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四次相遇,阿根廷皆铩羽而归
作为世界杯交手次数最多的两支国家队之一,阿根廷与德国的恩怨可谓是由来已久!
阿根廷队与德国队(包括前西德)在世界杯历史上总共交战过7场,阿根廷队1胜2平4负完全处于下风,进5球失12球,好像已经成为了阿根廷克星。
2014.07.14 里约热内卢 世界杯决赛 阿根廷-德国 0:1
*的一场胜利则是来自于球王马拉多纳的*神勇,也从马拉多纳86年击败德国队拿到世界杯后,阿根廷对德国一胜难求,仿佛所有的运气都被用光了!
马拉多纳举起大力神杯完成加冕
近几届世界杯大赛,阿根廷队在小组赛基本都是顺风顺水,势如破竹,可是每次遇到德国队基本都无计可施,两队最近的一场世界杯交锋就是2014.07.14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世界杯决赛,加时格策绝杀,阿根廷继90世界杯后再次0-1输给德国屈居亚军!
德国与阿根廷的每一次对决,和巴阿、德荷、英阿、英德对决一样,每次都很狗血。两队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各领风骚,衍生了大批中国铁杆,连续两次决赛将双方发展为宿敌,而时隔二十年后的又连续三次对决,将仇恨指数推向了顶点。
那么90,06,10,14四届世界杯,为什么阿根廷屡屡输给德国队?
这四次情况不尽相同,看似“屡次”败给德国,但四次失败原因基本是孤立的,不存在必然的、不可逆转的规律,所以这里就回顾一下两队的近四次交锋,每次都有新故事。
下面一届一届的来看:
1990年世界杯决赛0-1输德国:苟进决赛,破门乏术,全场压制,毫无机会
1990年世界杯的马拉多纳,身体机能下降,加上左脚带伤,已丧失了带球狂奔摆脱对手的能力,因此世界杯上阿根廷的进攻极其便秘(打到决赛才进了五球),当然即使老马不伤夺冠希望也不大,由马特乌斯带领的德国三驾马车正值*势不可挡,德国队几乎没有短板。
两队晋级历程
那年决赛中孤独的马拉多纳仿佛迷宫里的老鼠,他无法得到队友的任何帮助,他就像一个没有军队的独裁者,感觉到自己即将垮台。
决赛是一场一边倒的较量,阿根廷最犀利的箭头卡尼吉亚禁赛,前面只剩不会进球的德索蒂,带着脚伤的马拉多纳率领球队顽强周旋,试图拖到点球大战。实力高出一筹的西德队牢牢控制着局面,他们要做的就是打破僵局,最终,阿根廷队的两张红牌和第85分钟一个引发争议的点球终结了一切,马特乌斯让出了点球权,理由是鞋底出现了裂纹,布雷默操刀一蹴而就,戈耶切亚的扑救只差一个手掌……
布雷默的金左脚将点球稳稳罚进
面对处于*状态的德国球员,强弩之末的老马极少能完成个人突破。布赫瓦尔德形影不离马拉多纳,再加上老谋深算的奥根塔勒不离左右的补防下脚,全场没什么机会!这一次在德国球员围追堵截中的盘带,利用两次变向,和队友的一次传接,眼看就能冲出布赫瓦尔德、马特乌斯、布雷默的合围,终究是因为速度不够,被杀红了眼的沃勒尔一下撞翻!老马倒地翻滚,还被收脚不及的布赫瓦尔德踩中右臂,顿时添了两个血窟窿……
孤独的马拉多纳单骑闯关被放倒
2006世界杯1/4决赛点球2-4输德国:无视防空警告,自己作死,咎由自取
2006年的阿根廷,我认为这一届是这四届中最均衡的——1990年破门乏术,2010年防守太烂、2014年屡失良机。这支阿根廷虽然狠角色不多,星味不足,但贵在均衡(参考另一支狠角色太多,头重脚轻梦幻四重奏的巴西队)。
阿根廷从五月份出征就是非不断,德米凯利斯、萨内蒂,萨穆埃尔都落选,这三个在竞技层面本来是必入名单的,最终征召名单里充斥着库弗雷、斯卡洛尼这类鸡肋。
06年世界杯阿根廷*阵容
那一场比赛阿根廷的后防线是斯卡洛尼、海因策、阿亚拉、索林——两个边后卫攻强守弱,两个中后卫海拔不足,这就是阿根廷的后防现状。至于为什么不带这仨人,反正我当时是非常纳闷的,这仨人不但在当时在阿根廷后防阵容中实力出众,而且貌似都不是什么刺头,整体都算性格温和的球员。后来有朋友说似乎是队内涉及他们和索林、海因策等人的矛盾。看来城堡真的都是最容易内部攻破啊,德国人未必能拔掉的钉子,阿根廷人帮着拔了。
