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世界杯回放
您没看错!这里是at台球汇,我们报的是世界杯!话不多说,收下这份完整赛程表。2018年的世界杯似乎比前些年来的更温柔一些,尤其是对于我们中国的球迷来说非常友好了。之前的世界杯比赛都是在北京时间深夜、凌晨,有的比赛甚至在早上五六点钟,对于上班族来说简直是折磨啊!提前入睡,怕起不来,熬夜真心是熬不起。在此预祝大家看球开心,酣畅淋漓,看球你们是认真的!为大家提供**的资讯我们是认真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经过法国和澳大利亚的鏖战,还有人不服气视频回放VAR系统吗?
自今年1月23日,国际足联官方宣布2018俄罗斯世界杯将会启用视频回放技术(VAR)后,VAR所面临的争议不断。主要就是它是否会影响比赛流畅度。
但就本场VAR的表现而言,裁判在30秒内得到提示,迅速做出改判,也并未影响比赛任何流畅度。
澳大利亚球员禁区内犯规,裁判并未表示。
VAR准确判定点球。
俄罗斯世界杯从揭幕战到决赛,每场比赛都将使用VAR设备,同时配备三名助理裁判,编号为第一VAR,第二VAR,第三VAR。他们的职责仅限于监控分析VAR录像,为场上裁判执法提供帮助。
国际足联表示,他们遴选这些裁判的标准是后者曾经在一些洲际大赛和国际足联主办的比赛以及论坛中有熟练操作VAR系统的经验,技术娴熟。
早在2016年9月2日,在意大利与法国的友谊赛中,VAR技术*被运用于国际赛事;澳超则是世界上第一个引入VAR技术的*足球联赛,该技术出现在2015/2016赛季最后两轮常规赛和季后赛的比赛中。
上赛季德甲、意甲、葡超和中超都成为VAR技术的试验田,而在前年的世俱杯和去年的联合会杯上,VAR技术也大行其道。
球场大屏幕显示:正在录像回看。
从官方的说法看,VAR技术效果明显,并且得到了数据支持。
以意甲为例,启用该技术后短短一个月,发生了21次改判,德甲的数据是18次。
时间点扩展至半个赛季,德甲上半程153场比赛中,37个可能左右结果的错判漏判通过VAR技术得到纠正。
意甲半程战罢,VAR共纠正了主裁判的45次错漏判,另外主裁判还利用这一技术判罚了18个点球,并取消了7个点球和9个越位进球,而助理裁判的3次越位误判也被纠正。
一些关键比赛中,比如2016年的世俱杯半决赛,鹿岛鹿角就凭借录像回放获得点球打破僵局,最终3比0淘汰哥伦比亚国民竞技;
足总杯第三轮,莱斯特城2比0击败弗利特伍德的比赛中,伊希纳乔的越位进球最终被证明有效,这也是英国赛场首个因为VAR技术获得改判的进球。
场边的VAR系统。
此外,通过FIFA研究员对804场比赛的研究发现,VAR技术在其中64场比赛的判罚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按比例相当于2018世界杯中可以纠正5场比赛的明显误判。
该研究还表明,VAR帮助裁判关键判罚的准确率从93%提高到98.9%。
但一些球员嘴里,人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
皇马中场莫德里奇就直言不讳,“我不喜欢这个东西,我不认为这是真正的足球,进球被搞得太复杂了。”
而包括布拉特、普拉蒂尼等相对老派的前国际足联和欧足联高层也对VAR持保留意见。
主要的争议在于裁判借助VAR后不再果断,短时间内会多次做出改判,直接的影响是比赛的完整性被打破,比赛时间被耽搁,球员的情绪受到影响。
无奈的澳大利亚球员。
世俱杯皇马对墨西哥美洲的比赛,C罗的进球就经历了被判越位、美洲队开任意球、录像回放证明进球有效、美洲队球员围堵裁判讨说法直至不得已中圈开球的复杂过程。
而关于这项新技术,英国《镜报》曾经做出过一个民意调查,结果40%的球迷支持使用录像回放技术,但也有35%的球迷表示反对,另外还有25%的球迷认为,这项技术还需要升级,比如何时引入录像回放,如何缩短比赛被中断的时间。
