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味儿十足的《茉莉花》旋律中,崔文娟一袭白衣亮相北京2008武术比赛太极剑赛场。她的动作柔缓而又夹带着猛烈,她的目光温柔而又藏着几分倔强,她的表情平和却又神采飞扬……最终,崔文娟以*优势夺得本届比赛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而她的太极拳得分9.85分,更是创下了女子太极拳比赛历史上的*分。
尽管是身经百战的太极高手,但站在北京2008武术比赛的*领奖台上,崔文娟还是抑制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次比赛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这枚*也是我获得过的最重要的一枚*。”
为了这次的比赛,崔文娟备战了3年。“训练中的辛苦不算什么,但一想到这次比赛如此的贴近奥运会,就觉得自己十分荣幸,同时压力也很大,所以拿到*我才会这么激动。” 崔文娟说:“这次比赛我对自己的场上发挥很满意,把这段时间*的水平发挥出来了。”
16年前,崔文娟还是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或许是她眉宇间流露出的那股子机灵劲儿吸引了沧州市体校武术队的教练。9岁,崔文娟进入体校,开始了武术基本功的训练。
“小时候我总是生病,身体不好。学习武术以后,不知不觉身体就硬朗了。”崔文娟从此爱上了武术。1998年9月,在石家庄举行的河北省武术套路锦标赛上,崔文娟一举夺得长拳第一。1999年,年仅17岁的崔文娟连续荣获“全国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剑术亚军和“亚洲青少年邀请赛”长拳及剑术*。同年,崔文娟成为广东省体工大队的一员,并在长拳和枪剑全能比赛中多次为广东摘金夺银。
前途一片大好的崔文娟就这样迈入了2002年,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年一次意外的受伤,改变了她的命运。“那是在一次训练中,我当时做侧空翻摔叉,结果膝盖内侧韧带撕裂了。”这样的伤病意味着崔文娟将永远告别动作猛烈的武术。而也是在这一年,太极拳竞赛规则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跳跃平衡、旋转跌叉等难度动作,教练决定让功底扎实的崔文娟改练太极拳。
初练太极拳时,崔文娟对拳术缓慢的节奏不适应。“我的性格不太适合练太极拳,尤其一开始,我的心根本静不下来。”在王二平教练的耐心启发下,崔文娟逐渐感受到了太极拳缓慢中的内涵、柔缓中的魅力。每一个动作都要精雕细琢、每一个眼神都要精益求精,王二平为崔文娟量身打造,编排出适合她的套路。2004年,崔文娟拿到了全国*,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崔文娟连续获得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女子太极剑*、大学生运动会女子太极拳*和全国武术*赛女子太极拳*。2005年的南京十运会,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女子太极拳、太极剑全能比赛中,崔文娟带伤上场,并以18.89分的好成绩一举夺得*。能够在全运会中夺得*,标志着崔文娟已经成为当代女子竞技太极拳的一号人物。
崔文娟说,如果没有人生的十字路口或转角是不会走到现在的到路上的。“我走的每一步都很幸运,每一步都很有用,如果不练武术就进不了广东队,如果没有受伤就不会转练太极……现在往回看才发现,每一步都暗藏着早已注定的方向。”崔文娟说,她的目标就是把所有比赛和表演都做到最完美。“太极拳本身就是要靠时间磨出来的,我半路出家,太极拳的底子不够扎实,要弥补不足就要加深对太极拳的理解和感悟,多看、多想、多研究,用技术弥补时间。”
崔文娟时而娇羞可爱,时而又洒脱脱像个侠女,就像是层层叠叠的白色茉莉,柔软却拥有旺盛的生命力,优雅中散发着浓烈的香气……
崔文娟主要比赛成绩
2005年东亚运动会武术比赛太极拳*
2006年全国武术锦标太极剑第一名
2006年全国武术*赛太极剑第一名
2007年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剑第一名
2007年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太极拳*
2008年第7届亚洲武术锦标赛太极拳*
师从*技击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式太极拳传承人杨振河先生.因勤学苦练,获得师父真传,精通杨式传统太极拳,剑,刀,枪,并热爱钻研易经,书法,儒释道,太极学说等国学文化.以追求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不断探索古代的太极哲学观及传统的人文思想与太极拳的结合,以使练拳者不仅为修身更能明理.在大学求学期间,成立杨式太极拳协会,从学者
众多。并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坚持习练太极拳,文武双修,不断提升自己。
二零零四年参加首届永年广府太极拳年会获得女子杨式太极拳*;二零零五年五月被特聘为杨振河太极武术院主教练以及欧洲永年杨式太极拳协会秘书长;二零零六年四月荣获第三届永年广府太极拳年会杨式女子太极拳银奖;六月参加1956—2006年全国纪念简化太极拳推广五十暨2006年国际太极交流大会获得全项一等奖;十二月参加河北省高校武术比赛.分别获得杨式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一等奖;二零零八年十月参加“新世纪杯”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太极拳和太极剑分别获得一等奖。二零零七年在首都多家体育健身公司及武馆传授太极课程;二零零八年在首都多家大型企业传授太极养生之道,教授学员数百人;二零零九年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推广太极文化活动中,获得推荐向来自四十多个国家的七十多位驻 华大师及夫人传授太极文化。教授至今,仍有数十人跟随学习太极;二零零九年在“文化国门 河北华章”的大型国际推广活动中担任太极文化推广大使,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展示太极拳的魅力,并获得广泛认可,获得省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河北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报纸都进行了报道;二零一零年五月受邀向来自四十多个国家的七十多位外国驻华大使及夫人授拳。
二零一零年六月受邀在多个驻华大使馆授拳,二零一二年成立北京子真太极拳文化传播中心、正式组建太极拳师团队。
受邀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IBM等机构成立杨式太极拳养生班传授太极拳养生之道。
七月参加第九届全国武术之乡大赛,荣获杨式太极拳太极枪*。
同年向来华访问的土耳其国家总理与夫人,传授太极拳.
