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的常规军事力量比起俄罗斯怎样?
毫不夸张地讲,中国在常规军事力量上已经超过了昔日的老师俄罗斯,整体上中国常规军事力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中国常规军事力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常规军事力量是和核力量相对的军事力量,中国的常规军事力量现状如何?在哪些方面已经超过俄罗斯了呢?
1
中国空天力量更强更可靠
俄罗斯在近期的俄乌战场上,常规力量暴露出的*问题在于俄罗斯空天军。
这里要拆分为两个部分讨论,分别是俄罗斯的太空力量和空中力量。
自从俄罗斯在2月下旬采取军事行动到现在以来,已经有数颗俄罗斯军用卫星因为年久失修,以及糟糕的质量而出现故障损坏。
(俄罗斯刚发射一个月的卫星因故障损坏)
甚至,俄罗斯4月份刚刚发射的一颗军用卫星,也在使用一个月以后出现姿态失控的故障,卫星因此失效。
这些军用卫星中,从苏联时代继承的卫星已经使用三十年以上,因为使用时间太长,导致故障频发。
而俄罗斯时代发射的军用卫星,又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经常出现像4月这颗卫星一样发射不久就失效的情况。
而我们中国的卫星就不一样了,上百颗“遥感”、“高分”、“实践”系列的卫星,以及其它用于军用或者民用的对地观测卫星,现在正在轨道上正常工作。
(中国“高分”卫星)
中国的卫星非常注重质量管控,因为早些时候我们的火箭发射次数不多,要是卫星打上去失效了,就要等很久才能将替补的卫星打上去。
所以在太空力量方面,性能更加先进,可靠性也更好的中国天基侦察体系,比俄罗斯老旧而不可靠的天基侦察体系要可靠多了。
在空中力量方面,俄罗斯*能够和中国比一比的就是轰炸机机队了,其他空中力量完全被中国超越。
比如说在这次俄罗斯军事行动中几乎不见踪影的俄罗斯电子战机,其数量、性能、种类都远远比中国的电子战机要少。
中国光是在运8系列的各种平台上衍生出来的电子战机就有三种,并且我们还有电子战/反辐射战力强悍的歼16D电子战机。
(歼16D是现在最强的电子战机之一)
俄罗斯目前在乌克兰战场上进展不顺,就因为俄罗斯防空压制做得非常差劲,使得乌克兰方面空中力量能够经常对俄罗斯地面部队进行打击。
而电子战机对于防空压制作战的重要性,已经不是有多重要的问题,在现代战场上,没有电子战机,基本上就意味着没有有效的防空压制。
至于战斗机方面,别的不说,作为苏联经典战斗机的“侧卫”战斗机,俄罗斯只有400多架,中国则有多达800架中华“侧卫”。
而在性能上来说,俄罗斯的400多架侧卫里面有200多架是苏27,其技术性能也就和中国的歼11A相当而已。
(苏35在“金头盔”自由空战中被歼10C压制)
俄罗斯剩下的“侧卫”是110多架苏30SM和80多架苏35,在空战性能上,歼11B就相当于苏30SM,而歼16能够在空战中压制苏35.
如果说对地作战的话,不管是苏30SM还是苏35,都比不过中国的歼16战斗机,而且中国的歼16战斗机至少有220架。
更别说中国的歼20战斗机已经超过三位数,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却还是“三人行”。
轰炸机方面,俄罗斯的轰炸机在机体平台上是比中国要好的,不管是图95还是图160,其航程和载弹量都比轰6K更大。
但是这两种俄罗斯轰炸机目前都是携带Kh555巡航导弹进行作战,其实际作战效果和中国的轰6K轰炸机携带AKD20巡航导弹是一样的。
(中国有200多架轰6轰炸机)
差别无非是俄罗斯轰炸机可以飞得更远一点,单架飞机带的巡航导弹多一点而已,但是中国轰炸机的数量是俄罗斯轰炸机的两倍。
俄罗斯还有一个比中国空中力量要强的就是运输机队,毕竟苏联时代留下的伊尔76实在是太多了(伊尔76总产量940架,俄罗斯目前现役100多架)。
这方面中国还需要追赶,但总的来说,在空天力量上,中国已经超过俄罗斯很多了。
2
中俄陆军建设思路的差异
俄罗斯陆军在21世纪的建设思路,其实和中国陆军是有些相似,又有一些不一样的。
俄罗斯陆军主要注重于坦克装备更新、陆军电子战建设、防空装备更新;中国陆军注重于信息化炮兵建设、轮式突击力量建设、陆军电子战建设和防空装备更新。
(俄罗斯陆军注重坦克装备的更新)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情况,在实际建设中,俄罗斯陆军完成了多少呢?除了坦克装备更新,其他都难以为继。
中国可是实打实地完成了上面这些建设,那么俄罗斯陆军的发展是出了什么问题呢?
