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在2006年的世界杯赛场上,有一场比赛让很多球迷至今难以忘怀。当时东道主德国队与士气正盛的阿根廷在八强战中相逢,本场比赛中,阿根廷方面打出了不错的攻防转换效率。不过在里克尔梅体能下降严重的情况下,主帅佩克尔曼有些缺乏勇气,他换上的是更加攻防平衡的坎比亚索,让梅西无缘出场。德国方面则是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利用头球优势最终扳平比分。点球大战中莱曼发威,他凭借着手里的那张小纸条,连续猜对了阿根廷的点球方向。莱曼成功扑出阿亚拉和坎比亚索的点球,德国队以总比分5-3晋级4强。
【阿根廷攻防转换的关键在于马克西的落位,索林是助攻武器】
在阿根廷方面,主教练佩克尔曼的球队相对注重功放平衡。不过球队的左后卫索林是阿根廷的助攻武器,因此德国队也会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于阿根廷左路的攻击。有关这一侧的攻防交换,成为了比赛中的胜负手。
可以看到的是,阿根廷的4231阵型下,右路的攻击手马克西罗德里格斯是一个关键的平衡点。他在防守的时候,将会回撤到后腰一线。这样一来,双后腰之一的马斯切拉诺将会*程度地横移补防左路索林的身后。考虑到当时马斯切拉诺的覆盖和防守处于*期,这样的一个做法也是较为合理的。
德国队的进攻,打击索林身后的区域相当坚决。马斯切拉诺直接拉开到左边路补位,缩短索林的来回攻防冲刺距离。需要注意的是阿根廷的中场右侧,马克西罗德里格斯的回防。索林和马斯切拉诺的力量在面对德国球员时并不占优,因此他们更多的是缠住对手,阻止推进。因此德国方面也会获得一些转移的机会,在马斯切拉诺拉边之后,通过马克西罗德里格斯的回撤,阿根廷重新完成中路布防。这次就是马克西-罗德里格斯关键地卡位,让弗林斯在获得禁区正面拿球机会的情况下,还是被破坏出去。随后队友的远射,又被路易斯-冈萨雷斯封堵。
可以看到的是,索林在左路的力量劣势较为明显。他作为阿根廷一个积极助攻的边路球员,往往在一对一的时候反而不占优势。奥东科尔这次断球之后想要反击,但是阿根廷其他球员贴上来的速度很快,路易斯冈萨雷斯及时地补位,让奥东科尔只能选择转移球。皮球给到阿根廷的右路,又是马克西罗德里格斯补位后头球解围。
【里克尔梅体能下降,马斯切拉诺得到黄牌主导佩帅保守换人】
下半场比赛开始后不久,阿根廷取得了领先,当时的局势对阿根廷来说,一度很有优势。
这次的角球进攻中,里克尔梅的传中落点很好,克雷斯波在中路插向前门柱带走了对方的防守注意力,阿亚拉力压克洛斯在门前8米的位置,头球顶进大门右侧,帮助阿根廷1-0领先。
比赛随后的一个关键转折在于阿根廷门将阿邦丹谢里意外受伤,他的下场导致阿根廷浪费了一个关键的换人名额。更为要命的是,随后的比赛中,里克尔梅很快出现了体能下降的问题,再加上马斯切拉诺吃到黄牌,导致了佩克尔曼用人选择就保守了。
里克尔梅其实也是阿根廷防守体系下的一部分,因为特维斯和克雷斯波双前锋情况下,前腰需要承担一部分防守任务。但是里克尔梅在比分下半场中段防守质量下降,索林这一块德国队的重点攻击力度也不断加强,马斯切拉诺这一次的补防中铲球犯规,送出一个任意球的同时,吃到了一张黄牌。这使得主帅佩克尔曼随后马上换下了里克尔梅,使用的是相对攻防平衡的坎比亚索,而不是梅西。
在换人之后,阿根廷变阵442,或者是4132。马斯切拉诺作为单后腰相对居中,两翼的位置就是坎比亚索和马克西罗德里格斯。这样一来,马斯切拉诺的补位负担减轻了,降低了他再犯规的风险。阿根廷的这个中场,看似没有组织者,但是整体技术含量不低,都具备较强的传递能力,结合特维斯作为组织者,找寻反击的机会。
这是一次不错的例子,中场4人组合下,防守的密度相对较好。一旦获得球权之后,又能完成不错的连续传递。关键点是特维斯,他是球队随后最有才华的球员,肩负起组织的任务。不过总体来说,特维斯带给阿根廷的是拿球作用和加强稳定性,并不容易完成更高质量的反击发起。
【德国头球力挽狂澜,莱曼小纸条笑傲点球战】
尽管说佩克尔曼想要守住1-0的计划还是相对有一定成功之处的,可惜阿根廷人当时防空能力一般,以及索林这个死穴的存在,还是让佩帅的计划破产。