二零一三年受邀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集团总部成立杨氏太极拳养生俱乐部
搜索词条
吴阿敏
更多图片(1张)
吴阿敏生于1967年出生。她自幼习武,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曾训练于安徽省体工队、武术队,主修太极拳、械、推手等太极项目,从师于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秉慈老师,系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是中央电视台"闻鸡起舞"节目的特邀教练。
中文名:吴阿敏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7年
毕业院校:北京体育大学
个人荣誉
1997年,在第五届国际武术邀请赛中,吴阿敏获吴式太极拳第一名,42式太极剑第一名;
1998年,吴阿敏获全国武术锦标赛女子太极拳、剑、推手全能第一名,女子太极推手(56Kg级)第一名;
1999年,吴阿敏获第六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女子陈式太极拳第一名,42式太极剑第一名;
2000年,全国武术锦标赛中,吴阿敏获得女子吴式太极拳第一名,女子太极拳、剑、推手全能第一名。
人物评价
一个清水芙蓉般充满灵性和智慧的美女,从两岁蹒跚走步起,就随每天练武的父亲学招式,民间的,少林的,只要是打拳舞剑她就跟着比划,久而久之,她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十二岁就进了省武校。
之后又考进北京体育大学,大学以前她参加了全国省市的多次武术比赛,得过几十块金银牌。体育大学的学习是她质的飞跃,在此期间她在各位高师教授指导下系统的学习了中华武学及相关理论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武术及养生学有了全面的理解,并且坚持不懈的刻苦学练十八般武艺,学费都是假期打工赚来的,每天都要比别的同学睡的晚,起的早,她说别人一分努力,她就要付出十倍的汗水。在少女如花似玉的年龄,吴阿敏却深深迷上了太极,倾情倾心,如果你看到了她的鞭杆,就是在冬日空空冷冷的地下室研编出来的,如果你知道了她的养生拂尘就是夏日每天挑灯到子夜的理论钻研,如果你晓得了她每天六点就起床,晚十二点还忙碌未眠,如果你得知了她走出国门又去把更高的山峰登攀,你会怎样想?工夫不负有心人,当她取得硕士学位的时候,也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她先后获得了世界武术大赛太极拳剑推手全能*,和各种金银奖牌30多块并参与了中国*权威的武书辞典剑的编著和中国太极拳运动再版标准示范图示,*武术裁判,中央电视台青春之光武术教练,出版教学光盘100盘,教学书7部,创编阿敏九式拳剑扇刀杖拂尘鞭杆等30多套。
个人简介】 刘莹,出身武术世家,4岁开始习武,习练传统武术近30年,前北京队职业运动员,国家一级运动员,中国武术五段。
☯️【获得奖励】 曾获得全国武术比赛太极拳太极剑双项全能*、 全国传统武术比赛双剑第一名枪术第一名 国家一级运动员 健身气功一级裁判员 全国健身气功比赛易筋经个人第一名 五禽戏团体一等奖 八段锦团体一等奖
☯️【成就】 曾是国内外多家武术机构的名誉总教练,因武功精湛多次受邀参演电影,参演电影有《长城》、《爵迹》、《阿修罗》、《功夫瑜伽》、《功夫警察》、《749局》等,在拍《功夫瑜伽》期间时常与导演唐季礼探讨太极拳,并对成龙大哥等功夫*的太极拳架细节方面进行指导。 不仅在教学实践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亦十分注重太极拳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多家学术杂志期刊上发表《健身气功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综述分析》等相关论文,并多次参与主持成人太极拳、幼儿武术套路的编篡与优化。
☯️【”炁太极“创始人,】 因机缘偶遇一云游道长,经过道长指点与传授,创办了“炁太极”,全世界仅此一家
☯️【研发太极拳课程】 《内家筑基功》、《太极拳内功初级课》、《太极拳核心修炼术》、《强腰回春功》等为太极拳的推广与传播做出巨大贡献,使众多学员收获功夫与健康,获得武术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最后,感恩机遇,感谢身边遇到的每一位!
喜欢太极可以关注我,带大家一起学习太极,强身健体,改变亚健康!
喜欢转发分享更多人,一起来学习。#太极#太极拳#陈氏太极拳#太极养生#强身健体#太极刘莹#弘扬中华传统武术#太极拳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