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世界杯(卡塔尔世界杯不易地)1978年世界杯决赛

2022-06-28 16:50:08 体育资讯 yzlianqin

1978年世界杯



本文目录一览:



1

“政治归政治,足球归足球”——然后足球又不可避免的要与政治挂钩。

本次俄罗斯世界杯遭到西方国家抵制,西方的赞助商退出赞助,这才给了中国赞助商的机会,现在来看也是捡了个大便宜。

而之前西方的政要纷纷表示不会去俄罗斯看世界杯,英国皇室更是表示坚决不去,现在英格兰成绩不错,皇室的态度也开始松动。瑞典和法国领导人也表示将去现场支持球队,而在此之前他们也是坚决不去俄罗斯的。

你看,在政治上的啪啪打脸其实不算打脸,有时候是随民意,有时候是适时而动,这是聪明。聪明人才搞政治,太憨厚老实不行。

我们也必须要清楚,在这个星球第一大运动的刺激下,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包括政治。

如今,阿根廷已经出局回家。我们回顾阿根廷的世界杯历史,他们得过两次世界杯*,一次是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就在家门口;一次是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那是球王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他打进5球、助攻5次,还留下了名垂青史的“连过五人”和“上帝之手”。

(用手打进球门还能名垂青史的,恐怕也只有马拉多纳了)

然而在阿根廷第一次封王的1978年,却是有史以来最“硬核”的一次世界杯*。在阿根廷军人政府的高压政策下,几万人不断“被消失”,在世界杯*的光辉荣誉下是鲜血酿成的“风采”……

2

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杯,是早在1966年夏天就确定的。从此之后阿根廷经济急转直下(当然不是因为申办世界杯成功所致,背后有其他更深更复杂的原因),到70年代初经济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

此时阿根廷国内就出现了很多声音,要求取消办世界杯,说花费太大了,国家承受不起。阿根廷政府却一直坚持着不肯妥协,一来是阿根廷人太热爱足球了,必须在家里办一次世界杯;二是阿根廷政府希望借办世界杯重新带动经济活起来。

但,阿根廷军方没有给那届政府机会。

1976年3月24日凌晨1点,军方的直升机降落在阿根廷总统府,一队士兵带走了时任阿根廷总统伊莎贝尔·贝隆。她是阿根廷第一位女总统,也是世界第一位女总统。而她另一个身份是胡安·贝隆的第三任夫人,其第二任夫人我们都很熟悉,就是《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贝隆夫人。

(伊莎贝尔·贝隆)

伊莎贝尔·贝隆能当上总统,当然跟胡安·贝隆有直接关系。据说是在胡安·贝隆临死前糊涂了,才“传位”给伊莎贝尔——这个说法无法证实,民间一直流传着罢了。有一点却是可以证实的,如果没有胡安·贝隆的庇荫,舞女出生的伊莎贝尔是不可能到达那样一个地位,更不可能最终当上总统的。

这一次,军人带走伊莎贝尔·贝隆,是对她执政的极度不满——南美本就爱搞军人政变,一不高兴军人就发动政变了。

两个小时后,阿根廷全国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在军乐背景的加持下宣布,新总统为陆军总司令魏德拉将军。然后全国戒严,进入紧急状态!

(中间小胡子魏德拉)

军人对经济的认识并不比舞女出身的伊莎贝尔更高明,政变之后阿根廷的经济不可能马上得到好转,仍然在持续崩溃下去。

该怎么办呢?魏德拉将军决定押注在举办世界杯上。他认为,举办世界杯可以“重振国家精神”,也可以“重振国家经济”。不仅要办,还要大办特办,做好这次*“门面工程”,既可以实现前面的两个“重振”目标,还可以降低国际社会对军人政府的“误会”和反感。毕竟,世界上对军人发动政变和组建军人政府,基本上是持消极态度的。

