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带你了解世界杯相关资讯,今天为各位分享《「李发彬简介」中国女排队员》,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东京7月25日电(记者刘阳、王恒志)“我接下来还有比赛,还要保持训练状态。”说这话的人叫李发彬,刚刚走下东京奥运会的*领奖台。
28岁的李发彬在25日的男子举重61公斤级比赛中,力克印度尼西亚老将伊拉万拼下一枚宝贵的*。这位淡定的大力士似乎瞬间转换状态,准备迎接9月中旬的全国运动会了。“我还要比好全运会呢!”李发彬胸有成竹,在场的记者被逗乐了。
7月25日,李发彬在颁奖仪式上。 杨磊 摄
这注定是一场经典但并不精彩的对决。李发彬的*对手、四届奥运老将伊拉万和他上演了第三次“*对决”,前两次是在2018和2019年的世锦赛,两人各有胜负。第三次,距离上一次相遇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
紧张在所难免,32岁的伊拉万第一次试举137公斤成功后,李发彬试举同样的重量竟然失败了。“第一把压力很大,而我通常愿意把难度想得更大一些,这样比赛就会显得简单一些。”李发彬说。
来自福州的李发彬其实是抓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开把的失败反而让他释放了一些不必要的紧张,此后他连续两次试举成功,以141公斤完成抓举比赛。反观伊拉万,急于求成导致发挥失常,两次试举141公斤无果。
“这场比赛虽然比我想象得要轻松,但是能够赢他真的很难。”李发彬说。的确,挺举比赛开始后,中国队教练团队的智慧展现无遗,他们通过战术安排,在确保李发彬领先的情况下,逼迫伊拉万两次试举超越世界纪录的重量,将力量的比拼转化为心理和战术的试探。伊拉万两次试举全部失败,只能接受第二的位置。而此时,李发彬不仅确保了*,还握有一次自由发挥的试举。
教练组开出178公斤的重量,高出伊拉万保持的挺举世界纪录4公斤之多。一身轻松的李发彬没能举起超越人类极限的杠铃,而他甚至并不知道这是一个创造世界纪录的重量。他赛后反问记者:“我当时举了多少?”
李发彬说自己当时的动作不到位,还没有把杠铃挺起来,动作就已经犯规了。他有点“傲娇”地说:“这个重量,我当时硬要站起来,还是能够搞定的。但是的确动作犯规在先,我还是选择放弃吧。”
7月25日,李发彬在比赛中。 杨磊 摄
比赛中发生了一幕小插曲,挺举第一次试举,李发彬举起杠铃时由于身体有点歪,竟然直接通过“金鸡独立”,单腿离地转移,把重心调整过来。“这是我比赛时惯有的一个错误动作,奥运会这种场合,千万别误导大家。”李发彬说,“我核心力量比较强,所以能硬掰过来,大家可千万别学我啊!”
李发彬11岁被父亲送去学习举重,他的启蒙教练陈孝铭说,李发彬体重轻、身体灵活,协调性和柔韧性都相当好,“是一块举重好材料”。2011年,李发彬初登国际舞台,就获得了世青赛*,前途一片大好。然而国家队高手林立,李发彬直到近而立之年才争取到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是什么让他保持如此之长的运动寿命?李发彬骄傲地说:“我外号‘小钢炮’,身体很少受伤,都是轻微劳损,休息一下就能好。大家如果需要锻炼身体,可以来找我!”