其实只有一个问题,没钱。
陆军电子战建设,要的可是相当多数量的高精尖电子设备,加上俄罗斯本身电子工业又不是那么发达,搞起电子战装备来说那成本更高,而且军用芯片依赖进口。
防空装备也是同理,性能*的防空装备比坦克要贵多了,就比如说我们的09式自行高炮,它的造价可是比两辆99A坦克还贵。
(性能先进的防空装备都很贵)
缺钱的问题让俄罗斯最后只完成了坦克的更新,因为苏联时代生产了数量庞大的T72坦克,只需要购买升级套件就可以将老旧的T72升级为T72B3坦克。
客观来说,T72B3的性能*不差,单论坦克本身的性能完全不输99A坦克,但在这次俄乌冲突中,性能*的T72B3坦克却基本上体现不出战斗力。
因为俄罗斯陆军另外两个建设方面没有落实,以及俄罗斯陆军没有推进信息化炮兵的建设。
俄罗斯陆军在这场军事行动中损失主要于三个方面:强行军中的装备故障、乌克兰空军的打击和乌克兰炮兵的打击。
(一个俄罗斯营级战术群在渡河的时候被乌克兰炮兵打掉大半兵力)
履带式装备在强行军下的可靠性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即使是在鼎盛时期的苏联和现在的中国,两天强行军300公里,只要有一半的装备不抛锚就是合格。
有的读者可能想到了海湾战争中英美联军,连续推进300公里没有坦克抛锚的情况。
英美联军能够取得这个结果,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24小时推进的路程只有50-60公里,300公里的路是花了将近一个星期走完的。
而且在正面突击的装甲师背后,是足以保障数个装甲师的“超量”后勤保障力量,这才做到没有坦克抛锚。
(美军装甲部队一样无法在强行军下保持足够的妥善率)
要是在正常情况下,让美军装甲部队两天走300公里,美军也只能保证一半装备不抛锚。
要解决这种问题,提高陆军部队的快速突击能力,就需要发展轮式突击力量。
事实上,中美俄三国中,真正建设了一支轮式突击力量的只有中国陆军。
苏联虽然是最早大规模使用8轮装甲车的国家,但是直到现在8轮装甲车在俄罗斯也只是作为步兵的装甲运输车而已,缺乏突击力量。
美国虽然是最早将8轮装甲车车族打造成一个高机动作战体系的国家,但是美国的8轮装甲车仍然缺乏突击力量。
(绝大部分“斯崔克”装甲车只是装甲运输车,没有攻坚能力)
比如美军*的斯崔克旅,绝大部分的“斯崔克”装甲车只有一挺重机枪,整个旅只有18门105突击炮。
而中国的中型合成旅,装备30机炮和反坦克导弹的08式步战车是基本配置,每个营都有14辆105突击炮。
事实上,在中国陆军中,11式轮式突击炮是列入装甲兵编制,基本相当于“轮式坦克”。
所以在轮式装甲力量上,中国陆军远比俄罗斯陆军强。
(中国的中型合成旅可以担负正面攻坚任务,这是美俄轮式部队做不到的)
俄罗斯陆军因为没钱而无法更新防空装备,而中国陆军的经费重点可是为了防空装备的更新,各种新型防空装备不断列装部队,而且根据各个部队的需要推出了许多改型。
信息化炮兵也一样,中国陆军的装备建设重点就是信息化炮兵、防空装备和电子战装备,信息化炮兵几乎可以说是中国陆军现在的核心力量。
99A坦克虽然高大威猛,看起来颇具冲击力,但其实中国陆军对99A坦克是没有炮兵来的上心的,每年采购的99A坦克也就一个旅的装备数量。
而每年更换信息化炮兵装备的中国陆军旅,基本都在10个左右,更别说集团军炮兵旅的装备更新。
(信息化炮兵是中国陆军的中坚主力)
也就是说,俄罗斯陆军重坦克装备,轻炮兵、电子战、防空,中国陆军恰好反过来,轻坦克装备,重炮兵、电子战、防空。
在这几个月的乌克兰战场上,俄罗斯陆军已经为他们建设方向的偏差付出了许多代价,这也坚定了我们陆军建设方向的信心。
3
中俄海军差距比空军陆军都大
