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五一去哪里游?游客如果来到漳浦,不妨到有茶有故事的地方——天福石雕园去走走看看,领略一下这里的风光,倾听一下天福茶语,放松心情,过一个惬意五一小长假。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到石雕园里去逛一逛。
到石雕园,您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选择步行,边看景点还可以边登山健身。如果您怕累想早点把景点一收眼底,或者乘坐景区的游览电瓶车。
天福观光茶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何莹
我们这个石雕园叫做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其实唐山就是祖国大陆的代称,那这个石雕群组的话通过圆雕刻线雕仿真雕,雕园景区有这种雕塑有将近200组的雕塑。
唐山过台湾、拓荒等200多组石雕座落在整个山头的各个角落,形态各异及寓意深远,讲述一衣带水的两岸先民的故事。
天福观光茶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何莹
在我们石雕园除了我们一些雕刻外还有一些石刻,把一些比较有名的诗句这边做一些雕刻,像这边就是台湾的一个爱国诗人叫林朝崧所写的叫“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因为我们的唐山过台湾石雕园其实也是讲述着海峡两岸是一个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一脉相传的历史关系。所以我们也希望说两岸和平,和谐发展。
天福石雕园的创办者李瑞河有着“世界茶王”的美誉。游客来到天福石雕园,可以到这里的户外茶园去看看。
天福观光茶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何莹
在我们石雕园的百亩观光茶园里面,有一片无公害茶园叫金萱茶,现在我们春季采茶第一次已经采完了,这个五一期间刚好我们的茶芽就开始长出来了。金萱茶是用来做乌龙茶,乌龙茶的标准方法就是一芯两叶,就这一个。游客来到这里的话,不仅可以带家人走进大自然,来参与体验采茶的生活,而且可以亲自到我们茶园的一个作坊,自己去做茶,再带着你做好的茶,到我们的户外品茶室,去喝你自己做的茶,这种体验的话应该是非常有趣的。
看石雕,听故事,体验采茶制茶乐趣,赏景色看表演。累了,您不妨到这里的休闲茶亭驿站歇歇脚。你会感觉一下子心情非常地舒畅,所有的疲劳都烟消云散了。
漳浦县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雅加达8月23日电 截止到2018年8月23日21时,第18届亚运会奖牌榜上,中国以55枚*、40枚银牌、21枚铜牌,总数116枚奖牌的成绩高居首位,日本、韩国分别以86枚奖牌及63枚奖牌位列第二、三位。
出品:新华社体育部 国搜图片
签发:徐征
版权归新华社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70多年前,福建平和一个叫林石的人来到台湾彰化开荒拓土,后家族定居雾峰,勤耕不辍,逐渐成为地方望族。伴随着台湾的历史沉浮,这个家族历经兴衰起落,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命运、共前进,坚守爱国爱乡情怀。
近日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的雾峰林家历史特展,通过翔实的史料和图片,讲述了沧海变迁中这个“百年台湾世家”的不变情怀。
兵马从戎,守乡卫国
雾峰林宅是台湾现存最庞大、最精致的古建筑群。展厅中,一幅规模宏大的雾峰林宅分布图,让北京观众一窥这个家族曾经的基业。
雾峰林家一直以“力田习武”为训,开基展业。直到第五代林文察,在咸丰、同治年间效力于清政府,受左宗棠举荐成为福建陆路提督,曾国藩评价“闽中健将,文察为最”。1864年,年仅36岁的林文察不幸战死,被追赠为太子少保,其宅第被赐为“宫保第”。自文察之后,林家数代都为保台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一张发黄的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林文察长子朝栋的功绩,“候选道林朝栋着赏穿黄马褂”。1884年,法军据基隆,谋犯台北,林朝栋率领乡勇支援清军并多次击退法军,林朝栋因功受奖。此后,林朝栋也得到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赏识和重用,协助刘铭传发展农商、畅通交通、推行新政。
1894年甲午战败,台湾进入日据时期。一张“闽南军司令”的任命状,证明林家后人没有缺席民族解放事业。林朝栋之子林祖密疾呼“国且不国,更何有台”,誓死不当日本殖民地的臣民,于是变卖台中田地,捐资台湾抗日义军,并大力支持孙中山护法活动,被任命为闽南军司令。1925年林祖密被军阀杀害,他秉持的“国比家大,有国才有家”的信念深深地影响了林氏后人。
展览中,一封字迹已有些许模糊的信件读来让人动容,其中这样写道,“台湾光复,父亲生平遗志达到了,要是有知,一定大笑于九泉。国家能获得胜利强盛,故乡同胞能获得光明和自由,个人粉身碎骨也是值得”——这是抗战胜利后,林正亨写给母亲的信。林正亨,是林祖密之五子。1944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他毅然参加远征军赴缅甸作战,任步兵团指挥连连长,在战争中身中16处刀伤致残。
“我们林家的爱国之心、民族之情,是先辈用生命铸就的,也需要我们后人接续。”林祖密嫡孙林光辉指着这封信动情地说,“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多为两岸交流作贡献。”
传承文化,启蒙民智
200多年来,雾峰林家也见证了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
