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作为2014年的世界杯冠军,德国也因为世界杯冠军魔咒,上届世界杯上小组赛都出不了线。最后一场比赛还0比2输给了韩国人,那场比赛成就了孙兴慜的长途奔袭得分,而德国众将士则成为落寞的背景板。那场比赛,谁都没想到德国会输的,只能用魔咒来解释了,而且不只是世界杯魔咒,还有国足魔咒:打平就能出线,就是打死不出线。
那场比赛更大的转折点就是之一个进球,一开始韩国队的进球是被判越位的,后来VAR介入,改判进球有效了。从那一刻起,胜利的天平已经完全向韩国队倾倒了。
以前没有VAR技术,没有鹰眼技术,德国队占到了一些便宜。就像2010年世界杯十六强赛,德国队对阵英格兰队,兰帕德的进球被判无效,但赛后回看,那个球明显就已经越过球门线了。如果那个时候有鹰眼技术,有VAR技术,比赛会朝着怎么样的走向,英格兰队还会输得那么惨吗?
出来混,迟早要还。这不,有了VAR之后,德国队马上就还了,输球的同时也成就韩国队来之不易的胜利了。虽然两队双双回家了,但韩国队明显是胜利者姿态,而德国队是失败者心态。
不过抛开这些VAR技术不说,也别总扯什么魔咒。单单是看那场比赛的战术安排,作为不怎么懂战术安排的球迷,我都直言看不懂。
怎么看不懂?其实我是佩服德国队,短传渗透,在对方球门口30米处传倒,玩得贼溜。比瓜迪奥拉执教下的巴萨还更熟练。德国队队员都是人高马大的壮汉,能玩这么好传倒。真是印证一句话,猛张飞也能绣花。
但勒夫显然是忘记教训了,不是德国队的教训,而是这种玩Tiki taka的球队都怎么样了!2014年的西班牙小组赛被荷兰5比1横扫,2012年如日中天的巴萨面对铁血防守的切尔西无计可施。可见当年风靡一时的Tiki taka,现在全世界都有应对之策了。作为这项战术的忠实执行人,瓜迪奥拉执教拜仁的时候,就已经受到质疑。到2017年的时候,瓜迪奥拉都已经离开拜仁,拜仁也重新回到德国的铁血洪流战术。
可是勒夫还是那么膜拜瓜迪奥拉,膜拜Tiki taka的战术,是因为这套战术让德国队登顶世界之巅,不舍得放弃吗?好吧,那你坚持你的战术,也可以理解。但是在1比0落后,还是这么踢,不紧不慢地传倒,不断地短传渗透。大哥,这个时候是谁着急,是你着急,不是韩国队着急。人家韩国队全部龟缩后场,慢慢看你传球,慢慢看你玩绣花绝活,最后怎么样。
德国队的高点优势在世界上是无人能比的,而那场比赛,都不怎么利用高点,都不想用头球来敲开韩国队的大门。勒夫是怎么想的,只有他心里知道了。
现在德国国家队的主教练是弗里克,他带拜仁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他的战术不拘泥单一的战术,而是因人施教,更大限度发挥球员的特点。在他治下,德国队战绩卓著,但是还没接受国际大赛的考验,接下来的世界杯才是大考。
球员方面,随着越来越多德国球员在海外踢球。德国队球员的选拔也不再局限国内的球队。像切尔西的哈弗茨、维尔纳、吕迪格都是好手,吕迪格现在还和皇马传出绯闻,可见实力之强。门将方面,巴萨门神特尔施特根已经成为顶梁柱,可以接班诺伊尔了。总的来说,德国队青年才俊辈出,萨内、京多安还在当打之年,哈弗茨、维尔纳这些人已经顶上来,这么多好球员怎么能不叫人垂涎三尺。所以弗里克只要战术得当,德国队肯定能取得好成绩的。
接下来的世界杯小组赛上,德国、西班牙、日本、还有一支附加赛球队分在一组。和上届世界杯分组何其相似啊。同样有亚洲球队,同样有欧洲强队,而西班牙实力明显强于瑞典队,希望德国不要重蹈上届世界杯的覆辙了。
足球世界杯历届冠军分别为:
乌拉圭、意大利、德国、巴西、英格兰、阿根廷 、意大利、法国、西班牙。
其中巴西夺冠次数最多,一共拿过5次世界杯冠军,意大利、德国分别为四次。乌拉圭跟阿根廷分别是2次。英格兰、法国、西班牙只拿过一次。
从1930年至今,足球世界杯已经举办21届,诞生过8支冠军球队,分部在欧洲跟南美洲,之一届世界杯当时只有13个国家参赛,乌拉圭凭借主场优势,击败了阿根廷拿下雷米特杯。