东京奥运会报道团出品
:
本篇所说的现役队员,是指中国女排2021年第三期集训的队员。包括朱婷、张常宁、李盈莹、刘晓彤、王艺竹、颜妮、袁心玥、王媛媛、杨涵玉、高意、丁霞、姚迪、刁琳宇、龚翔宇、刘晏含、栗垚、林莉、王梦洁、倪非凡19人。
东京奥运会后,中国女排主帅易位,队伍即将重建。众人各安归属,各奔东西。来年相聚,又将是另一番景像了。
一、主攻组:朱婷、张常宁、李盈莹、刘晓彤、王艺竹
刘晓彤,已年愈三十,虽有心为国效力,但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传常常接飞,扣球频频被拦,连一向最拿手的大力跳发,也失去以前的威力,估计明年的世锦赛上,很难看到刘晓彤在国家队的身影了。
朱婷,因手腕伤势曾折翼世俱杯,好今又梦碎奥运会。再有人建议朱婷保守治疗,估计朱婷也要认真评估了。毕竟没有哪个主帅能有如此巨大的魄力,甘愿冒着朱婷大赛伤势再度复发的风险用她一次。因此,朱婷离队,对手腕接下来进行手术治疗,然后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恢复期。朱婷,离国家队也渐行渐远了,至少在巴黎周期,指望不上了。
张常宁,曾经说过全运会后退役回归家庭,但近日又传出宝宝有意再打三年、助中国女排走出低迷期的传言。个人认为,如果郎平还在帅位上,或者蔡斌执鞭中国女排,张常宁再打三年的概率还是很大的。原因嘛,就是张常宁是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人。如果其他人接手中国女排,张常宁全运会后退役就是大概率事件。
李盈莹和王艺竹,到2024年两人分别是24岁和23岁,巴黎奥运周期正是涨球期,二人留队且渐渐撑起中国女排的主攻线将是可以预见的。
二、副攻组:颜妮、袁心玥、王媛媛、杨涵玉、高意
34岁的颜妮铁定退役。
袁心玥、王媛媛、杨涵玉和高意皆是当打之年,四人联手撑起中国女排的副攻线已没有任何问题。巴黎周期,中国女排最不用担心的就是副攻线。
三、二传组:丁霞、姚迪、刁琳宇
丁霞、姚迪和刁琳宇,三人年龄皆逼近30,且都有伤病缠身。明年的世锦赛上或许还会有其中两人或一人的身影,三年后的巴黎,将不会再有这三个人的身影。
接替她们的,或许是梅笑寒?孙燕?李雪银?
四、接应组:龚翔宇、刘晏含、栗垚
龚翔宇24岁,正值职业生涯黄金期,不管谁接手主帅,龚翔宇都会是中国女排接应的不二人选。
刘晏含和栗垚在三年后,年龄一个超过三十,一个接近三十,且硬实力随着年龄增长也更加不够看了。
巴黎周期,刘晏含和栗垚估计都要退出中国女排了。
新一代接应郭亭午、高卉宜、高佳琪不知谁能进入教练组的视野?
五、自由人组:林莉、王梦洁、倪非凡
林莉全运会后应该就退役了。
王梦洁和倪非凡打到巴黎奥运会都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倪非凡还将是当仁不让的主力队员。
结束语
中国女排随着东京奥运会结束而曲终人散。
主帅更替,队长易位,队伍空前的动荡难免。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盛宴。中国女排吸取教训,卧薪尝胆,奋斗三年,励精图治,还会取得理想的战绩的。
东南网7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我外号‘小钢炮’,身体很少受伤,都是轻微劳损,休息一下就能好。”
李发彬已不记得什么时候就被队友们叫作“小钢炮”了。
从9岁被父亲送到南安市体育学校训练举重,到28岁*站上奥运会的赛场,“小钢炮”以一块*给了自己19年举重生涯一个答案。
李发彬来自福建泉州南安,对于李发彬,无论是王德兴、陈孝铭还是徐武忠,这些教练都很看好,“身体灵活、素质特别好,而且协调性和柔韧性都相当好,是一块举重好材料”。
2011年,已经练习举重9年的李发彬开始出成绩,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参加世界举重青年锦标赛就包揽3金,这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鼓舞。
当然,李发彬的信心是建立在强大的实力之上的,尤其是在2018年国际举重联合会级别调整后,他从56公斤级升级到61公斤级,过去的控体重困难户李发彬更是长舒了一口气。
不用控体重带给李发彬的不只是竞技能力的提升,心理上也愈发强大,“在56公斤级的时候,体重降完整个人就感觉比较软了,比赛的水平不如人家,自信就会欠缺一点。改完级别后,自信心等各方面都提升了不少”。
果不其然,调整到61公斤级后,李发彬不仅多次锁定*,还连续破了世界纪录。
2019年,在泰国芭堤雅举行的2019年举重世锦赛争夺中,李发彬以抓举145公斤、挺举173公斤、总成绩318公斤包揽三项*,并且打破总成绩和抓举两项世界纪录,总成绩也刷新了印尼名将伊拉万创下的世界纪录。
虽然受疫情影响,东京奥运推迟一年举行,但李发彬依然保持了出色状态。