一张题着“文魁”两字的牌匾照片让人眼前一亮,这块悬挂在林宅景薰楼内的匾,为的是纪念林家*一位举人林文钦。林家先辈多是武将出身,直到1893年林文钦取得科举功名,林家因此更重文教,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世家”。在后来的动荡年代中,林家也因此有了武功之外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这两句经典之作便是出自林家后人林朝崧笔下。在日据时代的高压统治下,雾峰林家通过兴办学校等持续推动社会启蒙,引进思潮观念。林朝崧与侄子幼春发起成立“栎社”,通过唱和古典诗词弘扬祖国文化和民族意识。林幼春更积极参与文化启蒙运动,大力支持新文学,被称为“汉学界的台湾第一才子”“台湾新文学的开拓者”。
在这些历史照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1911年梁启超受邀到林家莱园做客,将一张自己与女儿留影的照片赠与林朝崧。其间,他劝说林献堂、林幼春叔侄不可“以文人终身”,须努力研究政治、经济等学问。
“‘一新义塾’就是我们明台高中的前身”,林献堂孙媳妇林芳媖指着一张“雾峰一新会活动合影”的照片介绍道。1932年林献堂之子林攀龙从德国学成回到雾峰,在当地发起成立“雾峰一新会”,推动女子教育,并开办了“一新义塾”汉语讲习所。
“每年在林献堂逝世纪念日,我们都会在明台高中举办文化活动,向大家讲述林家历史和两岸渊源,努力传承雾峰林家的爱国爱乡精神。这是我们林家后人的责任。”林芳媖说。
《 *** 》( 2018年08月23日 20 版)
(
***海外版
270多年前,福建平和一个叫林石的人来到台湾彰化开荒拓土,后家族定居雾峰,勤耕不辍,逐渐成为地方望族。伴随着台湾的历史沉浮,这个家族历经兴衰起落,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命运、共前进,坚守爱国爱乡情怀。
近日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的雾峰林家历史特展,通过翔实的史料和图片,讲述了沧海变迁中这个“百年台湾世家”的不变情怀。
兵马从戎,守乡卫国
雾峰林宅是台湾现存最庞大、最精致的古建筑群。展厅中,一幅规模宏大的雾峰林宅分布图,让北京观众一窥这个家族曾经的基业。
雾峰林家一直以“力田习武”为训,开基展业。直到第五代林文察,在咸丰、同治年间效力于清政府,受左宗棠举荐成为福建陆路提督,曾国藩评价“闽中健将,文察为最”。1864年,年仅36岁的林文察不幸战死,被追赠为太子少保,其宅第被赐为“宫保第”。自文察之后,林家数代都为保台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一张发黄的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林文察长子朝栋的功绩,“候选道林朝栋着赏穿黄马褂”。1884年,法军据基隆,谋犯台北,林朝栋率领乡勇支援清军并多次击退法军,林朝栋因功受奖。此后,林朝栋也得到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赏识和重用,协助刘铭传发展农商、畅通交通、推行新政。
1894年甲午战败,台湾进入日据时期。一张“闽南军司令”的任命状,证明林家后人没有缺席民族解放事业。林朝栋之子林祖密疾呼“国且不国,更何有台”,誓死不当日本殖民地的臣民,于是变卖台中田地,捐资台湾抗日义军,并大力支持孙中山护法活动,被任命为闽南军司令。1925年林祖密被军阀杀害,他秉持的“国比家大,有国才有家”的信念深深地影响了林氏后人。
展览中,一封字迹已有些许模糊的信件读来让人动容,其中这样写道,“台湾光复,父亲生平遗志达到了,要是有知,一定大笑于九泉。国家能获得胜利强盛,故乡同胞能获得光明和自由,个人粉身碎骨也是值得”——这是抗战胜利后,林正亨写给母亲的信。林正亨,是林祖密之五子。1944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他毅然参加远征军赴缅甸作战,任步兵团指挥连连长,在战争中身中16处刀伤致残。
“我们林家的爱国之心、民族之情,是先辈用生命铸就的,也需要我们后人接续。”林祖密嫡孙林光辉指着这封信动情地说,“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多为两岸交流作贡献。”
传承文化,启蒙民智
200多年来,雾峰林家也见证了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
一张题着“文魁”两字的牌匾照片让人眼前一亮,这块悬挂在林宅景薰楼内的匾,为的是纪念林家*一位举人林文钦。林家先辈多是武将出身,直到1893年林文钦取得科举功名,林家因此更重文教,成为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世家”。在后来的动荡年代中,林家也因此有了武功之外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这两句经典之作便是出自林家后人林朝崧笔下。在日据时代的高压统治下,雾峰林家通过兴办学校等持续推动社会启蒙,引进思潮观念。林朝崧与侄子幼春发起成立“栎社”,通过唱和古典诗词弘扬祖国文化和民族意识。林幼春更积极参与文化启蒙运动,大力支持新文学,被称为“汉学界的台湾第一才子”“台湾新文学的开拓者”。
在这些历史照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1911年梁启超受邀到林家莱园做客,将一张自己与女儿留影的照片赠与林朝崧。其间,他劝说林献堂、林幼春叔侄不可“以文人终身”,须努力研究政治、经济等学问。受此启发,林献堂等人发起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并组织“台湾文化协会”,定期举办演讲、发行书报,促进台湾文化进步。
“‘一新义塾’就是我们明台高中的前身”,林献堂孙媳妇林芳媖指着一张“雾峰一新会活动合影”的照片介绍道。1932年林献堂之子林攀龙从德国学成回到雾峰,在当地发起成立“雾峰一新会”,推动女子教育,并开办了“一新义塾”汉语讲习所。“每年在林献堂逝世纪念日,我们都会在明台高中举办文化活动,向大家讲述林家历史和两岸渊源,努力传承雾峰林家的爱国爱乡精神。这是我们林家后人的责任。”林芳媖说。(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情天再补虽无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情天再补虽无术、亚运会*榜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