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个好问题。大部分裁判在CBA执法其实是不领工资的,是领“劳务费”!
首先必须明白,CBA目前的职业裁判仅仅是寥寥数人而已,而且也是首个赛季拥有职业裁判!这几位裁判领的是赛季薪水,不是按场计算的,这个后文再说。
大部分裁判来CBA执法,领的是劳务费!毕竟这些裁判都是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主要来自地方体育局、高校体育老师,都是令人羡慕、社会认可度高的工作岗位。
目前执法一场比赛的劳务费基本在税后2000元的标准!说实话,这个劳务费确实不高!那么,CBA联盟能否大幅提高裁判员的劳务费呢?答案是不能!在我们体制内单位的领劳务费,都要严格执行财政部规定的劳务费标准,超标准发放和领取劳务费都是不允许的。
说到这里,我们球迷确实不应该对执法CBA的裁判太过苛刻!毕竟执法CBA只是他们兼职的一项工作而已,不可能像职业裁判那样把精力全部放在联赛当中。
全职裁判的年薪还是不菲的
CBA本赛季试点职业裁判制度!这批裁判就相当于CBA联盟的职业雇员了,这批裁判自然就不能按场次领劳务了,那就真是领工资了。职业裁判的年薪显然是“一人一议”的,毕竟裁判水平不同,薪水肯定也不同。
可以肯定地说,职业裁判的薪水如果按场次折算,场均薪水肯定远远高于2000元。毕竟全职裁判在休赛期也要工作的,承担培训、解读、教育等工作职责。
CBA裁判水平亟待提高
CBA2020-21赛季的裁判执法争议数量还是稍微多了一些,一些场次的关键判罚甚至影响了比赛的胜负。
CBA联盟正在大力推进裁判职业化进程,希望裁判水平尽快提高吧!毕竟球迷的期待摆在哪儿呢。
一般的裁判年薪是十万美金到二十万,但有一些裁判比如总决赛,季候赛都是一些在联盟里*裁判,这些年薪都的在四十万美金到六十万 湖人队总决赛裁判 威尔 路金斯年薪就是75万美金.他就是裁判为了薪金而罢工的领头人.
众所周知,一场篮球比赛中最重要的位置就是裁判员,裁判的存在可以让比赛更加流畅的进行下去。但在CBA联赛中,随着近几年姚明上台给予了裁判权威权力,比赛中也频频曝出一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混乱判罚,为此不少球迷也开始怀疑裁判的专业性,那么大家知道CBA裁判是以什么方式工作,他们的收入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也许真相令你吃惊
首先第一条,CBA没有正式的全职裁判,恐怕这个就会令很多人吃惊吧,吹罚比赛的裁判基本都是官方花钱聘请来的,也就是说CBA裁判主要是以兼职的形式出现,没人会做专职裁判。因为CBA不像NBA一样,NBA裁判有固定的年薪,新入行的裁判年薪大约在9万美元左右,随着工龄增长经验增长,裁判的年薪会陆续增加到20万、30万,甚至40万美元不等,同时NBA裁判工作满一定年限后还会享受联盟的退休金政策,也就是说NBA裁判完全可以靠这个工作生存,而且像我们经常看到的知名NBA裁判,那都是年薪40万美金左右,换算成人民币280万左右!
但CBA对于裁判的重视程度只停留在皮毛,虽然赋予了他们非常大的权利,不允许任何人挑战裁判的权威,但他们的收入待遇却远不及NBA。这里我简单举几个例子,CBA裁判大多都是官方聘请的一些有资格证书的高校体育老师,或是体育局的工作人员,虽然外加CBA对他们的集中培训,水平肯定是职业中的*,但*不敢跟NBA全职裁判的水平性相比较
除此之外,CBA裁判收入并非以年薪的方式支付,而是选择日结,一般常规赛吹罚一场的收入在2000人民币左右,进入季后赛薪水可能会上浮500-1500人民币不等。当然了,这笔钱最终并不会全部落到裁判手中,他们还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税款,所以对于CBA裁判而言,这份工作只能当做回报较高、荣誉感更强和履历感更强的兼职,如果想要当做全职去对待,那运气不好的情况下,可能一整个赛季都接不到几场工作,2000一场可能很高,但一个赛季只接不到10场,两万人民币的收入还能算高么?
也正是因为收入情况非常不稳定,所以很多CBA裁判在工作时都会秉承着能吹一场是一场的态度,这也导致比赛的公平性会受到潜在影响,毕竟没有人能够保证吹完这一场他还能否继续得到这份兼职工作。说的直白一点,CBA近几年争议吹罚越来越多,根本原因就是裁判收入无法得到保障,很多裁判宁可被质疑也甘愿出错,毕竟即便CBA公司将其禁赛,他们该拿的钱一分也不会少,大不了就是再不来CBA当兼职裁判就是了,但对于这点,相信未来一定会改变,像NBA效仿
工资:500-600元每天。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关于裁判员工作劳务费标准的通知》:
中国田径协会负担场地及竞走赛事国派裁判的劳务费(由地方承办单位代发),马拉松裁判劳务费由地方赛事组委会负担。差旅费和食宿参照有关标准由各赛区负担。劳务费标准如下:
(一)按裁判级别:国际级600元/天;国家A级600元/天;国家B级500元/天。
(二)按工作岗位:技术代表、赛事总管800元/天;赛事监督、技术官员主管、赛事总管助理、技术主管、展示主管700/天;技术官员、裁判长、技术主管助理和场地器材主裁判、TIC主裁判、宣告员、竞走裁判员600元/天;主裁判、场地器材裁判员500元/天;其他裁判员400/天。
(三)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马拉松赛事全马(半马):技术代表、赛事总管2800元(2200元)/场、其它国派裁判员2000元(1500元)/场。
(四)A级(B级/C级及以下)丈量员:竞走1000元(800元/600元)/天;半马1500元(1000元/750元)/天;全马2500元(1500元/1000元)/天。若相关级别丈量员受国际组织指派或因其他原因需协调相应级别国际丈量员丈量的,劳务标准应当遵循世界田联相应标准支付。
分配原则:
(一)就高不就低(马拉松及相关运动除外)。
(二)场地、竞走比赛计算天数:比赛天数加3天(提前2天报到,赛后1天离会)。
(三)因工作需要,在赛前提前参加赛事筹备工作的赛事总管和技术主管等人员,根据实际产生的工作量,增加相应天数的劳务费。
(四)竞走与马拉松类丈量员,如同时兼任其它岗位裁判员,则丈量与其它岗位的费用须参照标准单独计算。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田径协会-中国田径协会关于裁判员工作劳务费标准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