突破中的里克尔梅
来看看当时的阿根廷,没有任何一个阿根廷人在传统豪门担当核心,堂堂阿根廷国家队的主力前锋,哪届世界杯不是响当当的腕?这回一个在切尔西给魔兽打轮换替补,一个干脆被巴萨租了出去,状态能够称得上如日中天的只有带领潜水艇杀入欧冠四强的里克尔梅。而支撑起这只球队,正是里克尔梅。
本届赛事进入八强后打德国这场,是四场对决里*一场阿根廷不处于下风的,两队都没有创造出太多*机会,里克尔梅下半场明显体能不足了,而德国队已经开始玩命总攻了,换下他换上攻守兼备的坎比亚索并非什么错误。。真正纳闷的是克鲁兹换下克雷斯波、*莫名其妙启用特维斯。阿邦丹切里受伤是个意外,不然我估测最后一个换人是梅西换下特维斯(加时赛换上萨维奥拉作用不大,当时已经没有人在中场输送传球,干脆用梅西的速度去冲三十分钟)。
德国右路的传中造成进球!
德国队边路传中头球接力由K神扳平比分
换人之后阿根廷进攻混乱无章,德国落后时换上边路快马奥东科,七十分钟换上能边能中头球出众的博罗夫斯基摆明了玩边路传中的空袭招数,可惜阿根廷的防守阵容硬是没有办法,德国那一粒进球不但任其从容边路传中,中路还经过一次摆渡接力再顶进球门,实在是对阿根廷防守阵容选材的惩罚。如果当时右路是萨内蒂镇守,中路有身高马大的萨穆埃尔或德米凯利斯,德国队还能否这么赤裸裸的在空中撒野?而德国队能在后期反攻成功,也有两个前提,一是体能充沛,二是换上高点战术得当。
至于点球,德国人把阿根廷哪个球员点球喜欢踢那个方向都总结给莱曼了,连拼人品的时候都这么严谨,只能拜服了。
插一张*的小纸条。
可以看到,连对手认为的头两号点球手,都不在场上,理论上最强五号点球手,实际只出场了阿亚拉一人。
世界杯历史上阿根廷共经历过5次点球大战, 成绩为4胜1负,*一负便是此役败于德国。
1990.6.30 世界杯1/4决赛 阿根廷0-0南斯拉夫(点球:3-2)
1990.7.3 世界杯半决赛 阿根廷1-1意大利(点球:4-3)
1998.6.30 世界杯1/8决赛 阿根廷2-2英格兰(点球:4-3)
2006.6.30 世界杯1/4决赛 阿根廷1-1德国(点球:2-4)
2014.7.10 世界杯1/2决赛 阿根廷0-0荷兰(点球:4-2)
2010世界杯1/4决赛0-4输德国:XJBT遇上绞肉机,右边路被打爆,防空再响起警告
对阵双方*和换人以及进球和红黄牌状态
2010年,这支阿根廷没什么好说的,马大帅完美地诠释了XJBT战术,让人无语的就是前面水银泻地进攻,后场失球。两队的防守本已不在一个档次上,进入八强后碰面后,特维斯和伊瓜因组成的锋线全场毫无作为,梅西孤掌难鸣。
阿根廷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德国。这场比赛阿根廷0:4惨败德国队,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战术上。大张旗鼓的和德国队打对攻,德国队求之不得。但是阿根廷队应该先把后防做好,再考虑进攻。巴塞罗那队的整体身体素质并不是世界上*的,但是也能获得成功,原因之一就是整体防守,丢球之后利用进攻中形成的三角就地反抢,层层设防。很遗憾,阿根廷的进攻看似电闪雷鸣,但是球员之间的距离保持的非常不好,严重影响了整体防守。
本场比赛小猪不仅防死了梅西,还送出了两记助攻
本场比赛德国队的战术思想就是在中场展开拦截,破坏阿根廷的比赛节奏,让阿根廷陷入阵地战。而阵地战从来都不是阿根廷的长处,世界上也没几支球队有和日耳曼人肉搏的资本。第一个失球又是死在头球上,后面靠XJBT挣扎了一会儿,还是一泄如注,四球惨败。这一场是四场里*输得毫无脾气的——不是唯比分论,是场面实实在在太差劲,全场被压制。
回过头来看四粒进球:
第一球是头球,阿根廷又是在自家右路被德国头球敲开大门!
