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世界杯是哪一年
2018年世界杯,德尚率领法国队夺冠。
世界杯两年一次?这不是什么笑话,而是国际足联正在积极谋划的一个方案。
几天前,作为国际足联“世界足球发展总监”的温格更是在采访中明确表达了这个意愿。按照前阿森纳名帅的说法,要砍掉或者缩减一些不必要的友谊赛和预选赛,为球迷提供更多的大型赛事。
温格的言论代表了当下国际足联的口径——据悉,今年年底国际足联的211个成员就有可能就这个议题进行投票,如果提议通过,2026年世界杯之后,赛事将每两年举行一次。
温格和罗纳尔多、卡洛斯、赫迪拉、马特拉齐等名宿出席“国际足联发展计划”会议。
让世界杯“多起来”
“我们需要提高(大型)赛事的频率,同时只组织真正有意义的比赛,这样可以提高竞赛的水准。目前来看,友谊赛对于观众越来越不重要了,预选赛也不如以前了,需要将比赛整合起来……已经有166个成员要求研究两年举办一届世界杯的可能性,我也认为这是可行的。”
温格认为只有世界杯或者洲际锦标赛这样的大型赛事才有吸引力,能够争取至高荣誉的赛事才能让国家队全情投入,*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世界杯“多”起来。
赛事密集是否会给球员们增加更多的负担?温格矢口否认,他甚至强调,这是保护球员和俱乐部利益的一个重要举措——原本拖沓的预选赛可以浓缩,将国际比赛日整合到每年3月和10月两个时段,去掉9月、11月和6月的三个比赛窗口,这样一年50个比赛日可以缩减至28个。
“球员们可以享受到更为固定的假期,对于球员的体能状况而言,四个星期的休假是非常重要的。”温格告诉媒体,提高大赛频率增加的是淘汰赛数量,与之相应的是预选赛数量的减少,整体上球员参加的比赛场次不会变多。
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和温格观战世界杯亚洲区12强赛。
一切向“钱”看
这样具有颠覆性的思路第一时间就引发了各方激烈的回应。
温格的同胞、前法国国家队主帅多梅内克直接抛出一个词——愚蠢。欧足联主席切费林则直言不讳,“世界杯这颗宝石之所以有价值,正是因为它的稀有性,每两年一次的世界杯将稀释这个赛事本身的价值。”
曼城CEO索里亚诺接受采访时也说:“赛程已经被塞满了,没有任何空间去安排其他的赛事,一点也没有。”
除了这些当权者,球员和球迷同样不满意,贝尔直接表示不喜欢两年一次的世界杯,一些球迷也在网络上发文,对温格的言辞不感冒。
很显然,更多的声音都抵制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杯的想法,那么国际足联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在温格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更关键的推动力恐怕还是金钱。
有数据显示,只有在世界杯年,国际足联才能真正赚钱——以2015-2018周期内国际足联的财报为例,国际足联总收入为64亿美元,而其中80%以上来自俄罗斯世界杯。
目前国际足联旗下拥有两大赛事,世界杯和联合会杯,但后者始终扮演鸡肋角色,无法为国际足联提供足够好的营收。也只有在举办世界杯时,国际足联才能从赛事版权、商业赞助方面大肆吸金。
在国际足联的设想中,增加举办世界杯的频率是提高收入的最直接举措,而温格的谈话中曾提到:“(新赛制下)国际足联可以将资金重新分配到世界各地的协会,以帮助他们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足球运动。”
把这句话说的更直接一点——只有国际足联赚了更多的钱,下属的成员单位才能分得更多的羹。
目前,大部分非洲、亚洲和中北美国家队足协都同意了这个计划,只有欧洲和南美部分足协持观望态度。而《纽约时报》透露,法国足协已经倒向了国际足联这边,愿意参与到这项改革中。
如果世界杯变成两年一届,梅西和内马尔会被“累死”。
俱乐部“头破血流”
有人得益,有人就可能受伤。