然而国际社会包括国际足联,并不想给阿根廷军政府这样的机会,他们在考虑取消阿根廷举办世界杯的资格,转而在巴西或乌拉圭举办。

阿根廷军政府很着急,派出海军将军兼阿根廷足球主席的拉科斯特积极斡旋,最终得到了时任国际足联主席巴西人阿维兰热的支持,保留阿根廷1978年世界杯举办权,一切不变。

(原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

得到这份支持十分昂贵,阿根廷军人政府承诺加码7亿美元,这是举办世界杯原定预算的10倍,也是阿根廷政府全年支出的10%!不管怎样,贵是贵了点儿,好歹世界杯举办权是留下了。

3

举办世界杯“重振国家精神”,还得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阿根廷队必须取得好成绩。如果成绩糟糕,民众会认为是军人发动政变致使国家不稳定,球队成绩才受影响,这对军政府来说可是适得其反了。所以,想办法保持阿根廷队的竞技状态和提高技战术水平,便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前一届世界杯,1974年西德世界杯上,阿根廷队的表现就很不如人意。蓝白军团被荷兰飞人克鲁伊夫领衔的橙色风暴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4-0的大比分耻辱落败。那场比赛重创了阿根廷人的心灵,其震撼度不亚于2014年巴西对德国1-7的惨败。

(1974年西德世界杯,右一克鲁伊夫)

于是,阿根廷军人政府找来了放荡不羁的“朋克”少帅梅诺蒂。这位号称“足球哲学家”的36岁主教练是个自由主义者,左派份子。他的足球理念就是要速度、要创造力,场面要好看,要精彩。这正好符合了军人政府的要求,他们就是要民众亢奋起来,热血起来,“重振国家精神”和“重振国家经济”才有希望,萎靡了可不行,热血了才好办事。

可以看出,阿根廷的那些将军们也不全都是大老粗,他们甚至在掌握人性上有十分独到的见解。设法让民众的感情投注于极具娱乐性的足球上,有助于凝聚民心,分散社会压力。

(“足球哲学家”梅诺蒂)

少帅梅诺蒂很“朋克”,做事又很“硬核”,他为了能拿下1978年的世界杯*,对阿根廷球员采取了“惨无人道”的做法。他说服阿根廷足协,禁止阿根廷28岁以下球员转会到海外踢球,直到世界杯结束方可解除禁令。

阿根廷那帮将军们也没闲着,在世界杯到来之前他们还得加紧“统一思想”。军人政府开始了一波一波的“清洗运动”,一批进步学生、工会骨干、左翼知识分子等等被“人间蒸发”,这一数量至少超过3万人!

后来有

(阿根廷10号核心肯佩斯)

4

在1978年世界杯举行期间,阿根廷军人政府的“清洗运动”有所收敛,他们需要全国人民专心在足球上。

那时的世界杯规则跟现在不一样。那时世界杯只有16支球队,分为四组,每组前两名晋级八强。八强球队再分为两组,每组头名晋级决赛。

在第一轮小组赛中,阿根廷2胜1负,稳稳的出线。但在第二轮分组中,阿根廷与巴西分在了一组,另外还有秘鲁和波兰。第二轮小组赛只有一个出线名额,很明显,阿根廷和巴西是*竞争者。

第二轮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是阿根廷打秘鲁,这时巴西队积7分,手握6个进球数,而阿根廷积4分,只有2个进球。也就是说,阿根廷必须赢秘鲁,还必须赢5颗球以上,才能以进球数的优势力压巴西出线。

(当时巴西队是夺冠热门)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1978年6月22日那天阿根廷6-0大胜秘鲁,完全按照阿根廷人“写的剧本”而来。

秘鲁早已无出线可能,给东道主放放水倒也不奇怪,奇怪的是6:0的比分确实悬殊太大了,能进八强的球队毕竟不是菜鸡(这种赛制本来就有漏洞,后来就抛弃了这种赛制)。而且秘鲁队全队低迷,两次错过空门机会,秘鲁头号球星贝拉斯克斯更是在第52分钟便被早早被换下,令人匪夷所思。