又是在阿根廷右路传中头球破门
第二球右边卫盲目上抢严重失位后被穆勒倒地传给波多尔斯基助攻K神扩大比分!
波多尔斯基助攻K神进球
第三球居然还TM是在右边路!施魏因施泰格连过三人底线回敲,弗里德里希包抄建功!
小猪助攻弗里德里希破门
第四球定睛一看,嗯,果然是右边路!SB传中找到克洛泽,后者右脚凌空射门打进球门左下角!
K神凌空破门
2014世界杯决赛0-1德国:势均力敌,但浪费机会就会受到惩罚
克罗斯头球回传失误,伊瓜因获得单刀打飞
梅西同样没能破门
14年这一场决赛,阿根廷功败垂成,纵观整场比赛来看,阿根廷和德国的差距微乎及微,既有伊瓜因,帕拉西奥的单刀射偏,梅西、阿圭罗半单刀一个打偏一个滑倒,四次机会都没把握住,也有赫韦德斯头球击中横梁,皮球大多是在中场活动。直观上没有90年老马那一次被压制的惨,比赛中机会也创造出来了,德国队还花样作死各种后防失误。对德国这种级别的球队,*期的西班牙最多也就卯出来这么四五次机会,后面还得注意防着,阿根廷好不容易防了115分钟,自己没把握住,最后又是在自家右路被传中后被绝杀。
格策接传中绝杀阿根廷
防守上,德国与阿根廷的水平基本上是旗鼓相当(有悖于人们心中的印象,阿根廷在本届世界杯淘汰赛阶段的防守水平是世界*的);进攻上,阿根廷虽然有梅西,但阿圭罗状态不佳,拉维奇和伊瓜因都是自己拿球主导进攻强于衔接、策应、牵扯,中场缺乏过渡和梳理的能力(又或者是实力有限攻守不能兼顾)。这导致他们难以打出流畅的整体配合,只能靠个人速度和盘带寻找机会,偏偏迪马利亚这个突破专家还因伤缺阵。反观德国,虽然没有梅西这个级别的*、没有很突出的突破手,但他们的中前场球员水平也不俗而且很平均,都非常善于跑位、传球和射门,有着很强的默契和团队意识,所以他们进攻的组织性是世界*的。此外德国的阵容深度也胜阿根廷一筹,赫迪拉伤了克拉默顶上,克拉默伤了许尔勒顶上(中场位置随之大挪移),克洛泽跑不动了还有更灵巧的格策。
双方*及防守球员的压迫
德国队对空间的压迫与切割做的非常到位,这点真心很郁闷,看惯了梅西带领巴塞罗那把对方摁着往死里揍了,结果这次要看梅西带着球队夹着尾巴做人。德国的出球点太多,有好几个点可以传出突然的直塞,而阿根廷基本上做不到这一点,因为队员的默契程度远逊于德国。在防守时这点还凑合,因为主要靠站位防守,不是很默契这点可以靠将位置站好后听从加雷的指挥来弥补,可是进攻时的不默契就是很忧伤的了。发现机会想呼喊小伙伴来一起偷一个时一回头发现方圆5米之内没有小伙伴,这种情况下进攻基本上就告吹了。
梅西望向大力神杯,这一刻这么近又那么远
总而言之,从世界杯历史交锋战绩来看,德国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阿根廷的克星了,纵观一系列比赛,德国能屡次战胜阿根廷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阿根廷和德国的对抗其实就是个人和整体的对抗!现代足球更讲究整体配合,德国无疑是代表,不讲究个人英雄主义,短板很少。阿根廷历来盛产“马拉多纳N世”,技术盘带射门俱佳的独逼数以打记,都喜欢单打独斗独闯龙潭成就一番绝世英明。有一个就还好,但阿根廷每每都是一群独比。阿根廷技术能力没能碾压德国(技术的定义不光是盘带、控球),而战术能力则低于德国一个档次,屡屡被虐也算正常。