中国海军比起俄罗斯海军来说,那优势可比上面的空军和陆军大多了。
别的不说,中国海军现在有两艘可以使用的航母,还有一艘航母即将下水,而俄罗斯*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仍然在维修,而且修不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中国航母非常活跃)
俄罗斯海军大型水面舰艇,“基洛夫”级巡洋舰,“光荣”级巡洋舰、“无畏”级反潜舰和“现代”级驱逐舰,都是苏联时代建造的老船。
在八十年代,这一批军舰还是先进的,但是三四十年后的今天,这些军舰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不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求。
这些军舰中,防空能力最强的“光荣”级巡洋舰,在乌克兰战场上被击沉了一艘“莫斯科”号,已经意味着这些红海军巨舰的迟暮。
(被击沉的“莫斯科”号巡洋舰)
现在俄罗斯海军水面战斗舰中,真正的战斗力担当,其实是仅仅服役了两艘的22350护卫舰。
这两艘俄罗斯军舰虽然叫护卫舰,但其装备和战斗力不亚于欧洲国家的一些驱逐舰,比如“地平线”级,具备现代化的防空反舰反潜能力。
但2艘实在是太少了,中国海军的先进驱逐舰数量可比俄罗斯多得多。
比如说052C/D驱逐舰,中国海军已经服役30艘,即将服役1艘,远比俄罗斯22350护卫舰多,而且更加先进。
再加上已经服役的6艘055驱逐舰,中国驱逐舰舰队战斗力仅次于美国海军(这还是因为美国海军驱逐舰数量多,单轮单舰性能还是中国海军占优)。
(055单舰性能甚至比美国2030年才能服役的DDGX要强)
更别提中国世界第一的护卫舰舰队,30艘054A组成了自“佩里”级护卫舰队以后*用、最均衡同时也是战斗力最强的护卫舰舰队。
而且在海军的训练水平和使用经验上,中国海军也要比俄罗斯海军强不少。
俄罗斯海军因为经济问题,很少进行远洋行动(毕竟军舰出远海是吞金巨兽),每一次远洋行动都是几年一遇的大新闻。
中国海军则常年保持远洋航行活动,比如亚丁湾护航任务、远洋综合训练等。就在前不久,“辽宁”舰就率领中国航母编队西出太平洋,进行了高强度的远洋训练。
(西出太平洋的辽宁编队)
远洋活动对中国海军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十多年的亚丁湾护航,让中国海军对远洋航行经验丰富,对于如何在远洋航行中进行装备维护保养,维持战斗力的方法,研究成果显著。
所以中国海军不仅“硬”实力比俄罗斯海军强很多,“软”实力方面,中国海军也要比俄罗斯海军强。
海军是一支技术密集型的军种,而且维持并且发展一支海军非常昂贵,这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工业实力和经济实力,才玩得转一支现代海军。
俄罗斯不景气的经济状况,使得俄罗斯海军始终无法更新主力战舰,从而在海军实力上比起中国差了一大截。
所以总的来说,俄罗斯在常规军事实力方面,已经比不上中国了,中国坐稳常规军事实力第二的位置是没什么问题的。
俄罗斯也知道自家事,在尽力维持常规军事力量的同时,也在更新维持核力量,以核力量作为俄罗斯最后的根基,保护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直播吧4月2日讯 2022卡塔尔世界杯抽签分组出炉,世界杯小组赛赛程出炉:
A组赛程:
第1轮:
11月21日18点,卡塔尔vs厄瓜多尔
11月22日0点,塞内加尔vs荷兰
第2轮:
11月25日18点,荷兰vs厄瓜多尔