秘鲁队甚至还有两次故意造乌龙球的机会,结果被门柱挡出,毕竟门柱不会被恐吓、被收买。整场比赛,好像秘鲁队比阿根廷还着急往自家球门里踢。

(一场诡异的6-0,当年阿根廷队员卢克后来也承认这场比赛存在问题)

后来,这场比赛就成了世界杯历史上*的假球案件,也是阿根廷人永远抹不掉的耻辱。

有意思的是,在阿根廷与秘鲁开打之前,阿根廷总统魏德拉将军陪同美国的基辛格“友好造访”秘鲁队更衣室。魏德拉将军更是在秘鲁球员面前大谈特然“拉丁美洲大团结”。秘鲁球员不笨,秒懂阿根廷总统的内涵,踢个6:0不就是稍微懈怠一下下的事情吗?

(基辛格和魏德拉造访秘鲁队更衣室)

5

决赛再次面对荷兰。这届世界杯“荷兰飞人”克鲁伊夫没有参加,有两种说法,一是“荷兰飞人”反对阿根廷军政府独裁统治,以拒绝参加阿根廷世界杯的方式表达抗议;另一个说法是克鲁伊夫的家人被绑架了,他不得不退出国家队处理家务事。

(荷兰飞人、巴萨教父克鲁伊夫)

总之,无论是什么原因吧,没有了克鲁伊夫的荷兰队,战斗力大打折扣,最终1-3败给阿根廷。阿根廷第一次捧得了世界杯。

阿根廷人欢腾了,60%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人走上街头,他们欢呼着、舞动着,歌声、喇叭声交织着……而军政府的“清洗运动”又慢慢开始了,一些反对者开始“失踪”。

(阿根廷夺冠,魏德拉双手竖起了大拇指)

夺得世界杯*,确实迎来了阿根廷的一段“国民高潮”,重振了“国家精神”,甚至一些阿根廷人产生了“阿根廷已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幻觉。对此,欧洲媒体的解读是“魏德拉是阿根廷夺冠的*获益者”。

但,国家经济还是没能振兴。军政府的贪污腐败以及军头们的争权夺利,使得阿根廷经济更加萎靡不振。

80年代初,那帮将军们决定再振奋一下人心,再掀起一波“国民高潮”,或许也能挽救经济,于是发动了英阿马岛战争。结果这次玩火自焚,阿根廷惨败。阿根廷国民没有再给军人们机会,军政府崩溃了!魏德拉将军被捕入狱,并在监狱中度过了余生。

(老年魏德拉)

2013年魏德拉在浴室中滑倒,脑内出血而亡,时年88岁。回过头来看,阿根廷人能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多多少少跟他有些关系,不知道如今的阿根廷人是如何看待那一次黑色的世界杯*呢?




卡塔尔世界杯不易地

明天凌晨,卡塔尔世界杯就要进行抽签了。虽然目前还有3个名额没有确定,但这并不妨碍抽签分组的正常进行。

可以说,目前打进世界杯的29支球队,都经过了非常残酷的考验,而且有很多球队都是通过附加赛跻身世界杯的。甚至不用参加选拔的东道主卡塔尔,也去欧洲参加了世预赛,可以说他们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努力的东道主了。虽然成绩不计入总分,但卡塔尔征战欧预赛,过程也是很艰苦的。

当然,29支球队打进世界杯的过程不尽相同,虽然都非常不容易,但这种不容易,其实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有些球队打进世界杯的过程令人心服口服,但也有些球队,过程总感觉不那么服众。