1934年第二届世界杯,非洲、中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四大洲的16支球队参赛,世界杯预选赛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本届世界杯意大利在决赛中2-1击败了捷克斯洛伐克获得了第二届世界杯的冠军。紧接着1938年卫冕世界杯冠军,几十年后分别在西班牙跟德国拿下冠军。
1954年第五届世界杯,德国足球正式崛起,凭借着球员的韧劲,他们拿下之一座世界杯。在70年代还诞生了贝肯鲍尔,90年代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等球星,在2014年开启勒夫时代青春 风暴。
1958年第六届世界,巴西正式开启世界杯五冠之路,诞生了贝利,加林查等球星,在90年代还诞生邓加、罗马里奥、罗纳尔多等球星,但是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之后,巴西就没有拿下过一座世界杯。
1966年世界杯,是英格兰足球最巅峰的时候,凭借主场优势,他们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西德队。
1978年世界杯,阿根廷凭借着主场之力拿下世界杯,在80年代马拉多纳开启了自己的足球时代,再次带领阿根廷拿下冠军。
1998年第十六届世界杯在法国举办,参赛的队伍扩军为32支,法国在决赛中-0完胜了如日中天的巴西获得了冠军。20年过后,在忍者神姆巴佩带领下,他们再次拿下世界杯冠军。
2010年西班牙足球的传控踢法,天下无敌,哈维、小白、托雷斯、比利亚等球星组成西班牙攻击阵容,开启进攻足球华丽的篇章!
德国足球在经历了世纪之交的低谷后,从06年开始崛起,直到2014年夺得世界杯冠军。这个期间,德国成绩的稳定性令人惊叹。从02年世界杯开始,德国连续4届世界杯打进四强,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就。显然,那些年德国一直是欧洲乃至世界杯竞争力最强的球队之一。
当然,这四届世界杯德国只打进一次决赛,其他三届都是止步半决赛。但至少,这4届世界杯德国都打满了7场比赛,给球员尽可能多地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按理说,如此好的成绩,应该会使德国的球员脱颖而出,获得一些个人奖项什么的。但是如果你翻开02年以来的世界杯金球奖,银球奖,铜球奖获奖者名单,就会发现,德国有明显的被忽略的感觉。
02年世界杯的金球奖是卡恩,来自德国。但不要忘了,金球奖一直被戏称为亚军的安慰奖,所以卡恩获奖,更多针对的是德国亚军的身份,而不是德国队本身。而银球奖和铜球奖,分别属于罗纳尔多和洪明甫。
另外别忘了,卡恩是守门员,这个位置是非常特殊的。卡恩这届世界杯高接低挡,为德国扑出了很多进球,但他毕竟不是靠一般意义上的进球,组织,防守端的表现获奖的。同时他也是世界杯金球奖举办以来唯一的一个门将位置的获奖者。所以他应该是个特例。
再看06年世界杯。这届世界杯,德国是东道主,而且成绩也不错,打进四强,最终获得第三名。按德国当时的实力,这个成绩至少是差强人意的。
但是这届世界杯的金银铜球奖分别给了齐达内,卡纳瓦罗,皮尔洛。
法国是亚军,齐达内获得“安慰奖”无可厚非,但冠军意大利拿到两个个人奖项是什么意思?当然,卡纳瓦罗和皮尔洛的表现没问题,得奖实至名归,但国际足联不是一直倾向于均摊荣誉吗?合着德国和葡萄牙什么也没捞着啊?尤其是德国,他们还是东道主呢,就这种待遇啊?
2010年世界杯,德国打得很有 *** ,单是打进4球的比赛,就有三场。尤其是淘汰赛,他们4:1战胜英格兰,4:0大胜阿根廷,展现出极强的攻击力。但是这届世界杯的金银铜奖分别是弗兰,斯内德,比利亚。四强中冠军,亚军,第四名都有奖,唯独把第三名德国落下了。
2014年世界杯,德国加冕冠军。这次他们好歹获得了银球奖,托马斯穆勒。但这也没什么可说的,都拿到冠军了,难道还配不上一个银球奖吗?