当下欧足联之所以是坚定的反对者,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欧足联在赛事和商业运营上成绩斐然。
一方面,欧洲杯和欧冠已经让欧足联赚得盆满钵满,加之欧国联的推出让欧足联旗下赛事已经趋于饱和,欧足联不希望现有的赛事构架被打破。
一旦世界杯变成两年一届,赛事统统被挤压在一个更短的周期里,世界杯和欧洲杯不可避免将出现“撞车”。
想象一下一个可能出现的景象——今年刚举办世界杯,明年就是欧洲杯,后年又有世界杯,对于转播商和赞助商而言,当真有些供大于求了。欧洲杯再想保持当下的商业价值并不现实,即便是球迷也会感到审美疲劳。
在世界杯和欧洲杯彼此抢占资源的同时,俱乐部赛事更要被碰得头破血流。
目前各个职业俱乐部就对国家队比赛日诚惶诚恐,处于和国家队抢人的状态,一旦每年几乎都有世界杯或者欧洲杯上演,球员从身体乃至心理上都会处于分身乏术的折磨,想更好兼顾俱乐部和国家队赛事几无可能。
温格试图说服俱乐部,减少预选赛可以给球员们更多休息,问题是预选赛已经让球员疲惫不堪,因为世界杯举办频率增加而多出来的淘汰赛只会增加这样的负担,俱乐部赛事的精彩程度注定受影响。
欧洲足球俱乐部协会副主席、阿贾克斯CEO范德萨坦言:“足球运动首先是建立在职业足球俱乐部基础上的,球员们必须被放在首位,这个提议是荒谬的,各个联赛的俱乐部都不会支持。”
道理很简单,平日养活球员的是俱乐部,国际足联出于自身的经济考虑要求球员付出更多,风险却都压给了俱乐部,职业俱乐部当然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
国足0-1日本,入籍球员阿兰在比赛中争顶。
中国队因此获利?
很显然,国际足联的改革提议触动了太多方面的利益,欧足联、俱乐部、球员甚至球迷理论上并不能从这个计划中获得看得见的利好,相反可能深受其害。
现在就连国际奥委会也感受到了威胁——主席巴赫表示国际奥委会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但不会干预足球事务的讨论。问题是一旦计划成行,两年一次的世界杯也将冲击奥运会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上任后一直致力于大刀阔斧的改革,此前已经将2026年世界杯的参赛队增加到48支,背后同样是利益推动。
更多的比赛场次会带来更多的转播费用,如果世界杯变成两年一届,因凡蒂诺乐于看到手中的蛋糕变得更大。
不过凡事过犹不及,要想让计划实施,国际足联目前面临太多的阻力,即便各个成员单位投票通过决议,俱乐部、球员是否愿意积极买单也会被打上问号:
当世界杯变得不再稀缺,球员们还会像现在一样投入吗?世界杯自身的商业价值会被反噬,进一步下降吗?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一旦世界杯提高举办频率,中国队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原本从2026年世界杯开始亚洲区就有8.5个名额,加上两年一次世界杯,中国男足终于遇上了好时代。
但打个可能不那么恰当的比方——学渣并不会因为考试次数变多感到优越,更何况考试成绩的含金量也会随之降低。
随着哥斯达黎加以1比0击败新西兰,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终于落下大幕,32张世界杯门票各归其主。由于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本次世预赛屡经波折,甚至在小组抽签结果揭晓后,仍有3张门票悬而未决,最终威尔士、澳大利亚和哥斯达黎加成为幸运儿。以下这些世预赛数据,值得一看——
(哥斯达黎加成为本届世预赛第865场比赛、也就是最后一战的赢家)
●东道主卡塔尔队是三十二强中*一支世界杯新军,也是自1934年的意大利队以来第一支*参加世界杯的东道主球队
●意大利队继2018年后再次折戟世预赛,史上*连续无缘两届世界杯,蓝衣军团也是*一支无法参赛的世界杯*得主