这次的防守中可以看到,德国方面中路3人集中在相对靠后的区域,目的还是要强攻索林所在的区域。
巴拉克左侧位置送出一记落点很有针对性的传中球,博罗夫斯基在中路位置甩头蹭到后点,真正的杀招克洛斯抢在索林身前,在距离球门7米的位置,冲顶左下角得分,德国1比1追平比分。
由于阿根廷的阵型调整,德国队方面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因此两队进入到加时赛后没能改写比分,只能迎来残酷的点球大战。值得一提的是,德国门将莱曼在点球大战前得到了一张小纸条。之后的消息透露:这张小纸条是通过德国科隆体育学院50名专家所组成的智囊团,经过仔细研究得到的智慧结晶,这里面囊括了当时阿根廷球员主罚点球主要习惯。在日后,这张承载了德国征战世界杯荣耀史的小纸条,在一次拍卖之中换得了100万欧元的天价。莱曼凭借着“小纸条”的指引,扑出了阿亚拉和坎比亚索的点球,帮助德国队在点球大战中4-2胜出。
【篇尾语】:
这场比赛就临场来看,佩克尔曼的确有他换人保守的理由。但是考虑到最终失败的结果,使得他成为了球队出局的罪人。德国方面,重点打击索林是比赛第一分钟开始就坚定的思路。德国人的专注和冷静,使得他们最终取得了成功。“小纸条”更是说明了德国足球现代化之路走得非常科学,21世纪迎来德国时代是偶然吗?或许很多细节方面,早已注定。
(木木旦)
据外媒报道,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好莱坞外国
蒂娜·菲和艾米·波勒将第四次主持金球奖颁奖典礼。关于资格,投票和修改提名的进一步信息将在未来几周宣布。
上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宣布,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第9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将从2月28日推迟到4月25日。
2021年金球奖颁奖典礼将于晚上5点到8点在NBC直播
网易娱乐
直播吧10月10日讯 国际比赛日友谊赛,德国队主场迎战阿根廷。比赛前,球迷们在看台上还原了2014年世界杯格策加时绝杀阿根廷的经典瞬间。
2014年世界杯决赛,德国与阿根廷在90分钟内战成0-0。加时赛下半场第113分钟,格策在禁区内胸部停球倒地铲射破门。德国队也凭借这一球拿下世界杯*,而梅西与他率领的阿根廷则梦碎巴西。
(beltalowda)
11年前的南非世界杯,阿根廷为何会被德国横扫?马拉多纳+梅西<2,欧冠*主力被雪藏让“潘帕斯雄鹰”自断一翼。
2010年南非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0-4惨败德国,爆出大冷,无数阿根廷球迷期待的马拉多纳+梅西“双王联袂”产生了副作用,最终化为泡影。
如今看来,担任主教练的马拉多纳不论是在选人还是战术方面,都暴露了一些问题。
“老马”学“瓜”
回到那场比赛,阿根廷的*阵容为:罗梅罗/奥塔门迪、布尔迪索、德米凯利斯、海因策/马克西·罗德里格斯、马斯切拉诺,迪马利亚/梅西/伊瓜因、特维斯,一套强调进攻的4-3-1-2阵型。
单看后防四人组,清一色的中后卫成名,平均年龄超过28岁,移动能力和边路控制力略显不足,那年的欧冠*国际米兰主力后卫萨穆埃尔则轮换休息。
中场的防守完全交给队长马斯切拉诺,两侧的迪马利亚和马克西·罗德里格斯都是攻强守弱。
看得出马拉多纳想效仿瓜迪奥拉,将梅西安排成前场自由人+伪9号的角色。但“理想太丰满”的他可能没想到,阿根廷年迈的中后场组合难以支撑传控足球。一旦压得太靠前,对方反击时根本无法及时落位。
果不其然,在阿根廷前场还没找到“德意志战车”钢铁防线的破解之道时,“后院”就屡屡“失火”。
“地狱级开局”
反观德国队阵容:诺伊尔/拉姆、默特萨克、弗里德里希、热罗姆·博阿滕/赫迪拉、施魏因施泰格/托马斯·穆勒、厄齐尔、波多尔斯基/克洛泽。不但攻守兼备,而且整体结构更加年轻灵活。
穆勒轻松破门
于是在开场第157秒,奥塔门迪犯规送出任意球,穆勒抢在他身前轻轻一蹭,门将罗梅罗只能目送皮球从他的小腿弹过门线。8分钟后奥塔门迪又吃到黄牌,防守幅度进一步被限制。