综合来看,德国4次打进四强,但在个人奖项上,他们明显没有得到等量的荣誉。要知道,我们选定的是金银铜球奖,而不是单单指金球奖,范围已经定得够广了,标准也定得够低了。要知道,德国不但打进四强,而且每次都是前三名,从来没有落到第四名的位置。所以理论上讲,金银铜给前三名一人一个,是最公平的。但显然,发给德国的奖牌不够数。
而且前面还说过,卡恩作为门将,是特例。去掉他的话,4届世界杯德国其实拢共就获得一个银球奖,而且当时的背景还是德国夺冠。
但是关于这个问题,也的确有个正向的解释。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德国成绩好,依靠的从来不是个人,而是他们强大的整体实力。
其实这4届世界杯,严格来说德国挑不出一个极其突出的人来。托马斯穆勒虽然进球多,但他的进球很少有世界波,给他助攻的人同样出色。克洛泽虽然成为世界波射手王,但那也是在4届世界杯的积累之下完成的。巴拉克,施威因斯泰格,拉姆,克罗斯这些人,都曾是德国强大整体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们未必十分突出,但缺一不可。
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德国的整体性是如何维持的。06年世界杯,巴拉克的表现明显不及02年抢眼,一个进球也没有,而且进攻端也没有太大输出。但那是因为当时的德国比较年轻,不够稳定,所以巴拉克只能牺牲自己在进攻方面的才华,把更多的精力用来防守和补位。那届世界杯,如果没有巴拉克,德国甚至有可能打不进四强。
所以德国就像一个运转高效的机器,没有一个零件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时,也没有一个零件,是突出出来,凌驾于整体之上的。
因此,在评选金银铜球奖的时候,评委们能看到弗兰,齐达内,罗纳尔多们的精彩个人表现,但看到德国的时候,他们也许更多的是看到一支整体性极强的球队。甚至来说,硬从这支球队中选出一个突出的个人,都会和这支球队产生违和感。
11年前的南非世界杯,阿根廷为何会被德国横扫?马拉多纳+梅西<2,欧冠冠军主力被雪藏让“潘帕斯雄鹰”自断一翼。
2010年南非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0-4惨败德国,爆出大冷,无数阿根廷球迷期待的马拉多纳+梅西“双王联袂”产生了副作用,最终化为泡影。
如今看来,担任主教练的马拉多纳不论是在选人还是战术方面,都暴露了一些问题。
“老马”学“瓜”
回到那场比赛,阿根廷的首发阵容为:罗梅罗/奥塔门迪、布尔迪索、德米凯利斯、海因策/马克西·罗德里格斯、马斯切拉诺,迪马利亚/梅西/伊瓜因、特维斯,一套强调进攻的4-3-1-2阵型。
单看后防四人组,清一色的中后卫成名,平均年龄超过28岁,移动能力和边路控制力略显不足,那年的欧冠冠军国际米兰主力后卫萨穆埃尔则轮换休息。
中场的防守完全交给队长马斯切拉诺,两侧的迪马利亚和马克西·罗德里格斯都是攻强守弱。
看得出马拉多纳想效仿瓜迪奥拉,将梅西安排成前场自由人+伪9号的角色。但“理想太丰满”的他可能没想到,阿根廷年迈的中后场组合难以支撑传控足球。一旦压得太靠前,对方反击时根本无法及时落位。
果不其然,在阿根廷前场还没找到“德意志战车”钢铁防线的破解之道时,“后院”就屡屡“失火”。
“地狱级开局”
反观德国队阵容:诺伊尔/拉姆、默特萨克、弗里德里希、热罗姆·博阿滕/赫迪拉、施魏因施泰格/托马斯·穆勒、厄齐尔、波多尔斯基/克洛泽。不但攻守兼备,而且整体结构更加年轻灵活。
穆勒轻松破门
于是在开场第157秒,奥塔门迪犯规送出任意球,穆勒抢在他身前轻轻一蹭,门将罗梅罗只能目送皮球从他的小腿弹过门线。8分钟后奥塔门迪又吃到黄牌,防守幅度进一步被限制。
开场丢球明显打乱了阿根廷队的计划,他们的进攻更加猛烈,不过始终“雷声大,雨点小”——五大前场全是突击手,缺少一个“节拍器”,无奈之下, 梅西回撤中场,梳理反击并组织进攻。
德国重点盯防梅西