●三十二强中有24支球队参加了上届世界杯,除东道主卡塔尔外,另七位重返世界杯舞台的球队分别是荷兰、厄瓜多尔、喀麦隆、美国、加拿大、威尔士。威尔士时隔64年再次亮相,将是本届大赛里相隔时间最久的重逢
●由于卡塔尔作为东道主自动获得资格,而澳大利亚又在对阵南美区代表的附加赛中击败了秘鲁,因此亚洲历史上第一次赢得六个世界杯席位,参赛队伍数*排名第二,仅次于欧洲(13个)
●国际足联共有211个会员协会(国家或地区),原本所有协会都报名参加了本次世预赛,但圣卢西亚、朝鲜、美属萨摩亚、萨摩亚、汤加、瓦努阿图、库克群岛等协会先后因故退出,而俄罗斯则因俄乌冲突而被国际足联剥夺了继续参赛的资格,该队原本应以世预赛欧洲区H组第二名的身份参加本洲附加赛
●本届世预赛一共举行了865场比赛,打入2424球(场均2.8个),得分王是为阿联酋队打入14球的马布哈特
(多哈城内的世界杯氛围浓郁)
世界杯具体分组形势如下(括号内为该队的*世界排名):
A组:卡塔尔(51)、厄瓜多尔(46)、塞内加尔(20)、荷兰(10)
B组:英格兰(5)、伊朗(21)、美国(15)、威尔士(18)
C组:阿根廷(4)、沙特阿拉伯(49)、墨西哥(9)、波兰(26)
D组:法国(3)、澳大利亚(42)、丹麦(11)、突尼斯(35)
E组:西班牙(7)、哥斯达黎加(31)、德国(12)、日本(23)
F组:比利时(2)、加拿大(38)、摩洛哥(24)、克罗地亚(16)
G组:巴西(1)、塞尔维亚(25)、瑞士(14)、喀麦隆(37)
H组:葡萄牙(8)、加纳(60)、乌拉圭(13)、韩国(29)
(图/视觉中国)
世界杯从1930年首届开始,至今为止一共举办过21届,其中共有8支不同的国家队包揽了这21届的*。根据每支球队夺冠次数排名
8.英格兰
参加世界杯次数:15次
夺冠次数:1次(1966年)
英格兰国家队一共参加过15届世界杯,在1966年英格兰本土举办的世界杯上最终夺冠,不过英格兰还未拿过欧洲杯*。英国的足球氛围应该是全世界*的,但大赛成绩一直不算出色,相比于德国法国意大利还相差甚远。
7.西班牙
参加世界杯次数:15次
夺冠次数:1次(2010年)
西班牙也是欧洲传统豪强,但真正在世界大赛上拿出成绩也是在近20年,西班牙在2008年-2012年期间拿到了2次欧洲杯和1次世界杯*,创纪录的取得了世界大赛三连冠的成绩。
6.乌拉圭
参加世界杯次数:13次
夺冠次数:2次(1930年、1950年)
乌拉圭对于一些新球迷来说应该不是那么熟悉,虽然现在整体实力算不上世界*,但人家可是实打实的祖上富过,1930年首届世界杯,乌拉圭就以东道主的身份获得了最终的*,同时乌拉圭还赢得过15次美洲杯*,跟阿根廷并列第一。(巴西9次)
5.阿根廷
参加世界杯次数:17次
夺冠次数:2次(1978年、1986年)
阿根廷一共参加过17届世界杯,其中5次打进最后的决赛,2次夺冠。可以说阿根廷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球队之一,诞生了无数超级*。不过阿根廷已经36年没有拿过世界杯*了,以他们现在的实力,想要在今年的世界杯上最终夺冠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4.法国
参加世界杯次数:15次
夺冠次数:2次(1998年、2018年)
作为本届世界杯的卫冕*,法国历史上一共参加过15届世界杯,其中在1998年和2018年两次夺冠,队中头号球星姆巴佩是目前足坛身价*,也是最炙手可热的球星。法国是本届世界杯夺冠大热门之一,在姆巴佩等一众球星的带领下,法国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成绩。
3.意大利
参加世界杯次数:18次
夺冠次数:4次(1934年、1938年、1982年、2006年)
意大利是历史上第一支卫冕世界杯*的球队,一直以来都受到无数中国球迷的喜爱,2021年意大利成功夺得欧洲杯*,但可惜的是近几年的世界杯预选赛意大利的表现都非常差,本届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附加赛,意大利爆冷不敌北马其顿,连续两届世界杯都在预选赛阶段被淘汰。