11月25日21点,卡塔尔vs塞内加尔
第3轮:
11月30日3点,荷兰vs卡塔尔
11月30日3点,厄瓜多尔vs塞内加尔
B组赛程:
第1轮:
11月21日21点,英格兰vs伊朗
11月22日3点,美国vs威尔士/苏格兰/乌克兰
第2轮:
11月26日0点,威尔士/苏格兰/乌克兰vs伊朗
11月26日3点,英格兰vs美国
第3轮:
11月29日23点,威尔士/苏格兰/乌克兰vs英格兰
11月29日23点,伊朗vs美国
C组赛程:
第1轮
11月23日0点:墨西哥vs波兰
11月23日3点:阿根廷vs沙特
第2轮:
11月26日18点:波兰vs沙特
11月26日21点:阿根廷vs墨西哥
第3轮:
12月1日3点:沙特vs墨西哥
12月1日3点:波兰vs阿根廷
D组赛程:
第1轮:
11月22日18点:丹麦vs突尼斯
11月22日21点:法国vs澳大利亚/秘鲁/阿联酋
第2轮:
11月27日0点:突尼斯vs澳大利亚/秘鲁/阿联酋
11月27日3点:法国vs丹麦
第3轮:
11月30日23点:突尼斯vs法国
11月30日23点:澳大利亚/秘鲁/阿联酋vs丹麦
E组赛程:
第1轮:
11月24日0点,德国vs日本
11月24日3点,西班牙vs哥斯达黎加/新西兰
第2轮:
11月27日18点,日本vs哥斯达黎加/新西兰
11月27日21点,西班牙vs德国
第3轮:
12月2日3点,日本vs西班牙
12月2日3点,哥斯达黎加/新西兰vs德国
F组赛程:
第1轮:
11月23日18点,摩洛哥vs克罗地亚
11月23日21点,比利时vs加拿大
第2轮:
11月28日0点,克罗地亚vs加拿大
11月28日3点,比利时vs摩洛哥
第3轮:
12月1日23点,克罗地亚vs比利时
12月1日23点,加拿大vs摩洛哥
G组赛程:
第1轮:
11月25日0点,瑞士vs喀麦隆
11月25日3点,巴西vs塞尔维亚
第2轮:
11月28日18点,喀麦隆vs塞尔维亚
11月28日21点,巴西vs瑞士
第3轮:
12月3日3点,塞尔维亚vs瑞士
12月3日3点,喀麦隆vs巴西
H组赛程:
第1轮:
11月24日18点,乌拉圭vs韩国
11月24日21点,葡萄牙vs加纳
第2轮:
11月29日0点,韩国vs加纳
11月29日3点,葡萄牙vs乌拉圭
第3轮:
12月2日23点,韩国vs葡萄牙
12月2日23点,加纳vs乌拉圭
(夜神)
文/东方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当地时间周一(23日)发表演讲时公开表示,莫斯科会考虑与西方重建关系的建议,但俄方将进一步专注于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放话称自己要单挑普京,称自己只会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商讨终止俄乌战事,原则上除了普京外,他不会见任何俄罗斯人员,泽连斯基还强调停战是与普京见面*可讨论的议题。
周一当天,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普里马科夫中学(Primakov School)发表了讲话。拉夫罗夫表示,随着西方国家变得更加独裁,莫斯科希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他补充说,俄罗斯打算与独立国家建立关系,并将在其意识清醒时决定如何与西方打交道。拉夫罗夫在普里马科夫中学对学生们说道,“既然西方正在扮演独裁者的角色,我们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将发展得更快。”据悉,普里马科夫是一所以他的一位前任命名的莫斯科精英高中。