我们知道,每个大洲的足球水平和环境不一样,所以世预赛的赛制也就不一样。但既然各大洲的足联都制定好了相关的赛制,那么大家遵守就是了。赢了证明自己厉害,输了也别怨天尤人,只能怪自己实力不行。但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如果既定的赛制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发生了改变,而有些球队从中获利,那么他们的征战历程,就不那么让人佩服了。最关键的是,整个过程中只有他们获利了,而他们的竞争对手并没有。

不卖关子了,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只发生了一例这样的情况,那就是俄罗斯被取消比赛资格。

本来,俄罗斯的附加赛对手是波兰。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俄罗斯被禁止参赛,那么波兰就相当于失去了对手。

对于这种情况,国际足联采取的办法是,让波兰直接晋级下一轮。

要知道,附加赛的赛制是同组的四支球队两两捉对厮杀,相当于半决赛,然后获胜的两队再进行最后的决赛,争夺*的一个世界杯名额。波兰不打比赛直接跨过第一轮,那么另外两支球队呢?瑞典和捷克的比赛打了120分钟,双方拼尽了全力,瑞典艰难取胜。试问,这样的一支几乎耗尽了体力的瑞典,4天后去波兰的地盘面对一支首轮以逸待劳的球队,他们有优势吗?

波兰主场2:0拿下瑞典,波兰球员和球迷都异常兴奋,感叹胜利来之不易。莱万还说自己在比赛中罚进的那个点球,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点球。

波兰自己少打一场比赛,然后主场战胜一支消耗巨大的对手,从结果上来说当然值得兴奋,但从整个过程来说,有什么值得骄傲和大书特书的呢?

只能说,波兰和莱万,这届世界杯成绩的上限不会太高。

即使俄罗斯被取消比赛资格,那么波兰也不该直接晋级,毕竟俄罗斯是这个小组的一部分,他们的退出,其实也影响了瑞典和捷克。因此更好的办法应该是,为波兰递补一个新的对手。不用怕比赛延期,乌克兰那个组的比赛不也搁浅了吗?

其实波兰在之前的小组赛,表现也没有多惊艳。表面上,他们排名第二,仅次于英格兰,但同组的安道尔和圣马力诺都是鱼腩,他们也使得波兰刷足了净胜球。但面对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波兰的成绩并不突出,最终这三支球队的分差也不大。可见,波兰的实力其实也不过如此,仅比欧洲三流的匈牙利强一点而已。

小组赛拿鱼腩刷进球,却碾压不了三流球队,附加赛又因为千载难逢的原因躲过第一轮的厮杀,第二轮主场作战,对手又消耗极大。如果这么多优质条件波兰还抓不住,那么他们真是扶不上墙了。

当然,他们最终还是抓住机会了。但是整个过程,的确很难服众。至少,另外28支球队的晋级之路,都比他们要敞亮。




1978年世界杯*

1

“政治归政治,足球归足球”——然后足球又不可避免的要与政治挂钩。

本次俄罗斯世界杯遭到西方国家抵制,西方的赞助商退出赞助,这才给了中国赞助商的机会,现在来看也是捡了个大便宜。

而之前西方的政要纷纷表示不会去俄罗斯看世界杯,英国皇室更是表示坚决不去,现在英格兰成绩不错,皇室的态度也开始松动。瑞典和法国领导人也表示将去现场支持球队,而在此之前他们也是坚决不去俄罗斯的。

你看,在政治上的啪啪打脸其实不算打脸,有时候是随民意,有时候是适时而动,这是聪明。聪明人才搞政治,太憨厚老实不行。

我们也必须要清楚,在这个星球第一大运动的刺激下,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包括政治。

如今,阿根廷已经出局回家。我们回顾阿根廷的世界杯历史,他们得过两次世界杯*,一次是1978年阿根廷世界杯,就在家门口;一次是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那是球王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他打进5球、助攻5次,还留下了名垂青史的“连过五人”和“上帝之手”。

(用手打进球门还能名垂青史的,恐怕也只有马拉多纳了)