2.德国
参加世界杯次数:19次
夺冠次数:4次(1954年、1974年、1990年、2014年)
德国一共参加过19届世界杯,也是打进世界杯决赛最多的球队(8次),其中4次赢得*。2014年世界杯他们在半决赛中7-1血洗东道主巴西队,这也是至今为止世界杯半决赛中*分差。不过在2018年世界杯中,德国小组赛便惨遭淘汰,希望本届世界杯上德国队能有好的表现。
1.巴西
参加世界杯次数:21次
夺冠次数:5次(1958年、1962年、1970年、1994年、2002年)
巴西被称为足球王国,是*一支每届世界杯都参加过的球队,同时也是世界杯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5次),进球最多的球队(229粒),世界杯获胜场次最多的球队(109场比赛获胜73场),但他们上次夺得世界杯还是在20年前,本届世界杯巴西能够走多远呢?是再等一个四年还是变成“六星巴西”,我们一起期待。
喜欢的话麻烦点点关注,感谢您的支持~
几天前,作为国际足联“世界足球发展总监”的温格更是在采访中明确表达了这个意愿。按照前阿森纳名帅的说法,要砍掉或者缩减一些不必要的友谊赛和预选赛,为球迷提供更多的大型赛事。
温格的言论代表了当下国际足联的口径——据悉,今年年底国际足联的211个成员就有可能就这个议题进行投票,如果提议通过,2026年世界杯之后,赛事将每两年举行一次。
让世界杯“多起来”
“我们需要提高(大型)赛事的频率,同时只组织真正有意义的比赛,这样可以提高竞赛的水准。目前来看,友谊赛对于观众越来越不重要了,预选赛也不如以前了,需要将比赛整合起来……已经有166个成员要求研究两年举办一届世界杯的可能性,我也认为这是可行的。”
温格认为只有世界杯或者洲际锦标赛这样的大型赛事才有吸引力,能够争取至高荣誉的赛事才能让国家队全情投入,*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世界杯“多”起来。
赛事密集是否会给球员们增加更多的负担?温格矢口否认,他甚至强调,这是保护球员和俱乐部利益的一个重要举措——原本拖沓的预选赛可以浓缩,将国际比赛日整合到每年3月和10月两个时段,去掉9月、11月和6月的三个比赛窗口,这样一年50个比赛日可以缩减至28个。
“球员们可以享受到更为固定的假期,对于球员的体能状况而言,四个星期的休假是非常重要的。”温格告诉媒体,提高大赛频率增加的是淘汰赛数量,与之相应的是预选赛数量的减少,整体上球员参加的比赛场次不会变多。
一切向“钱”看
这样具有颠覆性的思路第一时间就引发了各方激烈的回应。
温格的同胞、前法国国家队主帅多梅内克直接抛出一个词——愚蠢。欧足联主席切费林则直言不讳,“世界杯这颗宝石之所以有价值,正是因为它的稀有性,每两年一次的世界杯将稀释这个赛事本身的价值。”
曼城CEO索里亚诺接受采访时也说:“赛程已经被塞满了,没有任何空间去安排其他的赛事,一点也没有。”
除了这些当权者,球员和球迷同样不满意,贝尔直接表示不喜欢两年一次的世界杯,一些球迷也在网络上发文,对温格的言辞不感冒。
很显然,更多的声音都抵制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杯的想法,那么国际足联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在温格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更关键的推动力恐怕还是金钱。
有数据显示,只有在世界杯年,国际足联才能真正赚钱——以2015-2018周期内国际足联的财报为例,国际足联总收入为64亿美元,而其中80%以上来自俄罗斯世界杯。
目前国际足联旗下拥有两大赛事,世界杯和联合会杯,但后者始终扮演鸡肋角色,无法为国际足联提供足够好的营收。也只有在举办世界杯时,国际足联才能从赛事版权、商业赞助方面大肆吸金。
在国际足联的设想中,增加举办世界杯的频率是提高收入的最直接举措,而温格的谈话中曾提到:“(新赛制下)国际足联可以将资金重新分配到世界各地的协会,以帮助他们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足球运动。”