二:阿根廷体系建设不足,足协缺乏对球队的长期规划,教练走马灯似的换,战术打法三翻四覆。体系建设不足当然也有阿根廷球员组成过于分散的原因,彼此在平时的战术思想都不相同,捏合在一起时候共同发力效果较差;相反,德国一直是围绕拜仁为主干搭建球队,且就算是非拜仁球员,由于大都在德甲联赛踢球,且从小接受的是成体系的青训,所以捏合在一起时候,技战术打法可以很快统一。
近20年先后有10位主帅执教阿根廷男足,而阿根廷男篮只有3任主帅。
三:阿根廷右边路的防守这四届一如既往的薄弱,所以屡屡从此侧被德国打爆。纵观06,10,14三届的*右后卫斯卡洛尼,奥塔门迪以及萨巴莱塔,都有着攻强守弱的特点,是一群极其喜欢上抢的莽夫,面对技术不差的德国队屡屡失位,轻松被过或被造犯规。
四:体能和人员储备不及德国,所以屡屡在下半场和加时丢球!阿根廷中场普遍缺乏过渡和梳理的能力(又或者是实力有限攻守不能兼顾),而且中场核心里克尔梅以及梅西都是只能踢70分钟的主,越往后球队防守越差,跑动距离远远不如德国。
五:德国队身高优势明显,阿根廷普遍身高不足,进攻端定位球办法也不多。阿根廷盛产“马拉多纳N世”。技术盘带俱佳的独逼以打计,所以创造的定位球不少,但是四届比赛,也就弹跳怪兽阿亚拉和海因策搞进去两个定位球。
七:不如德国队务实,民族固有的奔放和浪漫让进攻基因刻印到了骨子里。大赛拼防守,这是不争的事实。阿根廷一向攻强守弱,这种球队大赛是注定吃亏的。在90年之后,一直到此次2014世界杯,中间的5届世界杯,阿根廷经常呼声很高,实际成绩只有3次八强,1次十六强和1次小组未出线。防守不力就是一大原因,反观德国,一向打法比较务实,实力强时候全场控制,实力弱时候防守反击,反正都是立足稳定再图进取。杯赛情况下,务实一方赢面大的多。
中国小康网5月20日讯 老马 卡塔尔*的体育场将于12月18日举办决赛以及其他比赛,其中包括第一场半决赛。
卢塞尔标志性体育场位于多哈北部的一个新规划城市
法新社报道,该体育场位于多哈市中心以北 15 公里处的规划城市卢赛尔(Lusail),计划在世界杯后将其改造成社区中心,大部分座位将被拆除并捐赠给其他地方。
Al Khor,Al-Bayt 体育场(60,000人)
西班牙和德国之间的小组赛对决以及第二场半决赛的场地以贝都因帐篷的形式建造。有计划在比赛结束后移除上层。它位于卡塔尔的东北海岸,距离多哈约 35 公里,因此超出了首都地铁系统的范围,使其成为支持者更难进入的场所之一。
- Al Rayyan,教育城体育场(40,000人)
该体育场位于多哈以西的 Al Rayyan 大学校园之间,可通过地铁到达,该体育场将举办一场四分之一决赛。比赛结束后,其座位将减少一半,并计划将座位捐赠给发展中国家。
- Al Rayyan,艾哈迈德·本·阿里体育场(40,000人)
该体育场是卡塔尔最成功的俱乐部之一,Al Rayyan 的主场,建在同名的旧场地上,距离附近的教育城只有一站地铁站。位于城市与沙漠的交汇处,其容量也将在比赛结束后减少一半。
- 多哈,哈利法国际体育场(40,000人)
它建于 1976 年,是卡塔尔获得世界杯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场馆,尽管此后已经进行了改造。举办了2011年亚洲杯决赛,也是2019年世俱杯利物浦对弗拉门戈的决赛。将主办英格兰与伊朗的开幕日冲突。