梅西回撤有利有弊,他确实能盘活阿根廷的中前场,但应对施魏因施泰格跟赫迪拉双后腰的防守也消耗了他过多体力,同时“蓝白军团”的门前威胁有所减弱。好在阿根廷后防线体能尚好,没再犯错,上半场保住了0-1的比分。
右路 ***
进入下半场,马拉多纳大手一挥,阿根廷队火力全开,迪马利亚、伊瓜因、特维斯先后献上威胁射门,均被德国新晋“门神”诺伊尔化解。
波多尔斯基和克洛泽打穿阿根廷防线
阿根廷人久攻不下,反倒是德国人一次快速进攻,波多尔斯基轻易从左路突入禁区,门将罗梅罗和中后卫布尔迪索“双鬼关门”漏了个缝,另一个中后卫德米凯利斯甚至不在转播画面中,无人盯防的克洛泽把球停进球门。某种程度上,这球“给伊布的奶奶也可能会进”。
两球落后的马拉多纳孤注一掷,做出之一次换人调整:撤下身背黄牌的右后卫奥塔门迪,换上天才前腰帕斯托雷。这下阿根廷的阵型在进攻时变成3-1-3-3,但右路防守彻底“真空”,为 *** 埋下伏笔。
罗梅罗再度出击失误
7分钟后,又是阿根廷右路禁区,施魏因施泰格连过三人后横传。此时阿根廷队八人挤在禁区,门前三人防守,仍 *** 上的弗里德里希抢射破门。
大势已去,“老马”用当时的女婿阿圭罗替换体能耗尽的迪马利亚,妄图挽回颜面。梅西和特维斯还没有放弃,继续寻找破门机会。
不料德国人在第89分钟仍能打出快速反击,阿根廷老迈的防线根本无法及时落位,只能目睹克洛泽凌空推射入网,再现经典的空翻庆祝。
克洛泽经典空翻
比赛结束,德国人在庆祝着胜利,低落的梅西掩面叹息,“老马”安慰着女婿和子弟,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但这一次,究竟是谁让阿根廷人哭的这么难受呢?
败非偶然
作为世界足坛的“老冤家”,德阿两强在世界杯历史上多次交手,从未有过一边倒的大比分压制。所以至少这一次,德国主教练勒夫是完胜马拉多纳的。
面对德国队,马拉多纳沿用了1/8决赛对阵墨西哥的首发,进攻意图明显,但他显然低估了“德意志战车”的进攻实力。在“小猪”、赫迪拉与默特萨克等人的严防死守下,梅西很难从中路突破到禁区,只能分给套边的迪马利亚、伊瓜因等人。
但这些球员的传中要么直接送给对手,要么就是位置不合适,梅西都不得不在比赛中多次完成头球。好不容易送准了,又被自己人浪费,不知刚在欧冠决赛梅开二度的米利托,坐在替补席上会是什么心情。
由于两个边后卫都是中卫出身,移动和技术本就缓慢,攻守只能顾一头,导致阿根廷队的边路进攻强度并不算很强。但主打传控足球,中场却屯了一众突破手,很难组织有效的二次进攻,这就让梅西被组织进攻消耗太多精力。
防守方面,阿根廷四次丢球四次从右路发起,看看右路二人组便可知勒夫为何如此安排:
29岁的右前卫马克西·罗德里格斯重攻轻守,年纪更小、防守更强的古铁雷斯则被摁在替补席。22岁的右后卫奥塔门迪力量十成,速度一成,被换下后只能由伊瓜因、马斯切拉诺等人回撤右路协防,效果如何看看比分便可知一二。
德国队的边路联动、二过一配合,更是让阿根廷队员频繁换防,经常忙中出错,漏掉德国队关键球员。再加上阵型压得太靠上,德国队的反击几乎一打一个准,德米凯利斯、罗梅罗等防守球员又屡屡失误,阿根廷球迷实在看得比恐怖片还 *** 。
“老马”告别
从人员选择、战术布置到临场调整,马拉多纳做了他想做的,却没得到他想得到的。从选人时弃用萨内蒂、萨穆埃尔、里克尔梅、加戈等人,确立梅西为绝对核心,到四中卫战术和4-3-1-2阵型,“老马”一直承受着巨大压力。
虽然他对阿根廷国家队的感情毋庸置疑,但他可能确实不是最适合那支阿根廷队的教练,领队的职务或许更能帮助他和他的“潘帕斯雄鹰”。那场比赛后,“老马”在更衣室哭着宣布辞职,此后再也没有在国家队任职,也让这告别多了一丝遗憾。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2010世界杯德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2010世界杯德国、世界杯历届冠军表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更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