然而在阿根廷第一次封王的1978年,却是有史以来最“硬核”的一次世界杯*。在阿根廷军人政府的高压政策下,几万人不断“被消失”,在世界杯*的光辉荣誉下是鲜血酿成的“风采”……

2

1978年的阿根廷世界杯,是早在1966年夏天就确定的。从此之后阿根廷经济急转直下(当然不是因为申办世界杯成功所致,背后有其他更深更复杂的原因),到70年代初经济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

此时阿根廷国内就出现了很多声音,要求取消办世界杯,说花费太大了,国家承受不起。阿根廷政府却一直坚持着不肯妥协,一来是阿根廷人太热爱足球了,必须在家里办一次世界杯;二是阿根廷政府希望借办世界杯重新带动经济活起来。

但,阿根廷军方没有给那届政府机会。

1976年3月24日凌晨1点,军方的直升机降落在阿根廷总统府,一队士兵带走了时任阿根廷总统伊莎贝尔·贝隆。她是阿根廷第一位女总统,也是世界第一位女总统。而她另一个身份是胡安·贝隆的第三任夫人,其第二任夫人我们都很熟悉,就是《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贝隆夫人。

(伊莎贝尔·贝隆)

伊莎贝尔·贝隆能当上总统,当然跟胡安·贝隆有直接关系。据说是在胡安·贝隆临死前糊涂了,才“传位”给伊莎贝尔——这个说法无法证实,民间一直流传着罢了。有一点却是可以证实的,如果没有胡安·贝隆的庇荫,舞女出生的伊莎贝尔是不可能到达那样一个地位,更不可能最终当上总统的。

这一次,军人带走伊莎贝尔·贝隆,是对她执政的极度不满——南美本就爱搞军人政变,一不高兴军人就发动政变了。

两个小时后,阿根廷全国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在军乐背景的加持下宣布,新总统为陆军总司令魏德拉将军。然后全国戒严,进入紧急状态!

(中间小胡子魏德拉)

军人对经济的认识并不比舞女出身的伊莎贝尔更高明,政变之后阿根廷的经济不可能马上得到好转,仍然在持续崩溃下去。

该怎么办呢?魏德拉将军决定押注在举办世界杯上。他认为,举办世界杯可以“重振国家精神”,也可以“重振国家经济”。不仅要办,还要大办特办,做好这次*“门面工程”,既可以实现前面的两个“重振”目标,还可以降低国际社会对军人政府的“误会”和反感。毕竟,世界上对军人发动政变和组建军人政府,基本上是持消极态度的。

然而国际社会包括国际足联,并不想给阿根廷军政府这样的机会,他们在考虑取消阿根廷举办世界杯的资格,转而在巴西或乌拉圭举办。

阿根廷军政府很着急,派出海军将军兼阿根廷足球主席的拉科斯特积极斡旋,最终得到了时任国际足联主席巴西人阿维兰热的支持,保留阿根廷1978年世界杯举办权,一切不变。

(原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

得到这份支持十分昂贵,阿根廷军人政府承诺加码7亿美元,这是举办世界杯原定预算的10倍,也是阿根廷政府全年支出的10%!不管怎样,贵是贵了点儿,好歹世界杯举办权是留下了。

3

举办世界杯“重振国家精神”,还得有一个条件,那就是阿根廷队必须取得好成绩。如果成绩糟糕,民众会认为是军人发动政变致使国家不稳定,球队成绩才受影响,这对军政府来说可是适得其反了。所以,想办法保持阿根廷队的竞技状态和提高技战术水平,便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前一届世界杯,1974年西德世界杯上,阿根廷队的表现就很不如人意。蓝白军团被荷兰飞人克鲁伊夫领衔的橙色风暴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4-0的大比分耻辱落败。那场比赛重创了阿根廷人的心灵,其震撼度不亚于2014年巴西对德国1-7的惨败。