的确,足球比赛不同于篮球,因为录像回放带来的过多暂停让比赛变得支离破碎。但改革也代表了未来的方向,让类似兰帕德的世界杯冤案不再发生。
至少VAR的世界杯首秀,非常精彩。
北京时间3月11日,根据亚足联官网的消息,中国男足对阵沙特的比赛在23点开打,而对阵阿曼的比赛还是在0点开赛。
前段时间,国际足联官网显示中国男足最后2场12强赛的比赛都是安排在0点进行,对阵沙特的比赛时间是3月25日0点,而对阵阿曼的比赛时间是在3月30日0点。
根据亚足联的*赛程安排,中国男足最后一场跟阿曼的比赛时间不变,对阵沙特的比赛则是调整到3月24日23点开赛,比之前的提前了1个小时。
李霄鹏上任后,国足连续输给了日本和越南,已经提前出局。所以,剩下两场对阵沙特和阿曼的比赛又是熟悉的荣誉之战了。越南在国足身上拿到12强赛的首场胜利,也是他们的第一分。现在国足跟越南只有2分的差距,也就是说国足一不小心可能会跌至小组垫底,那就更加丢人了。
国足在3月3日已经开始集训,在最近一次教学赛中跟长春亚泰打成1-1平手。现在留给国足还有13天左右的时间。根据《北青报》的消息,国足这次集训的前半程以练体能和硬度为主,而现在已将重点转为技战术训练,定位球的演练是主要内容。
单就整体性能而言,96系列*的本钱在于火力和火控系统的超豪华配置,特别是上反式稳像火控系统的应用,成为了自96A以来96系列最引以为豪的技术亮点所在。精确的射击能力,也因此被视为历次“坦克两项”赛事中,中国队*的得分点所在。然而令人遗憾,也是最令人不解的地方在于,在连续两年的“坦克两项”赛事中,中国队却在这一传统优势领域屡屡“马失前蹄”。2016年的“坦克两项”赛事上,96B静对静射击三发脱靶。如果说去年是人车磨合不够,赛场上又突然更换弹种限制校炮,那今年改进后的新坦克再次出现这个问题,就显得有些“事态严重”了。
2017年7月29日,中国队使用进一步改进的“96B1”在比赛的第一天就以19分40秒的成绩打破单车赛纪录,尤其是309车组取得三轮射击全中的优异成绩,改进后的96B坦克仿佛要再度给对手带来百发百中的*记忆。但7月31日中国二号车组在单车赛中却再次遭遇了去年的“失手魔咒”。比赛当天,306车组在第一轮静对静坦克靶射击中,*命中后却接连两发近失弹脱靶;第三轮的并列机枪依旧未能命中,无奈罚跑三圈。306车组的三发全部脱靶,难道表明96B坦克的火控系统比不上T-72B3或是T-90S?对于这个问题的解释,实际上既复杂又简单。
在技术层面上,以96B(包括2017年参赛的“96B1”)与T-72B3/B3M的火控系统之间进行一番对比是很能说明问题的。96B使用了与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看齐的上反式双稳、热成像炮长瞄准镜,远优于T-72系列的“松树”U。毕竟上反射镜整体陀螺稳定,目镜端固定,无论坦克如何颠簸,炮长都可以获得稳定的图像,舒适地进行瞄准操作。而下反式瞄准镜是稳定下反射镜,而整个瞄准镜镜体仍与主炮随动稳定,坦克在高速越野机动时,瞄准镜随火炮激烈俯仰摆动,实际上仍会严重影响炮长的瞄准。而且一般下反式瞄准镜仅对白光通道的下反射镜实现陀螺稳定,仍缺乏夜间“动对动”射击能力。仅就技术理论而言,96B(包括2017年参赛的“96B1”)的上反式火控系统与T-72B3/B3M的下反式火控系统之间,似乎存在着一条无法比拟的技术鸿沟。然而,联系到“坦克两项”赛事规则设置和对抗方装备的特殊性,赛场上96式与对手们的较量实际上远没有纸面上这般清晰明了。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两点。一是自2016年以来,主办方在部分赛程的规则设置上,变动对静射击为静对静射击,这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96B上反式火控系统的技术优势。静对静射击作为坦克射击的基础科目,在脱离实战背景的赛场上无法检验出坦克性能的好坏;二是96B“高大上”的上反式火控系统,静对静射击科目对其而言其实是一个短板,这多少有些出人意外,但却是客观的事实。