把这句话说得更直接一点——只有国际足联赚了更多的钱,下属的成员单位才能分得更多的羹。
目前,大部分非洲、亚洲和中北美国家队足协都同意了这个计划,只有欧洲和南美部分足协持观望态度。而《纽约时报》透露,法国足协已经倒向了国际足联这边,愿意参与到这项改革中。
如果世界杯变成两年一届,梅西和内马尔会被“累死”。
俱乐部“头破血流”
有人得益,有人就可能受伤。
当下欧足联之所以是坚定的反对者,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欧足联在赛事和商业运营上成绩斐然。
一方面,欧洲杯和欧冠已经让欧足联赚得盆满钵满,加之欧国联的推出让欧足联旗下赛事已经趋于饱和,欧足联不希望现有的赛事构架被打破。
一旦世界杯变成两年一届,赛事统统被挤压在一个更短的周期里,世界杯和欧洲杯不可避免将出现“撞车”。
想象一下一个可能出现的景象——今年刚举办世界杯,明年就是欧洲杯,后年又有世界杯,对于转播商和赞助商而言,当真有些供大于求了。欧洲杯再想保持当下的商业价值并不现实,即便是球迷也会感到审美疲劳。
在世界杯和欧洲杯彼此抢占资源的同时,俱乐部赛事更要被碰得头破血流。
目前各个职业俱乐部就对国家队比赛日诚惶诚恐,处于和国家队抢人的状态,一旦每年几乎都有世界杯或者欧洲杯上演,球员从身体乃至心理上都会处于分身乏术的折磨,想更好兼顾俱乐部和国家队赛事几无可能。
温格试图说服俱乐部,减少预选赛可以给球员们更多休息,问题是预选赛已经让球员疲惫不堪,因为世界杯举办频率增加而多出来的淘汰赛只会增加这样的负担,俱乐部赛事的精彩程度注定受影响。
欧洲足球俱乐部协会副主席、阿贾克斯CEO范德萨坦言:“足球运动首先是建立在职业足球俱乐部基础上的,球员们必须被放在首位,这个提议是荒谬的,各个联赛的俱乐部都不会支持。”
道理很简单,平日养活球员的是俱乐部,国际足联出于自身的经济考虑要求球员付出更多,风险却都押给了俱乐部,职业俱乐部当然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
中国队因此获利?
很显然,国际足联的改革提议触动了太多方面的利益,欧足联、俱乐部、球员甚至球迷理论上并不能从这个计划中获得看得见的利好,相反可能深受其害。
现在就连国际奥委会也感受到了威胁——主席巴赫表示国际奥委会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但不会干预足球事务的讨论。问题是一旦计划成行,两年一次的世界杯也将冲击奥运会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上任后一直致力于大刀阔斧的改革,此前已经将2026年世界杯的参赛队增加到48支,背后同样是利益推动。
更多的比赛场次会带来更多的转播费用,如果世界杯变成两年一届,因凡蒂诺乐于看到手中的蛋糕变得更大。
不过凡事过犹不及,要想让计划实施,国际足联目前面临太多的阻力,即便各个成员单位投票通过决议,俱乐部、球员是否愿意积极买单也会被打上问号:
当世界杯变得不再稀缺,球员们还会像现在一样投入吗?世界杯自身的商业价值会被反噬,进一步下降吗?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一旦世界杯提高举办频率,中国队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原本从2026年世界杯开始亚洲区就有8.5个名额,加上两年一次世界杯,中国男足终于遇上了好时代。
但打个可能不那么恰当的比方——学渣并不会因为考试次数变多感到优越,更何况考试成绩的含金量也会随之降低。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世界杯是哪一年》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世界杯是哪一年、世界杯卡塔尔预选赛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