- 多哈,Al Thumama 体育场(40,000人)
体育场位于多哈市中心的南部,靠近该市的哈马德国际机场,以 gahfiya 的形式建造,这是中东地区男性佩戴的传统帽子。它将举办塞内加尔和荷兰之间的比赛的首场比赛以及四分之一决赛,而世界杯后其容量将减少到20,000。
直播吧10月10日讯 国际比赛日友谊赛,德国队主场迎战阿根廷。比赛前,球迷们在看台上还原了2014年世界杯格策加时绝杀阿根廷的经典瞬间。
2014年世界杯决赛,德国与阿根廷在90分钟内战成0-0。加时赛下半场第113分钟,格策在禁区内胸部停球倒地铲射破门。德国队也凭借这一球拿下世界杯*,而梅西与他率领的阿根廷则梦碎巴西。
(beltalowda)
11年前的南非世界杯,阿根廷为何会被德国横扫?马拉多纳+梅西<2,欧冠*主力被雪藏让“潘帕斯雄鹰”自断一翼。
2010年南非世界杯1/4决赛,阿根廷0-4惨败德国,爆出大冷,无数阿根廷球迷期待的马拉多纳+梅西“双王联袂”产生了副作用,最终化为泡影。
如今看来,担任主教练的马拉多纳不论是在选人还是战术方面,都暴露了一些问题。
“老马”学“瓜”
回到那场比赛,阿根廷的*阵容为:罗梅罗/奥塔门迪、布尔迪索、德米凯利斯、海因策/马克西·罗德里格斯、马斯切拉诺,迪马利亚/梅西/伊瓜因、特维斯,一套强调进攻的4-3-1-2阵型。
单看后防四人组,清一色的中后卫成名,平均年龄超过28岁,移动能力和边路控制力略显不足,那年的欧冠*国际米兰主力后卫萨穆埃尔则轮换休息。
中场的防守完全交给队长马斯切拉诺,两侧的迪马利亚和马克西·罗德里格斯都是攻强守弱。
看得出马拉多纳想效仿瓜迪奥拉,将梅西安排成前场自由人+伪9号的角色。但“理想太丰满”的他可能没想到,阿根廷年迈的中后场组合难以支撑传控足球。一旦压得太靠前,对方反击时根本无法及时落位。
果不其然,在阿根廷前场还没找到“德意志战车”钢铁防线的破解之道时,“后院”就屡屡“失火”。
“地狱级开局”
反观德国队阵容:诺伊尔/拉姆、默特萨克、弗里德里希、热罗姆·博阿滕/赫迪拉、施魏因施泰格/托马斯·穆勒、厄齐尔、波多尔斯基/克洛泽。不但攻守兼备,而且整体结构更加年轻灵活。
穆勒轻松破门
于是在开场第157秒,奥塔门迪犯规送出任意球,穆勒抢在他身前轻轻一蹭,门将罗梅罗只能目送皮球从他的小腿弹过门线。8分钟后奥塔门迪又吃到黄牌,防守幅度进一步被限制。
开场丢球明显打乱了阿根廷队的计划,他们的进攻更加猛烈,不过始终“雷声大,雨点小”——五大前场全是突击手,缺少一个“节拍器”,无奈之下, 梅西回撤中场,梳理反击并组织进攻。
德国重点盯防梅西
梅西回撤有利有弊,他确实能盘活阿根廷的中前场,但应对施魏因施泰格跟赫迪拉双后腰的防守也消耗了他过多体力,同时“蓝白军团”的门前威胁有所减弱。好在阿根廷后防线体能尚好,没再犯错,上半场保住了0-1的比分。
右路崩盘
进入下半场,马拉多纳大手一挥,阿根廷队火力全开,迪马利亚、伊瓜因、特维斯先后献上威胁射门,均被德国新晋“门神”诺伊尔化解。
波多尔斯基和克洛泽打穿阿根廷防线
阿根廷人久攻不下,反倒是德国人一次快速进攻,波多尔斯基轻易从左路突入禁区,门将罗梅罗和中后卫布尔迪索“双鬼关门”漏了个缝,另一个中后卫德米凯利斯甚至不在转播画面中,无人盯防的克洛泽把球停进球门。某种程度上,这球“给伊布的奶奶也可能会进”。