拉夫罗夫还补充称,“除了给财政部带来直接收入,这将使我们有机会实施远东和东西伯利亚的发展计划。”“大多数与中国的项目都集中在那里。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实现我们在包括核能在内的高科技领域以及其他一些领域潜力的机会。”
根据俄罗斯媒体披露的消息,拉夫罗夫是在“向领导人提出100个问题”的传统活动上说这番话的。该活动由莫斯科政治学院组织,以1996年至1998年担任外交部长、之后又担任总理的普里马科夫命名。
在谈到乌克兰持续不断的动荡时,拉夫罗夫表示,莫斯科试图通过让基辅执行《明斯克协议》(Minsk Protocol)来解决顿巴斯危机,但西方只是假装关心谈判,反而“助长基辅政权的傲慢立场”。拉夫罗夫斥责说道,现在西方对俄罗斯“反应激烈”,捍卫其“*合法、根本的利益”。他还说,西方领导人在不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和性质的情况下,“高呼咒语”,宣称他们必须“打败俄罗斯”,或让俄罗斯“在战场上失败”。
拉夫罗夫还嘲讽说道,“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一定很差。我相信这终将结束,西方最终将认识到现实。它将被迫承认,它不能不断地攻击俄罗斯或俄罗斯人的关键利益,无论他们住在哪里,而不受惩罚。”
这位外交部长还对高中生们说,如果西方醒悟过来,想要提供一些恢复关系的东西,俄罗斯将“认真考虑我们是否需要它”。拉夫罗夫还解释说,莫斯科不仅是在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以应对反俄制裁,而且“必须以任何方式停止依赖西方的任何供应”,依赖自己的能力和那些“证明了其可靠性”的国家,并独立行动。
与此同时,在同一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了视频讲话,泽连斯基当天敦促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实施进一步制裁,他还指责西方没有早些时候针对俄罗斯。
他当天还放话要单挑普京,称自己原则上除了普京外,他不会见任何俄罗斯人员,自己也没有意愿与中间人见面;并称即便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见面,他也只会与普京会面商讨终止俄乌战事。
贫穷的乡村里,各家门户紧锁;昔日繁华的大都市中,随风散落的报纸“哗啦”作响;商贩们在街头卖力地吆喝着,前来选购的顾客却是寥寥无几;抬眼望去,所有的行人眉头紧锁,低头快步走着……这正是2009年1月份的圣彼得堡。
彼时,俄罗斯深陷金融危机:
卢比贬值、股价暴跌、民众失业率飙升,最为依赖的能源产业也面临崩溃的局面。
俄罗斯国民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自杀率、犯罪率不断攀升。
在这般逆境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却是对俄罗斯落井下石:石油压价、颜色革命、北约扩张……大有把俄罗斯一举消灭的势头。
在俄罗斯命悬一线的关键时候,中国主动给俄罗斯送上了价值250亿美元的能源大单。
此举不仅暂时稳定住了俄罗斯的经济,还让穷凶极恶的西方国家知道了,俄罗斯背后有中国在撑腰,直接挽救了俄罗斯!
那么,深陷金融危机的俄罗斯究竟面临着怎样的绝境?西方国家又对俄罗斯做了什么?中国是怎么挽救的俄罗斯呢?