开场丢球明显打乱了阿根廷队的计划,他们的进攻更加猛烈,不过始终“雷声大,雨点小”——五大前场全是突击手,缺少一个“节拍器”,无奈之下, 梅西回撤中场,梳理反击并组织进攻。
德国重点盯防梅西
梅西回撤有利有弊,他确实能盘活阿根廷的中前场,但应对施魏因施泰格跟赫迪拉双后腰的防守也消耗了他过多体力,同时“蓝白军团”的门前威胁有所减弱。好在阿根廷后防线体能尚好,没再犯错,上半场保住了0-1的比分。
右路崩盘
进入下半场,马拉多纳大手一挥,阿根廷队火力全开,迪马利亚、伊瓜因、特维斯先后献上威胁射门,均被德国新晋“门神”诺伊尔化解。
波多尔斯基和克洛泽打穿阿根廷防线
阿根廷人久攻不下,反倒是德国人一次快速进攻,波多尔斯基轻易从左路突入禁区,门将罗梅罗和中后卫布尔迪索“双鬼关门”漏了个缝,另一个中后卫德米凯利斯甚至不在转播画面中,无人盯防的克洛泽把球停进球门。某种程度上,这球“给伊布的奶奶也可能会进”。
两球落后的马拉多纳孤注一掷,做出第一次换人调整:撤下身背黄牌的右后卫奥塔门迪,换上天才前腰帕斯托雷。这下阿根廷的阵型在进攻时变成3-1-3-3,但右路防守彻底“真空”,为崩盘埋下伏笔。
罗梅罗再度出击失误
7分钟后,又是阿根廷右路禁区,施魏因施泰格连过三人后横传。此时阿根廷队八人挤在禁区,门前三人防守,仍被插上的弗里德里希抢射破门。
大势已去,“老马”用当时的女婿阿圭罗替换体能耗尽的迪马利亚,妄图挽回颜面。梅西和特维斯还没有放弃,继续寻找破门机会。
不料德国人在第89分钟仍能打出快速反击,阿根廷老迈的防线根本无法及时落位,只能目睹克洛泽凌空推射入网,再现经典的空翻庆祝。
克洛泽经典空翻
比赛结束,德国人在庆祝着胜利,低落的梅西掩面叹息,“老马”安慰着女婿和子弟,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但这一次,究竟是谁让阿根廷人哭的这么难受呢?
败非偶然
作为世界足坛的“老冤家”,德阿两强在世界杯历史上多次交手,从未有过一边倒的大比分压制。所以至少这一次,德国主教练勒夫是完胜马拉多纳的。
面对德国队,马拉多纳沿用了1/8决赛对阵墨西哥的*,进攻意图明显,但他显然低估了“德意志战车”的进攻实力。在“小猪”、赫迪拉与默特萨克等人的严防死守下,梅西很难从中路突破到禁区,只能分给套边的迪马利亚、伊瓜因等人。
但这些球员的传中要么直接送给对手,要么就是位置不合适,梅西都不得不在比赛中多次完成头球。好不容易送准了,又被自己人浪费,不知刚在欧冠决赛梅开二度的米利托,坐在替补席上会是什么心情。
由于两个边后卫都是中卫出身,移动和技术本就缓慢,攻守只能顾一头,导致阿根廷队的边路进攻强度并不算很强。但主打传控足球,中场却屯了一众突破手,很难组织有效的二次进攻,这就让梅西被组织进攻消耗太多精力。
防守方面,阿根廷四次丢球四次从右路发起,看看右路二人组便可知勒夫为何如此安排:
29岁的右前卫马克西·罗德里格斯重攻轻守,年纪更小、防守更强的古铁雷斯则被摁在替补席。22岁的右后卫奥塔门迪力量十成,速度一成,被换下后只能由伊瓜因、马斯切拉诺等人回撤右路协防,效果如何看看比分便可知一二。
德国队的边路联动、二过一配合,更是让阿根廷队员频繁换防,经常忙中出错,漏掉德国队关键球员。再加上阵型压得太靠上,德国队的反击几乎一打一个准,德米凯利斯、罗梅罗等防守球员又屡屡失误,阿根廷球迷实在看得比*片还刺激。
“老马”告别
从人员选择、战术布置到临场调整,马拉多纳做了他想做的,却没得到他想得到的。从选人时弃用萨内蒂、萨穆埃尔、里克尔梅、加戈等人,确立梅西为*核心,到四中卫战术和4-3-1-2阵型,“老马”一直承受着巨大压力。
虽然他对阿根廷国家队的感情毋庸置疑,但他可能确实不是最适合那支阿根廷队的教练,领队的职务或许更能帮助他和他的“潘帕斯雄鹰”。那场比赛后,“老马”在更衣室哭着宣布辞职,此后再也没有在国家队任职,也让这告别多了一丝遗憾。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世界杯阿根廷对德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世界杯阿根廷对德国、2021金球奖直播哪里可以看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