(1974年西德世界杯,右一克鲁伊夫)

于是,阿根廷军人政府找来了放荡不羁的“朋克”少帅梅诺蒂。这位号称“足球哲学家”的36岁主教练是个自由主义者,左派份子。他的足球理念就是要速度、要创造力,场面要好看,要精彩。这正好符合了军人政府的要求,他们就是要民众亢奋起来,热血起来,“重振国家精神”和“重振国家经济”才有希望,萎靡了可不行,热血了才好办事。

可以看出,阿根廷的那些将军们也不全都是大老粗,他们甚至在掌握人性上有十分独到的见解。设法让民众的感情投注于极具娱乐性的足球上,有助于凝聚民心,分散社会压力。

(“足球哲学家”梅诺蒂)

少帅梅诺蒂很“朋克”,做事又很“硬核”,他为了能拿下1978年的世界杯*,对阿根廷球员采取了“惨无人道”的做法。他说服阿根廷足协,禁止阿根廷28岁以下球员转会到海外踢球,直到世界杯结束方可解除禁令。

阿根廷那帮将军们也没闲着,在世界杯到来之前他们还得加紧“统一思想”。军人政府开始了一波一波的“清洗运动”,一批进步学生、工会骨干、左翼知识分子等等被“人间蒸发”,这一数量至少超过3万人!

后来有

(阿根廷10号核心肯佩斯)

4

在1978年世界杯举行期间,阿根廷军人政府的“清洗运动”有所收敛,他们需要全国人民专心在足球上。

那时的世界杯规则跟现在不一样。那时世界杯只有16支球队,分为四组,每组前两名晋级八强。八强球队再分为两组,每组头名晋级决赛。

在第一轮小组赛中,阿根廷2胜1负,稳稳的出线。但在第二轮分组中,阿根廷与巴西分在了一组,另外还有秘鲁和波兰。第二轮小组赛只有一个出线名额,很明显,阿根廷和巴西是*竞争者。

第二轮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是阿根廷打秘鲁,这时巴西队积7分,手握6个进球数,而阿根廷积4分,只有2个进球。也就是说,阿根廷必须赢秘鲁,还必须赢5颗球以上,才能以进球数的优势力压巴西出线。

(当时巴西队是夺冠热门)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1978年6月22日那天阿根廷6-0大胜秘鲁,完全按照阿根廷人“写的剧本”而来。

秘鲁早已无出线可能,给东道主放放水倒也不奇怪,奇怪的是6:0的比分确实悬殊太大了,能进八强的球队毕竟不是菜鸡(这种赛制本来就有漏洞,后来就抛弃了这种赛制)。而且秘鲁队全队低迷,两次错过空门机会,秘鲁头号球星贝拉斯克斯更是在第52分钟便被早早被换下,令人匪夷所思。

秘鲁队甚至还有两次故意造乌龙球的机会,结果被门柱挡出,毕竟门柱不会被恐吓、被收买。整场比赛,好像秘鲁队比阿根廷还着急往自家球门里踢。

(一场诡异的6-0,当年阿根廷队员卢克后来也承认这场比赛存在问题)

后来,这场比赛就成了世界杯历史上*的假球案件,也是阿根廷人永远抹不掉的耻辱。

有意思的是,在阿根廷与秘鲁开打之前,阿根廷总统魏德拉将军陪同美国的基辛格“友好造访”秘鲁队更衣室。魏德拉将军更是在秘鲁球员面前大谈特然“拉丁美洲大团结”。秘鲁球员不笨,秒懂阿根廷总统的内涵,踢个6:0不就是稍微懈怠一下下的事情吗?

