认为,SI目前的做法是在不务正业,但平心而论,就算女足的影响力仍然远不及男足,“女足游戏”也一样可以有话题。举个例子,当今英超有“六强争霸”,而女足英超又何尝不是群雄并起:切尔西和曼城同属顶层的土豪阶级,阿森纳则是老牌劲旅,而“新军”曼联也在积蓄着冲击前排的能量。
以出品时间而论,《FM2022》当然不会是第一个有现实女足内容的游戏。早在1999年,*以美国女足*米娅·哈姆命名的作品《米娅·哈姆足球》就曾经在N64平台上推出。不过该游戏后来又被“换皮”,摇身一变成了《迈克尔·欧文的世界足球2000》。而到了2015年,《FIFA16》则成为了FIFA系列第一个加入女足球队和比赛的作品。随后2018年发售的《FIFA19》还一度加入过2019女足世界杯的内容。
另外再算上过去的“旅程”模式可暂时使用女性角色,主打街球的“Volta Football”亦有女性队员,近年来FIFA系列的女性元素已经不少。不过这还远远不够,由于男女球队不能混合对战,“职业球会”模式的自建人物又默认是男性不能更改,所以真正会在FIFA系列中去游玩女足内容的玩家可以说并不太多。而即将在今年9月底面世的《FIFA22》则有望改变这一局面,因为它做出了两方面的革新。其一是*允许玩家自建女性“小人”,其二就是*邀请了女性的解说。
关于在“职业球会”模式中自建女性角色,这似乎用不着做过多解释。各种街头足球或者“喧哗流”足球游戏里早就有过男女混踢的设计,《FIFA22》加入这一条其实并不突兀,反而算是跟上了潮流。相比之下,邀请前英格兰女足国脚亚历克斯·斯科特担任解说嘉宾则更让人觉得有趣,因为这不仅仅是FIFA系列第一次有女性解说,斯科特本人也算得上是足球界的话题人物。
球员时代,出生于1984年的斯科特曾经是阿森纳女足的重要一员。身为右后卫的她曾经先后三次效力枪手,帮助该队拿到6次英格兰的*联赛*和7次女足足总杯*。2006-07赛季阿森纳夺取女足欧冠,斯科特也是*的主力。而在英格兰队,这位出生在伦敦,母亲是爱尔兰人、父亲是牙买加人的英国姑娘总计出场140次打进12球,拿到过2009年女足欧洲杯的亚军和2015年女足世界杯的季军。
在2017年挂靴之前,斯科特就已经开始向体育媒体发展,BBC、天空体育和英国电信体育她都留下过点评。正式退役之后,这位前英格兰女足国脚参加过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解说工作;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她也是BBC的两位主要节目主持人之一。不过关于斯科特的解说,过去一个月倒是发生过一段不大不小的风波。由于她的东伦敦口音比较严重,引来了前英国商贸大臣琼斯的公开抨击:“够了!我再也受不了了。亚历克斯·斯科特毁了英国奥运队出色的表现,因为以‘g’结尾的单词她很明显的无法发出尾音(比如游泳swimming)。”
那么照此说来,《FIFA22》的玩家们是不是也会跟着受罪?先别着急,除了斯科特本人表示对自己的口音“感到自豪”之外,也曾有英国媒体为这位“带腔调” 的女主播辩护,认为她的口音虽然很严重,但绝没有口齿不清让人听不懂的感觉。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小小期待一下这充满异域情调的新解说吧!