要知道,坦克火控的代差优势是有条件的,而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统中,火炮和瞄准镜实现独立稳定也就可以完成行进间射击的需求。不过在某种特殊环境中,上一代的火控系统反而会优于新一代。这是因为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的*优势是动对动射击精度好,但是出于瞄准线和火炮各自独立稳定的需要,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大量采用了陀螺仪。而陀螺仪自身会产生惯性飘逸,导致静止状态射击时,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的*命中精度甚至可能低于简易的扰动式火控系统——后者火炮和瞄准镜机械相连的技术原理决定了这一点。
耐人寻味的是,T-72B3和T-72B3M在改进中安装了“松树”U多通道炮长瞄准,这当然是一种在技术上逊色于上反式火控的下反穏像式火控系统,但同时作为T-72B基础上的改进型,这两型坦克也保留了1A40扰动式火控系统的TPD-K1主瞄准镜,实际上采用了一种奇特的双火控系统设计。更有意思的是,虽然作为对2016年的“坦克两项”赛事教训的一种反馈,2017年参赛的“96B1”试图通过加装的“炮口基准自动补偿装置”来保证在不校炮的情况下静对静射击的精度。“炮口基准自动补偿装置”可以自动测量炮口与火控基准线间的偏移,对火炮、瞄准镜的安装误差以及火炮身管形变量进行自动修正和补偿,并将其与横风、药温等其他修正量一起输入火控计算机,更利于炮手准确瞄准射击。显然,为“96B1”安装这种装置是一种非常合理的思路。大家都熟悉,每次坦克在进行任务(特别是参加国际赛事)前都对自己的火炮进行一番校准,然而在校准完成后,坦克的火炮还是会发生自然的偏移,导致射击上出现误差,特别是进行急速越野障碍时剧烈的颠簸更会加剧这种影响,而在装备“炮口基准自动补偿装置”之前,应对这种设计误差更多是靠着炮手自身的经验进行射击参数修正,这往往会造成射击时*命中率不高的状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同时也减轻成员负担,并提高*射击的时间,加装了“炮口基准自动补偿装置”的“96B1”在作战或者比赛时,该装置就可以在射击之前自动测量到炮口与火控系统锁定目标后的参数之间的偏移数据,并与其他设备测量到的各项修正数据量(诸如:火药温度、横风风速等)一起自动输入到车载火控计算机中,从而大幅度提高炮手操作火炮进行静对静射击时的*命中率。然而令人无奈的地方在于,在31日的比赛中,通过画面可以看出306车组炮口校准装置并未打开,赛前更是中方指挥员焦急围在坦克四周,似乎可以判断是俄方临时禁止中国使用该型装置,这对于从国内长途机动“客场作战”,同时又不被允许进行校炮的“96B1”显然不利,这从侧面部分解释了在连续两年的“坦克两项”赛事中,为什么中国队会在这一传统优势领域屡屡“马失前蹄”的原因所在。
自我的严格要求也是看点
或许很多人不曾意识到,2017年的“坦克两项”赛事,中国队严格的自我要求也是一大看点。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军委领导班子上任以来,“全部心思要向打仗聚焦,提高我军实战化水平”便是军委对全军作风建设提出的重点之一。“我军与世界强国军队相比,不仅在武器装备技术水平上有差距,在军事训练水平上差距也不小。”早在2012年12月,距习近平主席履任中央军委主席仅仅一个月,便对解放军提出了这一鲜明而具体的要求。事实上,有着军旅经历的习近平深知训练对一支军队、特别是对一支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下的军队有多么重要。20世纪70年代末,在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曾经为训练水平不过硬付出过血的代价。