(基辛格和魏德拉造访秘鲁队更衣室)

5

决赛再次面对荷兰。这届世界杯“荷兰飞人”克鲁伊夫没有参加,有两种说法,一是“荷兰飞人”反对阿根廷军政府独裁统治,以拒绝参加阿根廷世界杯的方式表达抗议;另一个说法是克鲁伊夫的家人被绑架了,他不得不退出国家队处理家务事。

(荷兰飞人、巴萨教父克鲁伊夫)

总之,无论是什么原因吧,没有了克鲁伊夫的荷兰队,战斗力大打折扣,最终1-3败给阿根廷。阿根廷第一次捧得了世界杯。

阿根廷人欢腾了,60%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人走上街头,他们欢呼着、舞动着,歌声、喇叭声交织着……而军政府的“清洗运动”又慢慢开始了,一些反对者开始“失踪”。

(阿根廷夺冠,魏德拉双手竖起了大拇指)

夺得世界杯*,确实迎来了阿根廷的一段“国民高潮”,重振了“国家精神”,甚至一些阿根廷人产生了“阿根廷已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幻觉。对此,欧洲媒体的解读是“魏德拉是阿根廷夺冠的*获益者”。

但,国家经济还是没能振兴。军政府的贪污腐败以及军头们的争权夺利,使得阿根廷经济更加萎靡不振。

80年代初,那帮将军们决定再振奋一下人心,再掀起一波“国民高潮”,或许也能挽救经济,于是发动了英阿马岛战争。结果这次玩火自焚,阿根廷惨败。阿根廷国民没有再给军人们机会,军政府崩溃了!魏德拉将军被捕入狱,并在监狱中度过了余生。

(老年魏德拉)

2013年魏德拉在浴室中滑倒,脑内出血而亡,时年88岁。回过头来看,阿根廷人能第一次夺得世界杯,多多少少跟他有些关系,不知道如今的阿根廷人是如何看待那一次黑色的世界杯*呢?




1978年世界杯决赛

关注世界足球博物馆,查阅往期文章

历届世界杯

1930,第一届世界杯是这样办起来的

1934,*属于意大利

1938,华人登上世界杯舞台

1950,两大冷门摧毁了两款球衣

1954,一场比赛改变了两支国家队

1958,他穿着借来的球鞋成为射手王中王

1962,那场“世界杯历史上最黑暗的比赛”

1966,花絮、黑马、冷门、球星、争议

1970巴西,和人类征服月球一样伟大

1974,无冕郁金香,芬芳满人间

经过无数次申办失败后,阿根廷终于在1966年赢得了1978年世界杯的主办权。阿根廷动荡之大,以至于申办时翁加尼亚将军刚刚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到1978年世界杯开始时,阿根廷已经经历了三次军事政变、四个总统。

▲世界足球博物馆收录了1978年世界杯吉祥物“高乔小子”,是一位穿着阿根廷国家队球衣、戴着高乔风格的牛仔帽、围巾并且手持马鞭的小孩子。“高乔人”是阿根廷对牛仔的称呼,而战争又是高乔人所擅长的。当时的阿根廷正受军政府的独裁专制统治,以高乔小子作为吉祥物也就很恰当了。

1974年,阿根廷为世界杯设计了一张海报,海报上球员的姿势源自当时阿根廷总统胡安·庇隆,1976年阿根廷发生了一次血腥的军事政变,比德拉将军推翻*的《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的庇隆夫人(在庇隆去世后继位),企图改变这张海报设计,然而世界杯各种宣传上使用的都是这个形象,已经无法更改。

军政府无法改变世界杯海报,却被认为左右了比赛结果:

1974和1978两届世界杯的赛制是16支球队分为4个小组,前两名出线后不打淘汰赛,而是继续分成两个小组,小组第一踢决赛。

阿根廷在第一阶段小组赛最后一轮0比1输给了意大利,以2胜1负排名第二出线,第二阶段和巴西、波兰、秘鲁分在一组。

第二阶段首轮:阿根廷2比0击败了波兰,巴西3比0战胜秘鲁。

第二轮:阿根廷0比0战平巴西,秘鲁0比1输给波兰。

第三轮巴西先踢,他们3比1战胜了波兰。

阿根廷随后对阵秘鲁,他们至少需要3个净胜球、打进4球,才能力压巴西出线。最终结果?阿根廷6比0大胜秘鲁。济科的巴西队在一场未输的情况下无缘决赛(第一阶段1胜2平,第二阶段2胜1平)。

