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微博发布声明称,网传“苏宁易购破产清算”系谣言。苏宁易购目前经营一切正常,业务企稳向好。针对网上不实传闻和虚假信息,公司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
苏宁是一家成立三十余年的公司,一直以来是中国零售业的一面旗帜。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苏宁一直都在缺钱中度过。深圳国资和江苏国资的出手,一度让苏宁看到希望。但让苏宁难受的是,钱没有那么快到手。苏宁易购发布业绩快报,年度亏损高达400亿元,为此还收到了深交所的“问询函”!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业绩亏损引关注,而是新任管理层接替之后发生的,清理旧账的意味很明显。加上之前聚焦零售的表态、引入了几大银行的授信,这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苏宁还特意回复了问询函,苏宁易购表示,不存在集中大额计提减值情形,并表态将全力推进苏宁小店应收账款的回收。
苏宁的回复函主要透露了两个信息,一个是线上传统电商,在体内不做重点发展了;这一块在寻找出路,离得最近的是天猫电器和猫宁。二是零售云以外的直营店,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是必然的,所有权正在找出路。以前的出售家乐福所有权不是空穴来风,有其必然性。有网友们猜测,张近东准备了两手,一学王健林,资产卖卖卖;二学黄光裕,注入管理权。其目的就是为了重回苏宁
有网友表示,苏宁业绩预报一出来,这意味着苏宁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了。但在春公子看来,恐怕没有这么简单。网友们都清楚,苏宁曾经也是一家明星公司,之所以逐渐没落,首要原因是创始人张近东过于折腾了。
从多年前开始,张近东就主导了苏宁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恒宁,猫宁,天天快递,大开发战略,苏宁小店,智慧零售,家乐福中国,万达商贸等,看似动作很大,其实收益甚微,甚至有些业务直接让苏宁“伤筋动骨”!
就拿苏宁转型做电商来说,当年苏宁和京东曾打过“京苏大战”。当年的京东并没有如今的强势,苏宁更是比现在强大的多。可最终苏宁是输给了差钱又差人的京东。
原因何在?从本质上来说,苏宁没有做电商的基因。苏宁走的是纯电商模式,自营业务较重,不同于和天猫所走的平台模式。电商企业之所以战胜不了平台型企业,“简单来说,就是采购双方数目众多,彼此互相影响,到达一定临界点后平台出现乘数效应,而电商企业只能继续简单相加。”
国内电商行业的竞争力度远没有如今这么大,现在电商行业再度进入了红海,苏宁易购拿什么打赢这场仗?说实话,春公子在苏宁易购身上看不到一点胜算。京东四季度GMV增长20%+,传统品类保持优势,高毛利品类同样增速回落,要知道,京东可是电商自营的天花板玩家。
拼多多用户增长进一步放缓,GMV增长靠ARPU拉动有30%左右,高毛利品类同样增速回落;但拼多多的农业基本盘稳固。像抖音快手这样的新电商发展势头挺猛,1112月同比增速超过200%,并且均价提升!总体而言,国内电商处于高度存量博弈的阶段,传统电商被直播电商大幅抢夺市场份额,连阿里京东都处于守势,苏宁拿什么突围?
苏宁的困难很多,负债,现金,信心。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业绩,什么时候苏宁的业绩持续向好,我们才可以说苏宁易购进入安全区。否则一切只是“一厢情愿”罢了。
这题我知道???? 造谣的是个叫中城院要案中心的机构,一听名字,吓死了 还以为是中院,企查查一扒拉,一企业,有点法律知识的代理商吧,历史也不光彩。至于为啥造谣,肯定是有利所图呗
1、做空股价,造谣以后股票应声大跌,直接跌停了,很显然,目的达到
2、用造谣破产清算产生的舆论逼苏宁把钱付了,自己能拿到应得中介费,达没达到目的尚不清楚,但是舆论确实起来了。
3、体现自己的能力,让更多有需求的企业找自己,说不定顺便两边捞钱,再威胁苏宁付点。
反正造谣又不花成本,何乐而不为,这就是有文化的流氓常干的事情。
现在当下,企业越发艰难,就是有这些为了一己私利落井下石的人存在,损害的表面上是企业的利益,可知一个大企业背后的千万供应链、千万家庭,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
强烈谴责这些造谣的人,强烈呼吁有关部门管制!
直白点说没什么影响。苏宁易购在ST(退市预警)之前就已经陷入债务问题,其对苏宁金融的影响早已在一两年前发酵完毕。经过2020年以来的持续转型,苏宁金融已经实现了独立运营。
目前来看,苏宁易购持有苏宁金融41%的股份,并非控股股东,苏宁金融与与参股股东苏宁易购存在较为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表现为苏宁易购是苏宁金融重要的展业场景。大家可以看到苏宁支付、任性付等苏宁金融旗下的业务,在苏宁易购购物时都可以使用。除正常的场景合作和业务合作之外,苏宁金融在财务、人事、展业等方面都是独立的。
当前,苏宁金融已成功走出苏宁生态圈,不仅拥有超9500万绑卡会员,数量比肩国内大中型银行,更与100多家知名基金、券商、期货资管公司,30多家主流银行,10多家保险机构达成业务合作,对苏宁易购生态的依赖度较低。
再开看江苏苏宁银行,苏宁银行是经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商业银行,持有正规的银行牌照,苏宁易购的持股比例仅为30%。民营银行一直受到严格的监管,尤其是银行与股东的关联交易一直是监管重点,经营独立性是监管对民营银行的基本要求。自2017年开业以来,苏宁银行在财务、人事、展业等方面一直是独立的,且对股东苏宁易购的授信余额为0,完全独立运作,经营发展也一直未受到苏宁易购的影响。截至2021年末,苏宁银行总资产1012亿元,成为全国第三家突破千亿资产的新型银行,服务超过4600万个人客户和超过80万小微客户,发展前景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