(金融危机重创俄罗斯)
一、深陷金融危机的俄罗斯
2008年,正当全球金融大步流星、蓬勃发展的时候,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突然爆发,造成世界经济的剧烈震荡,全球经济陷入萎靡并开始衰退。
2009年,世界经济出现了自二战以来的*负增长。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GDP增长率为-2.3%,明显低于金融危机前2007年的增长速度。
在这场金融危机之中,除了制度优越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幸免于难。
全球金融危机来临之前,俄罗斯经济高速发展,GDP连续三年以超过6%的速度快速增长。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海啸的影响,俄罗斯也未能独善其身,2008-2009财年增长率比2007-2008年财年下降了13.8个百分点,为-7.8%。
然而,全球金融海啸使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的阴影还未散去,欧债危机便紧随其后。双重打击之下,一直大力发展经济的俄罗斯也深陷困境,难以自拔:
由于国际油价的暴跌,俄罗斯经济结构瞬间失衡,其过于依赖能源出口的弊端暴露无遗。
在苏联解体之后,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萎缩,俄罗斯形成了出口能源和原材料,进口其他制造业产品的经济形态。
长期以来,俄罗斯依靠出口石油、天然气获取外汇,然后依靠外汇购买各种制造业产品乃至于农产品。
这种经济运行模式给俄罗斯经济带去了巨大的风险,外部能源价格的轻微变动就能够严重伤害国民经济的隐患。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宏观经济恶化,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下滑,俄罗斯经济短短几日便已遍体鳞伤。
(能源价格暴跌)
首先,受国家油价大幅下滑的影响,俄罗斯国内的资本大幅外逃。
国际能源价格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步入低谷。
对于俄罗斯而言,这就意味着在出口活动中,占比*、影响最强的原油产品所带来的出口收入极度萎缩。
与此同时,由于这种原油价格下滑的趋势是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因此俄罗斯难以寻找到替代市场作为销售对象。
因此,俄罗斯*有经济价值的能源产业,已经难以给投资者提供稳定的预期现金流。
将自身的资本抽离俄罗斯,转投他国,已经成为了国际资本的必然选择。
(大量资本外逃)
其次,由于金融危机,卢布大幅贬值,2008年俄罗斯卢布兑美元贬值已超过20%。
这与2007年卢布兑美元升值一度高达12%的历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的外逃。
大量的热钱纷纷从俄罗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撤离,外汇储备持续降低,俄罗斯从资本净流入国变成了资本净流出国。
(俄罗斯股市暴跌)
而热钱的流出使得俄罗斯股市濒临崩盘:
据俄罗斯证交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3月31日,外国机构投资者在俄罗斯股市的净投资额创下三年新低,为4793.5亿卢布,低于2007-2008财年的1.1万亿卢布和2008-2009财年的9685.7亿卢布。
在外资撤离、股市下跌、卢布贬值的三重打击之下,俄罗斯企业和个人资产大幅度缩水。
企业和个人纷纷向银行求贷,一时间俄罗斯市场的贷款需求急剧增加。
然而,俄罗斯银行的资金供给量并未相应扩大,企业和个人难以顺利获得银行资金,造成资金流动性短缺。
(大量企业破产)
而资金流动性的短缺则对企业与个人形成了致命的打击:
俄罗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融资越来越困难,国内投资明显减少,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资金更是匮乏,很多项目因缺乏资金而被搁置。
幸存下来的企业,则是有65%左右陷入困境,他们几乎都通过裁员来减少开支和降低运营成本,以求自保。
这就导致俄罗斯就业市场的发展逐步放缓,就业增长几乎停滞不前,而且失业率飙升。
2008年4至10月,俄罗斯能源行业已有70万人下岗。
《今日俄罗斯》抽样调查22个行业的1000家公司中,除了卫生和教育外,其它行业的招聘规模平均减幅达到30%,这是俄罗斯10年来最严重的裁减员工。
截至2008年10月,七大主要工业行业:钢铁、水泥、科技服务和商务外包、金融和经纪服务、建设、房地产以及航空业等,共计裁员25%。
(俄罗斯经济萧条)
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使得俄罗斯民众的支出意愿不断降低。
他们对汽车、家电等产品的消费持更加谨慎的态度。这严重影响了零售业的发展,俄罗斯的汽车销售量一度降到历史新低。
而就航空运输业而言,俄罗斯人民不仅出行次数减少,对于出行工具的选择,也不再*价格稍贵但省时的飞机,这使得俄罗斯的航空业受到不小的打击。
2008年8月,俄罗斯选择乘飞机出行的人数比2007年同期减少了近100万人,航空公司不堪重负。
此外,到俄罗斯旅游的外国游客也在减少,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旅游运输服务业,尤其是民航业的发展。
深陷困境的俄罗斯已是焦头烂额,偌大的帝国摇摇欲坠,似乎只需要一阵微风就能吹倒它。
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怎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呢?
(奥巴马)
因此,虎视眈眈的奥巴马联合欧洲诸国落井下石,痛打俄罗斯——俨然一副“趁他病要他命”的凶狠架势!