而那一时期,年轻的习近平正在担任军委秘书长的秘书。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习近平比其他人更懂得训练对一支军队意味着什么。训练!刻苦训练!像打仗一样训练!大概没有哪支军队刻意追求与实战要求不符的军事训练,然而一支军队的军事训练是否“实战化”,却受到训练理念、训练模式以及具体技术的制约。尽管一直在强调紧贴实战,但实际上中国军队的军事训练,在一段时期内却与实战化距离有相当差距。以实战的标准来看,解放军的军事训练曾经行驶在接近实战、但却是与之并行的另两条轨道上。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随着训练与实战的重新并轨,解放军的实战化训练开始步入快车道。经过几年的作风整顿,部队野战化、实战化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升。这不仅仅反映在建军90周年朱日和沙场阅兵那浓浓的“战味”上,同样反映在2017年“坦克两项”赛事中中国队严格的自我要求上。
虽然“坦克两项”单车赛的赛程规格设置始终是被“吐槽”的焦点。参赛坦克主要围绕沿途设置的涉水场、雷场、土岭、车辙桥等障碍路线跑3圈,还要依次完成火炮、高射机枪、并列机枪射击。根据比赛规则,以代表队完成比赛总时间决定名次。如果中途违规或者完成比赛超出规定时间将被罚时——这种赛程设置其实与实战有着很大的脱节。事实上,俄方创办军事竞赛的目标是为本国武器打广告,各项比赛第一势在必得了。为此在历次比赛中,不惜采取作弊手段,以阻止中国加冕称王,俄方最常用的方式:一是突然随意修改比赛规则,甚至不将变更内容及时通知中方;二是改变计分方式,把中方优势项目变成不计分,或者以较低的分值加以计算。三是故意记错成绩,压低中方分数。同时,其他参赛国也为了名次,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比如,参赛的印度队为了提高比赛成绩,拆掉了T-90S炮塔正面楔形附加装甲的做法就很能说明问题。然而,中国队却反其道而行之,去年比赛时96B坦克是拆掉了首上的爆炸反应装甲“裸奔”上阵的,而今年的“96B1”却是披甲上阵,这种不同寻常的变化可谓意味深长,背后所反映的部队精神面貌更是引人深思……
对于军人而言,比赛不是目的,寻找差距,解决问题才是关健,为了比赛而比赛绝非军人本色,至于赛事规则的朝令夕改只是困难不是理由,战场没有规则可讲,打赢是根本,提升自己的水平才是真正的制胜之道。中国自2014年参加“坦克两项”比赛以来,不但参赛装备每年都有新变化,走上了以国际竞赛拉动装备改进的“野路子”,参赛指战员对于战场意识的不断深化更是一种可喜的进步。“能打仗、打胜仗”,五年前习近平主席向全军提出这个简明有力的要求。五年后的今天,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人民军队已经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结语
只有坚定不移坚持战斗力这个*的根本标准,聚焦备战打仗,才能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从朱日和大阅兵、波罗的海中俄联合军演、我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正式启用,再到莫斯科郊外阿拉比诺靶场上,中国军队展现出的军威士气和战斗力,令人振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2018世界杯中国队赛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2018世界杯中国队赛程、世界杯回放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