本文
中国男篮在世预赛此前比赛中 供图/视觉中国
本报讯(
中国男篮在4日结束世预赛第三个窗口期比赛,他们在这个窗口期的战绩为2胜2负。中国男篮已经获得了进入第二阶段的资格,他们被分在F组,同组对手包括澳大利亚、巴林、日本、哈斯克斯坦、伊朗队。
按照规则,由12强参加的世预赛亚大区第二阶段的复赛,将由A组和C组的前三名构成E组,B组和D组的前三名构成F组。第二阶段的出线名额,将视印尼队在本月亚洲杯的参赛成绩而定。若印尼队晋级亚洲杯8强,则由E、F组的前两名,以及两个小组中成绩*的第三名,共5支球队晋级世界杯;反之,则E、F组的前三名,共6支球队晋级世界杯的正赛。因此,中国男篮只有获得小组前两名才能确保进入世界杯正赛。
第二阶段赛程
8月25日 哈萨克斯坦vs中国
8月29日 中国vs巴林
11月11日 伊朗vs中国
11月14日 巴林vs中国
2023年2月23日 中国vs哈萨克斯坦
2023年2月26日 中国vs伊朗
体育大生意第2642期,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文|罗冉峰
体育大生意
改了名字、改了销售机制,仿佛是为新时代而生,在粉丝眼中却是一个经典IP“死去”的标志。
说的是拥有超过四分之一世纪历史的足球游戏系列——《实况足球》。
8月26日,《实况足球》发布系列*一作的宣传片。宣传片长达6分钟,详细说明了在进军PlayStation 5/Xbox Series X|S之后游戏有何“革新性变化”。
不过玩家看上去并不期待最终的成品。起因可以追溯到一个月开发商科乐美的决定:《实况足球》正式改名。
“PES”时代结束
7月21日,日本游戏开发商科乐美宣布,旗下*足球游戏《Pro Evolution Soccer》——常被简称为“PES——”系列将更名为《eFootball》,并取消每年发售新作的计划,而改成游戏本体免费上架各大平台、游戏内容定期更新。
《Pro Evolution Soccer》直译是“职业进化足球”的意思。而在日本,同一个系列的名字叫做“Winning Eleven”(胜利十一人)。但无论是哪个英文标题,中国玩家都称该系列为“实况足球”。
2019年,《实况足球》大张旗鼓走电竞推广路线,将主标题的名字前加上“eFootball”(电子足球)的字样。然而,当游戏名称只剩下“eFootball”时,似乎意味着《实况足球》停止了“进化”,也成为传统足球游戏市场的“失败者”。
尽管梅西内马尔联袂代言,
但玩家不满意实况免费化
在足球游戏市场,走拟真路线的大IP只有两个——美国艺电出品的《FIFA》系列和科乐美出品的《实况足球》系列。
美国艺电财大气粗,《FIFA》也拥有更多版权。其中世界杯、英超、西甲是《FIFA》的长期*合作伙伴。版权则是《实况足球》的*弱点,众多欧洲知名俱乐部只能以假名、假球衣出现在游戏中,令游戏的代入感大大降低。
但是《实况足球》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操作手感真实、细节丰富而著称,因此拥有大批死忠。即使版权不足,也有热心粉丝制作游戏补丁,将真实的球队信息添加到游戏数据库。
打了补丁后,没有版权的欧冠赛事
也能出现在实况中
以《实况足球2021》为例,玩家评价该作品打了“真实性补丁”之后,成为*“美丽的游戏”。
主打线上模式
没想到,粉丝没有放弃《实况足球》,但科乐美似乎已放弃《实况足球》。
变成免费游戏后,《实况足球》将全面走抽卡、组建虚拟球队线上对战的路线。事实上,这个确实是足球游戏最强的盈利模式。无论是《FIFA》中的“*球队”,还是《实况足球》的“我的俱乐部”,都通过抽卡引诱玩家打开钱包。相比之下,以单机娱乐为主的模式,例如联赛、杯赛、生涯等等,就没有什么变现空间。
实况“大师联赛”模式有一批忠实玩家
但联赛、杯赛是拟真类足球游戏得以壮大的起源。玩家热爱现实的球队和球星,也希望在虚拟世界中操作这些球队和球星,赢得现实中存在的重大锦标。《实况足球》中的生涯模式叫做“大师联赛”,虽然“我的俱乐部”吸金能力更强,但仍有不少粉丝是冲着在“大师联赛”中纵横球坛而入手游戏。
管中窥豹。死敌《FIFA》系列发布的《FIFA 22》生涯模式宣传片,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为247万次,比游戏的标准预告片(222万次)和“*球队”模式预告片(122万次)播放量都要多。可见还有很多玩家认为足球游戏的一大乐趣,在于在虚拟世界的足坛中驰骋,拿下各种现实中的重要荣誉。
免费版实况更新计划
但《实况足球》免费化后,精力恐怕就落在线上模式了。根据科乐美发布的免费版《实况足球》更新规划,游戏将在Steam、PS5、PS4、XSX/S 、Xbox One、Win 10、iOS、Android等平台全面上线。秋季初上架时,游戏将具备包含9家合作俱乐部的线下友谊赛模式,以及PS、Xbox分别跨新旧主机平台对战的功能;之后将推出未命名线上联赛、抽卡组队模式,以及Steam、PS、Xbox跨平台对战功能;冬天将推出移动版,移动版也能跟主机版和PC版跨平台对战。
