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是4.5个。
比如2018俄罗斯世界杯有32支球队,除去东道主俄罗斯直接晋级外,2018年世界杯32强名额分配为:欧洲区13个名额,非洲区5个名额,亚洲区和南美区分别有4支队伍直接晋级,北中美及加勒比地区则有3个直接入围名额。
扩展资料:
国际足联宣布了2026年世界杯针对各大洲的建议配额分配计划。世界杯球队将从32个球队扩大到48个球队。其中,亚洲将获得8个直接晋升名额。该计划尚未最终确定,将由所有成员在5月9日的FIFA大会上决定。
具体计划是:
亚洲:8个地方;
非洲:9个地方;
中美洲,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6个地方;
南美:6个地方;
欧洲:16个地方;
大洋洲:1个配额;主持人
将自动获得一个席位,该席位还将占据该大陆的直接入境配额。
南美区:4.5个 前10支球队进行主客场双循环,前4名球队直接出线,第5名球队同中北美区第4名争夺一个出线资格。
世界杯的名额分配规则:世界杯赛程分为预选赛阶段和决赛阶段两个阶段世界杯预选赛阶段分为六大赛区进行,分别是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赛区。
每个赛区需要按照本赛区的实际情况制订预选赛规则,而各个已报名参加世界杯的国际足联(FIFA)会员国(地区)代表队,则需要在所在赛区进行预选赛,争夺进入世界杯决赛阶段的名额。
世界杯决赛阶段的名额是32个,决赛阶段主办国可以直接获得决赛阶段名额,除主办国外,其他名额由国际足联根据各个预选赛赛区的足球水平进行分配,不同的预选赛赛区会有不同数量的决赛阶段名额。
从1938年第三届世界杯开始,规定卫冕*和东道主可以直接晋级,但是2002年因为卫冕*法国在韩日世界杯表现太差,所以国际足联规定,从2006年世界杯预选赛起,卫冕*需要参加其所属区域内的世界杯预选赛,从而只有东道主可以入围决赛圈的比赛。
世界杯发展历史
1926年12月10日,国际足联在巴黎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瑞士、匈牙利、法国、奥地利、德国等许多国家都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4个月后,会议的草案被提交给各国足协。1927年6月5日,在国际足联召开的赫尔辛基会议上,以23票赞成、5票反对(北欧国家表示反对)、1票弃权(德国)通过了巴黎工作会议议案。
1926年,国际足联卢森堡会议上,把锦标赛的名称改为“雷米特杯赛”,以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后来,有人建议把两个名字连在一起,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最后在赫尔辛基的代表会议上,最终更名为“世界足球*杯——雷米特杯”,简称“世界杯”。每四年举办一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国际足联世界杯
不是的,
所有球队双循环比赛是从98年世界杯预选赛开始的,当时巴西是卫冕*,直接入围,其余9队进行双循环比赛。
02、06、10都是10队预选赛,跨度近3年,每个队18场比赛,虽然保持*公平,但也出现很多垃圾比赛,而奇怪的是这三次预选赛的赛程完全是一样的。
南美洲预选赛赛制变化:
1930第一届,没有预选赛,因为比赛在南美举行,所以南美球队有7队报名参赛,分别是:巴西、乌拉圭、阿根廷、智利、巴拉圭、秘鲁、玻利维亚
1934第二届:淘汰赛(未进行)
只有4队报名,有2个决赛名额,赛制就是两两淘汰赛,而巴西和阿根廷的对手秘鲁、智利退赛,所以不战而胜晋级。
1938第三届:淘汰赛(未进行)
只有2队报名,1个决赛名额,而阿根廷退赛,巴西不战而胜出线
1950第四届:分两组循环(未进行)
巴西是东道主直接晋级,其余有7队报名,4个决赛名额,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循环赛,但阿根廷、厄瓜多尔、秘鲁退出,乌拉圭、巴拉圭、智利、玻利维亚晋级。
1954第五届:双循环
这是南美洲第一次真正进行的预选赛,只有巴西、巴拉圭、智利3队报名,进行主客场双循环比赛,争夺1个决赛名额。巴西4连胜晋级
1958第六届:分组双循环
报名队增加到8个,除了以前参赛的南美7队意外,哥伦比亚*参加世界杯预选赛。3个决赛名额,分成3组进行主客场双循环,三个小组第一的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出线。
1962第七届:主客场淘汰赛
巴西是卫冕*、智利是东道主,直接入围
其余6队争夺3个名额,分成3对分别进行主客场淘汰赛,获胜的哥伦比亚、乌拉圭、阿根廷晋级。
1966第八届:分组主客场双循环
巴西是卫冕*直接入围
而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参赛,
9队争夺3个出线名额,分成3组进行主客场双循比赛,小组第一出线的分别是:阿根廷、乌拉圭、智利
1970第九届:分组主客场双循环
10队争夺3个出线名额,分成3组进行主客场双循比赛,小组第一出线的分别是:巴西、秘鲁、乌拉圭
1974第十届:分组主客场双循环
巴西是卫冕*直接入围
9队争夺3个出线名额,分成3组进行主客场双循比赛,小组第一出线的分别是:阿根廷、乌拉圭、智利
1978年第十一届:分组主客场双循环
阿根廷是东道主直接入围
9队争夺3个出线名额,分成3组进行主客场双循比赛,小组第一出线的分别是:巴西、秘鲁、玻利维亚
1982年第十二届:分组主客场双循环
阿根廷是卫冕*直接入围
9队争夺3个出线名额,分成3组进行主客场双循比赛,小组第一出线的分别是:巴西、秘鲁、智利
1986年第十三届:分组主客场双循环
+淘汰赛
4个决赛阶段名额,10队分成三组先进行主客场双循环比赛,小组第一出线,每个组小组第二,和第一组小组第三4队再进行主客场淘汰赛,决出最后一个名额,结果直接出线的是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在淘汰赛中胜出的是巴拉圭
1990年第十四届:分组主客场双循环
阿根廷是卫冕*直接入围
9队争夺2.5个出线名额,分成3组进行主客场双循比赛,小组第一出线的分别是:巴西、乌拉圭,成绩较差的小组第一哥伦比亚和以色列进行附加赛,获胜后也出线了。
1994年第十五届:分组主客场循环赛
智利因门将诈伤被禁赛
其余9队争夺3.5个出线名额,分成两组,5队那组有2个名额,巴西和玻利维亚出线,4队那组有1.5个,哥伦比亚出线,而阿根廷在附加赛中战胜澳大利亚也出线了
1998年第十六届:双循环
巴西是卫冕*直接入围
其余9队争夺4个出线名额,双循环,前四名阿根廷、哥伦比亚、巴拉圭、智利出线
2002年第十七届:双循环
4.5个出线名额,前四名阿根廷、巴拉圭、厄瓜多尔、巴西直接出线,第五名乌拉圭附加赛战胜澳大利亚出线
2006年第十八届:双循环
4.5个出线名额,前四名巴西、阿根廷、厄瓜多尔、巴拉圭,第五名附加赛输给澳大利亚
2010年第十九届:双循环
4.5个名额,前四名直接出线,第五名和中北美地区第四名进行主客场附加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