▲世界足球博物馆收录了1978年世界杯,秘鲁0比6输给阿根廷一役中,秘鲁队11号球员奥布里塔斯的球衣。

至今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这是一场假球,人们只能说,秘鲁此前5场比赛仅仅丢了6个球;世界杯前三个月,两队曾踢过两场热身赛,阿根廷仅以2比1和3比1获胜;另外,秘鲁小组赛曾0比0战平荷兰。

《污面天使:阿根廷足球史(Angels With Dirty Faces: The Footballing History of Argentina)》一书中说,一个秘鲁前参议员莱德斯马2012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法庭上,提交了新的证据:秘鲁放水,作为当时南美几个军政府之间“秃鹫计划”的一部分;莱德斯马还说,秘鲁当时的军政府首脑给阿根廷送来了13名政治犯,让阿根廷人对他们进行酷刑虐待,比德拉接受了这一任务,条件是秘鲁放水。莱德斯马说:“比德拉需要赢得世界杯,因为这能洗刷阿根廷在全球的坏名声。”

▲世界足球博物馆收录了1978年世界杯*阿根廷队长帕萨雷拉后来获得的纪念版大力神杯。世界足球博物馆是意大利乌布德家族四代人收藏,如今拥有藏品超过30万件。我们将陆续在公号中介绍更多的藏品故事。

无论如何,阿根廷晋级了决赛,主教练梅诺蒂赛前发表了一番鼓舞人心的讲话:“我们就是人民,我们来自受压迫的阶级,这个国家正当的东西只剩下足球了,就是由我们来代表。我们不是在为坐满豪华席位的军官踢球。我们代表自由,不代表独裁。”

▲世界足球博物馆收录了1978年世界杯决赛比赛用球。

这番说辞把自己的球队理想化了,梅诺蒂在一年前让年轻的马拉多纳上演了国家队首秀,但却不敢将17岁的天才少年带到世界杯正赛。此时他更依赖的是球队*一个海外球员——肯佩斯。

作为队中*一个海外球员,肯佩斯承认自己“压力山大”,自己每天要抽10-12根烟解压,有时候他直接在球队大巴最后面就和第三门将巴利共享一根烟。决赛前,巴利让肯佩斯去找主教练申请外出钓鱼,梅诺蒂同意了,但要求10点前归队训练。

当时阿根廷还是冬天,大半夜5点,不喜欢钓鱼的肯佩斯陪着巴利垂钓,后来巴利满载而归,中午球队加餐,肯佩斯承认,这的确是不错的减压方式。

到了决赛,肯佩斯果然表现不错,他先开纪录,加时赛中又打破僵局,最终带领阿根廷3比1战胜荷兰,个人也以6个进球捧起了金靴。马拉多纳在自传里把肯佩斯形容为“将阿根廷足球写入世界版图的人”,世界杯后,肯佩斯回到家乡科尔多瓦放松,放松方式?当然是钓鱼。

▲世界足球博物馆收录了1978年世界杯决赛荷兰球员克罗尔身穿的5号球衣,克罗尔踢满了全场7场比赛。

商业合作 合作办展 藏品租赁 欢迎联系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若想获取内容授权,请联系我们

点击收看更多精彩

球星系列

贝利/加林查/坎通纳/雷科巴

齐达内/贝克汉姆/罗纳尔迪尼奥

罗纳尔多/C罗/梅西/福勒

克鲁伊夫/贝肯鲍尔/迪斯蒂法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1978年世界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1978年世界杯、卡塔尔世界杯不易地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