二、危机:强硬的欧美
尽管美国在金融风暴中站立不稳,但是奥巴马依然得闲,将“俄罗斯”与“金融危机”一起,称为“当今世界的大威胁”。
作为第一位非洲裔美国总统,奥巴马以自身经历验证了“美国梦”。
选民对奥巴马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小布什“握手俄罗斯”政策的攻击,他在竞选中表现出了和前任总统截然不同的外交理念。
小布什时期,美国与俄罗斯日趋友好的关系招致了美国民众的不满,共和党甚至指责小布什“丧失了甚至最亲近的盟国和朋友的尊重、信任与信心”,“与俄罗斯交好损坏了美国形象和软实力”
而强硬的奥巴马让美国人看到了希望。
(美国两党)
基于此,两党间的钟摆在2008年再一次摆向了民主党,共和党遭遇了滑铁卢,美国政坛再次出现了民主党同时控制白宫和国会的格局。
而奥巴马也是不负众望,联合欧盟一起强硬制俄。
首先,美国主动宣扬“打破军备控制的框架是美国利益所在”,奥巴马宣称:
“美国上任政府单方面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以寻求建立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的做法是基于全球利益而做出的考虑。”
奥巴马口中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签署于1972年,签署双方是美苏两国。该条约是冷战时期军备控制的基础。
它保证,每一方都可以通过威胁发动毁灭性的核打击来报复任何攻击,从而震慑另一方,并提供了一份明确声明,表明华盛顿承认莫斯科的战略对等。
奥巴马政府不断强调,反导条约是冷战的遗产,美国要超越《反导条约》、谋求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合法化。
奥巴马公开发言不久之后,便开始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部署区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称“旨在阻止来自朝鲜和莫斯科的导弹齐射”。
2008年年末,奥巴马宣布美国将在波兰部署第三套陆基弹道导弹系统,以对抗伊朗导弹威胁。
尽管美国一再否认,但这些行动无疑是在狠狠地扇着俄罗斯的脸——在俄罗斯国力薄弱的时候,美国正在暗中削弱俄罗斯的核威慑能力。
翌月,美国宣布计划在波兰建立一个反弹道导弹防御设施,同时在捷克共和国建立一个雷达站。
(反弹道导弹防御)
颇为讽刺的是,这两个国家都曾是华沙条约的成员国。
俄罗斯认为美国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作为回应,俄罗斯试射了一枚远程洲际弹道导弹RS-24,声称它可以击败任何防御系统。
梅德韦杰夫警告美国,这些新的紧张局势可能会把欧洲变成一个“火药桶”。然而,美国依旧是我行我素。
随着与西方的关系恶化,2009年1月,俄罗斯宣布,俄罗斯将暂停遵守《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并禁止在俄罗斯领土上进行进一步的武器检查。
美俄之间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
然而,就当俄罗斯全民一心、同仇敌忾的时候,西方又心生一计,继续向前苏联国家“输出民主”,让俄罗斯有力使不出。
而2009年也被认为是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与俄罗斯关系最糟糕的一年,一些学者、政客和媒体甚至将双方的紧张关系称为“新冷战”。
(颜色革命)
奥巴马政府以“民主和平论”为理论支柱,肆意干涉前苏联国家的内政,强行向其输出西方的“民主制度”,还鼓动爱沙尼亚、立陶宛等国进行反俄叛乱。
而欧洲也并未停止推动东扩的步伐,甚至将其触角伸向俄罗斯的“红线”——乌克兰。
到2009年,欧盟和北约已经扩大到大多数前华沙条约国家。原属苏联的势力范围倒向了西方,欧美毫无疑问地获取了与俄地缘政治竞争的优势。
俄罗斯政府怒斥道:“这是对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侵犯”。
这一时期,俄罗斯不仅要抵抗金融危机的侵蚀,还要与西方在后苏联空间进行缠斗。
在这关键的时刻,中国挺身而出,表示要以250亿美元的贷款换取未来3年的石油供应。
斜刺里杀出的中国成了俄罗斯危局中的奇兵——对于俄罗斯来说,250亿美元无疑是“久旱逢甘霖”,它不仅可以挽救国内低迷的经济,还可以向世界上的投资者释放积极信号,吸引本已逃离的外资。
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经济体量巨大的中国是一个足以忌惮的对手,因此暂缓了对俄罗斯的步步紧逼。
更重要的是,这250亿美元帮助俄罗斯重铸了“能源外交”的信心,使得俄罗斯不再畏惧西方的压迫。
三、中国迎险救危局,美国作梗终自乱
能源外交早在沙俄时期就初现雏形,而后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正式形成,在苏联解体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步上升为俄罗斯的国家战略。
(俄罗斯石油)
俄罗斯将能源外交作为一种经济外交的手段,通过“政治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一硬一软双管齐下,曾有效地威慑了欧美诸国的紧逼。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大不如前,传统强项军工产业发展不足,轻工业不发达,经济上整体呈现低迷景象。