科乐美透露,部分模式会以付费可下载内容(DLC)的形式发售。预计类似“大师联赛”这种线下模式,就会成为付费的部分。
画质不进反退
《实况足球》的玩家也许可以相信,既然“大师联赛”模式还是需要付费,那开发商大致不会太马虎地对待。但是玩家也同样怀疑,当《实况足球》将线上作为发力方向后,线下模式的可玩性可能会每况愈下。
登录包括移动端在内的全平台,就是一个不妙的信号。全平台对战功能意味着游戏将会基于*性能的平台的标准开发。尽管手游平台的画面还是会与主机平台的画面有差别,但主机平台——尤其是去年发售的新一代主机PS5和XSX|S——的画面,肯定触及不到机能所能支持的天花板。
外界对免费版实况的画面评价不高
2020年,《实况足球》没有延续按年推出新作的惯例,而是在《实况2020》基础上推出一个大型升级包,权当《实况2021》。当时科乐美给出的理由主要理由是更换引擎,以为新主机平台推出画面更震撼、效果更真实的升级版本。而现在,玩家痛骂适配手游版的开发理念,令游戏画质不降反升。
欧洲杯期间,《实况足球》推出基于新更换的“虚幻”引擎而游戏公测版。当时玩家就吐槽等了一年就这样的画面?有粉丝建议耐心等成品推出,结果免费版消息一公布,玩家才发现公测版可能就是最终成品的效果。
实况曾发布用“虚幻”引擎打造的梅西,
拉高了玩家期待,可惜现在期待落空
漫长等待换来期望落空,似乎突显出《实况足球》开发团队的能力有一定局限。因为即使专门花了一年时间研究怎样开发符合新一代主机水平的游戏,开发商交出的却是画面质量下降的新作。
玩家缓缓感叹:《实况足球》已死。
用搅局策略求新生
但究竟是“死了”,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也许对科乐美来说,“免费化”才是理性决策。传统足球游戏每年发售新作的模式,其实也有不少球迷批评。无非是更新些数据、球衣、名单等内容,游戏的体验没有质的变化,但玩家每年要为此付出60美元。
《实况足球》的“免费化”,其实就是先导流、再消费。近年《实况足球》的销量在三四百万份左右,如果免费化能扩大玩家群体,游戏内购的收入也许不但能抵消三四百万份游戏的销售额损失,甚至能有所超越。
实况继续拥有曼联、尤文、
拜仁、巴萨等劲旅的版权
同时,只做一个“抽卡”模式,《实况足球》的人力物力投入成本也能降低。对于遇到瓶颈的开发团队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断臂求生”。
最理想的结果,大概是省下改良线下模式的成本,将成本用在优化线上体验。到时玩家增多、抽卡销售额提升,《实况足球》的效益迎来质的飞跃。
假如“免费化”这条路真的走通,甚至可能倒逼竞争对手不得不也采用游戏本体免费策略。以《FIFA》现在每作销售过千万份的体量来说,一旦执行免费化,收入架构所受的冲击必定比《实况足球》要大。这种波动带来足球游戏市场的新格局,也许为《实况足球》带来新生。
主打线上模式,也可以减轻实况的版权压力,
例如不需要真实的俱乐部球衣授权
无论如何,《实况足球》免费化,符合开发商近年的思路。自《实况足球》从提出“eFootball”概念起,就认定电竞化才是这个系列的出路。没有财力像《FIFA》那样兼顾版权、模式、运营等多方面工作,就集中精力,磨利线上竞技这个*。当《实况足球》迈出只保留“电子足球”标签的激进一步,未尝没有机会开拓出电子足球产业的一番新景象。
注:本文所用图片来自网络
作为*足球竞技游戏,《FIFA 22》虽然支持多人对战功能,但仅限于所在平台范围内。随着业内越来越多的游戏支持跨平台联机,FIFA粉丝群体对游戏跨平台呼声也越来越高,而官方在筹备许久之后,于日前确认《FIFA 22》将测试跨平台联机。
EA Sports官方宣布,将在《FIFA 22》中测试跨平台多人游戏,并指出今年秋天的《FIFA 23》可能会在所有模式中实现跨平台游戏。跨平台测试将在PlayStation 5、Xbox Series X和Google Stadia平台上开启测试。
FIFA系列粉丝对跨平台联机的需求非常强烈,呼吁多年如今总算是快列装了。而这次跨平台测试将涉及到线上赛季与线上友谊赛模式,跨平台功能需要玩家在主菜单页面上手动启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fifa22世界杯模式》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fifa22世界杯模式、足球世界杯预选赛赛程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