2020年10月22日举行的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上,作为国家男子举重队首个登场的队员,李发彬的表现相当出彩。挺举175公斤,超了印尼选手伊拉万保持的该级别挺举174公斤的世界纪录,总成绩318公斤也平了自己保持的总成绩世界纪录。
2021年4月18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的亚锦赛上,李发彬又以抓举142公斤、挺举170公斤、总成绩312公斤轻松获得三金。
对于这位举重老兵来说,只剩下奥运会这最后的挑战。
李发彬的*对手、四届奥运老将伊拉万和他上演了第三次“*对决”,前两次是在2018和2019年的世锦赛,两人各有胜负。第三次,距离上一次相遇已经过去了一年半的时间。
不过,作为抓举和总成绩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李发彬已经今非昔比。开把的失败反而让他释放了一些不必要的紧张,此后他连续两次试举成功,以141公斤完成抓举比赛,奠定了4公斤的领先优势。
在挺举比赛中,教练团队通过战术安排,在确保李发彬领先的情况下,逼迫伊拉万两次试举超越世界纪录的重量失败。在确保*的情况下,一身轻松的李发彬向178公斤的重量发起挑战,这个重量超挺举世界纪录4公斤之多。虽然没有成功,但是李发彬已经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奥运会的历史,“金鸡独立”的一幕也将成为奥运会史上的经典。
李发彬说:“举重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运动,是一种坚持,但是挑战过后,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能为国家争光,一切都值得”
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陈鑫炜 陈梅萍
25日下午2点,离比赛还有一个小时。在泉州南安水头镇龙风村李发彬家中,亲友们早早聚在电视机前。
“为了等看发彬这次的比赛,我们已经好几天没睡好。”李发彬的父母激动又忐忑。讲起李发彬小时候,母亲蔡印花含泪说:“从小被送去体校训练,我们陪在他身边的时间也很少。虽然心疼,但是能为国家争光,一切都值得。”
“发彬,好样的!”在李发彬完成最后一举夺冠的瞬间,现场沸腾了。李发彬的父母眼泛泪花,他们深知这块*多么来之不易。
李发彬的举重启蒙教练王德兴在南安市体育学校观看完整场比赛后,难掩激动。“我就知道,发彬只要发挥出平时的*水平就没问题!”他说。
看着自己发掘的“千里马”驰骋疆场,“伯乐”的心情随着比赛跌宕起伏。他情不自禁忆起了当年:“当年我们一看到发彬,就认定他就是举重的好苗子。”
2002年,9周岁的李发彬被选中进入南安市体校,当时他身高128厘米,体重27公斤,立定跳远却能达到2.1米,王德兴一眼即相中。“能跳这么远,确实不一般。”王德兴说。
通过测试后,李发彬正式进入南安市体育学校参加集训。刚接触举重,李发彬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加上天资和勤奋,进步很快。2004年,李发彬被送往省体校举重队参加训练。2006年,在福建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李发彬在男子丙组40公斤级比赛中获得*,并且一举打破了该项目保持27年之久的纪录,也成为南安市历史上第一位举重*。李发彬入选国家队后,师从陈文斌、徐武忠。出征东京前,李发彬是男子61公斤级抓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保持者、世界举重锦标赛*。
这是李发彬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也是泉州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举重选手。在赴东京参加奥运会前,李发彬还主动联系了王德兴。“我们不聊比赛,就聊聊天,帮他放松心态,以*状态上阵。”王德兴说。
李发彬的梦想,就是在奥运会赛场上实现“升国旗、奏国歌”。二十年磨一剑,今朝圆梦,家乡人民由衷地祝福他。
:东南网
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1公斤级别刚刚结束了抓举项目,中国选手李发彬以141公斤排在第一位。
现在,李发彬的家乡福建南安水头街坊邻里和他的母校南安市体育学校的师生一起正在收看比赛直播。
从22日起,南安市体育学校就拉起了“南安人民预祝李发彬夺奥运*!”、“向李发彬校友学习!”、“父老乡亲支持发彬!”的横幅。
:泉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