正是能源外交的加强给俄罗斯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
大力发展优势能源产业是俄罗斯实现GDP増长的重要途径,能源产业已成为俄罗斯的支柱产业,是俄罗斯实现大国复兴的关键举措。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能源外交”不倒,俄罗斯就有信心对抗每一个对手,中国的250亿美元,正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一枚“定心丸”。
(俄罗斯天然气)
在获得中国的贷款援助之后,稳住阵脚的俄罗斯迅速实施“东向战略”,开启了能源外交的新方向。
这一战略不仅使得国际油价提升,还增强了俄罗斯能源外交的自主性。
大量的能源订单从亚洲涌入俄罗斯,俄罗斯断崖式下跌的经济被瞬间扭转。
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俄罗斯人的信心也在不断提升。
面对前联盟国家“疏俄倒西”、北约东扩步步紧逼,加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实施的压迫,俄罗斯毫不畏惧,再度拿起能源武器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出于对中国的感谢,在2009年5月,梅德韦杰夫在完成例行的独联体首访后即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俄罗斯)
访问期间,中俄签署《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表示要优先发展长期稳定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强调进一步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调,继续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予以相互坚定支持。
在金融危机风波过后,中俄合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基本实现了各领域全覆盖。
俄罗斯不仅平稳地度过了这一次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关系还实现了极大的飞跃。
但是,“有人欢喜有人忧”,阴谋被挫败的美国饱尝反噬的苦果,生动地演绎了何谓“多行不义必自毙”。
美国民众对于奥巴马未能解决俄罗斯而深感失望,持续不断的经济危机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和中下层民众的不满情绪。
(美国抗议活动不断)
美国中产阶级将自己看做是奥巴马政府惹怒俄罗斯的代价和牺牲品,是被时代淘汰的失败者,这种挫败感使其将怒火发泄到商业和政治精英身上。
他们谴责商业精英和政治家们不关心国内社会中下层民众的根本利益,只是将眼光放在全球性的经济和政治融入中,而政治已经彻底沦为了利益集团的工具。
他们对两党制的党派之争愈加痛恨,认为现行的政治体制是政治精英们玩弄权术的工具,是他们分赃社会财富的冠冕堂皇的挡箭牌。
盖洛普民调显示,对美国政治精英不信任的民众达到了七成以上。
毫无疑问,美国人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所有的苦果自能自己吞下!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对美关系”,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俄罗斯对外关系中无法绕过的坎,始终牵扯和耗费俄罗斯巨大的战略资源,在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大棋盘中从来都居于中心位置。
俄罗斯发展对华关系,不可避免地要与处理对美关系联系起来统筹考虑,确保俄罗斯在中俄美三角关系中保持平衡和主动有利位置。
(中美俄)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朋友要交,心里有数”。
参考资料:
《世界何以走向“后西方”》 阮宗泽
《国相交 民相亲 心相通--中俄友好的民意基础扎实稳固》 《光明日报》
《中国驻俄大使:对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
《塑造与“反哺”:大国地缘政治竞争回归背景下美国核战略转型论析》 程晓勇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后冷战时期美俄关系的三个循环》 陶文钊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
《俄罗斯南太政策的特点(2008-2021)》 唐杰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2000年以来风险事件对俄罗斯国际收支冲击的比较分析》 郑维臣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油价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及对中俄经济合作的启示》 高丽 新疆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