两球落后的马拉多纳孤注一掷,做出第一次换人调整:撤下身背黄牌的右后卫奥塔门迪,换上天才前腰帕斯托雷。这下阿根廷的阵型在进攻时变成3-1-3-3,但右路防守彻底“真空”,为崩盘埋下伏笔。
罗梅罗再度出击失误
7分钟后,又是阿根廷右路禁区,施魏因施泰格连过三人后横传。此时阿根廷队八人挤在禁区,门前三人防守,仍被插上的弗里德里希抢射破门。
大势已去,“老马”用当时的女婿阿圭罗替换体能耗尽的迪马利亚,妄图挽回颜面。梅西和特维斯还没有放弃,继续寻找破门机会。
不料德国人在第89分钟仍能打出快速反击,阿根廷老迈的防线根本无法及时落位,只能目睹克洛泽凌空推射入网,再现经典的空翻庆祝。
克洛泽经典空翻
比赛结束,德国人在庆祝着胜利,低落的梅西掩面叹息,“老马”安慰着女婿和子弟,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但这一次,究竟是谁让阿根廷人哭的这么难受呢?
败非偶然
作为世界足坛的“老冤家”,德阿两强在世界杯历史上多次交手,从未有过一边倒的大比分压制。所以至少这一次,德国主教练勒夫是完胜马拉多纳的。
面对德国队,马拉多纳沿用了1/8决赛对阵墨西哥的*,进攻意图明显,但他显然低估了“德意志战车”的进攻实力。在“小猪”、赫迪拉与默特萨克等人的严防死守下,梅西很难从中路突破到禁区,只能分给套边的迪马利亚、伊瓜因等人。
但这些球员的传中要么直接送给对手,要么就是位置不合适,梅西都不得不在比赛中多次完成头球。好不容易送准了,又被自己人浪费,不知刚在欧冠决赛梅开二度的米利托,坐在替补席上会是什么心情。
由于两个边后卫都是中卫出身,移动和技术本就缓慢,攻守只能顾一头,导致阿根廷队的边路进攻强度并不算很强。但主打传控足球,中场却屯了一众突破手,很难组织有效的二次进攻,这就让梅西被组织进攻消耗太多精力。
防守方面,阿根廷四次丢球四次从右路发起,看看右路二人组便可知勒夫为何如此安排:
29岁的右前卫马克西·罗德里格斯重攻轻守,年纪更小、防守更强的古铁雷斯则被摁在替补席。22岁的右后卫奥塔门迪力量十成,速度一成,被换下后只能由伊瓜因、马斯切拉诺等人回撤右路协防,效果如何看看比分便可知一二。
德国队的边路联动、二过一配合,更是让阿根廷队员频繁换防,经常忙中出错,漏掉德国队关键球员。再加上阵型压得太靠上,德国队的反击几乎一打一个准,德米凯利斯、罗梅罗等防守球员又屡屡失误,阿根廷球迷实在看得比*片还刺激。
“老马”告别
从人员选择、战术布置到临场调整,马拉多纳做了他想做的,却没得到他想得到的。从选人时弃用萨内蒂、萨穆埃尔、里克尔梅、加戈等人,确立梅西为*核心,到四中卫战术和4-3-1-2阵型,“老马”一直承受着巨大压力。
虽然他对阿根廷国家队的感情毋庸置疑,但他可能确实不是最适合那支阿根廷队的教练,领队的职务或许更能帮助他和他的“潘帕斯雄鹰”。那场比赛后,“老马”在更衣室哭着宣布辞职,此后再也没有在国家队任职,也让这告别多了一丝遗憾。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世界杯阿根廷对德国》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世界杯阿根廷对德国、卡塔尔世界杯球场减少至八个相关的体育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