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带你了解世界杯相关资讯,今天为各位分享《「***7在线直播观看正在直播」黄梦莹参加东京奥运会》,是否对你有帮助呢?
本文目录
又是一年高考时。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人,比去年增加115万。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也对广大青年寄予殷切期望。
新时代的舞台,期待每一位青年人书写精彩的圆梦故事。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谈起自己的插队经历:
“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学习从来都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2021年6月7日,贵州省贵阳市,考生在考点外候考。
面对疫情,青年人自律、坚持,用*的状态迎接高考。
“要求自己用自律打败焦虑。我给自己的要求是首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好好做完,上(网)课跟平时在学校保持一个差不多的学习心态。”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梦想,所以,怎么能被疫情难倒!”
“我反复告诉自己,要把作业、考题做完,第二天老师上课要讲。我会在脑海里过一遍当天的学习内容、英语单词。”
朴实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一个个努力奋斗的少年。
也许,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2003年7月1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专门讨论如何看待高考。
“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
披星戴月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夺得了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银牌,成为中国首个单板滑雪冬奥会*。
“第一时间就想感谢我身后强大的祖国,因为我知道没有祖国,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真的是情不自禁地去写这封信,向总书记表达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谢。”
在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苏翊鸣由衷写道,“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的时代,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到很幸运。”
每一个挑灯夜读的青年,每一个不断进步的青年,每一个跌倒又站起来的青年,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高中生“工程师”制作的机器人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课;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再次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进行授课。
“天宫课堂”奇妙、有趣、生动,点亮了很多同学探索宇宙的梦想。
2013年,我国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全国6000余万名中小学生观看了授课直播。李什博就是其中一位。太空授课激发了他对航天知识的好奇,尤其是对航天器的浓厚兴趣。
如今,李什博已经成为了空间站大型金属舱体焊接装配团队中的一员。
当看到航天员在自己参与研制的空间站中授课,李什博心中无比激动。当年那颗梦想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
前不久,还有一群大学生上了“热搜”。他们研发的“宇宙八音盒”卫星乐器装置,用于收集外太空的波形数据,聆听宇宙的声音。这一创作灵感,正是来自9年前的那堂太空授课。
一位老师写下对考生的祝福。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拥有更充分的发展条件、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更全面的保障支持、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正在迎来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苏翊鸣回信中所说,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了梦想,加油!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响亮地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青年志愿者在媒体中心摆渡车站点为外国工作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青年人将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磨砺中长才干、壮筋骨。
历时5年,“90后”史晓刚创办的科技公司,取得AR核心专利110余项,成为全球极少数掌握衍射光栅波导工艺的公司之一。
18岁的龚钰犇,满怀参军报国之志。不料上学路上遭遇车祸,危急时刻,龚钰犇舍己救人,失去了右腿,错失了参军的机会。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行。龚钰犇在大学期间一边学习一边创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樱桃、苹果、特色果干等农产品。
“我能重新振作起来,离不开社会对我的帮助。我要把社会对我的关爱传递下去,传递给更多人。”2020年至今,龚钰犇带领500多位志愿者,为孤独症孩子提供公益服务。
青年志愿者在重庆酉阳县青少年之家为儿童讲读绘本故事。
面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历史重任,青年一辈敢攀*的山、勇走最险的路。
28岁的张可主动请缨,先后担任陕西汉中市南郑区佛头山村和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我生长在汉中农村,家境贫寒,靠着大家帮衬才走出大山。”
7年来,他冲在一线,带领村民建茶厂、种猕猴桃。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张可也收获了最美的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人寄予期望:“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青年人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肩负着伟大时代使命。愿手握星辉执笔为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不久前,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致2022年高考生的信中写道:“党和国家非常牵挂你们这届考生。为保障你们在今年高考中健康安全、发挥良好,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做了全面准备和细致安排,全社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爱,请你们和家人安心、放心。”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衷心祝愿高考顺利,展现追梦路上最美的你!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杨彩云
扫描下图二维码看更多新闻
从没这么渴望过拥抱春天,
失去了奶茶、火锅和外出的自由,
宅家多日的我们,
在春天来临之际,
特别希望来一场治愈的旅行!
《新旅行》特别邀请明星朋友
共同参与“用力拥抱春天”主题活动,
听听他们心底的答案!
陈学冬
TO DO:经历疫情,你会觉得能跟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最重要。疫情之后,特别想给许久未见的亲人一个没有防护的拥抱。
TO SEE:想见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们辛苦了,感谢你们,我们都在。
TO GO:有爱存在的地方,不在于走多远,而在于珍惜陪伴。可以是跟家人一起散步的街道,也可以是跟粉丝久违的见面之地。
“希望战疫的春天快点来到!”
马天宇
TO DO:家里蹲的时间有点长,等疫情结束后我最想就是可以恢复到正常的拍戏等工作状态中。
TO SEE:想见的人,朋友,同事,粉丝,想看看大家最近都长胖没。
TO GO:这个没有明确,可能还是说走就走的出发才是。可能还是想去一些小众国家和城市去看看。
“长胖的我你想不想见?!”
包文婧
TO DO:出门,看天,摘下口罩,用力吸一吸新鲜空气。
TO SEE:一直在身边。
TO GO:想去空旷露天的地方,可劲儿撒欢儿。
“此刻用力深呼吸,我只闻到了一礼拜没洗头的奇异味道......”
张梓琳
TO DO:去看望刚生完宝宝的闺蜜
TO SEE:在其他城市的家人
TO GO:和好朋友一起去海边
“全国人民都在陪她在家带娃。”
张歆艺
TO DO:和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顿饭
TO SEE:家人
TO GO:疫情过后重新开满樱花的武汉
“疫情过后,那里一定还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武汉!”
黄梦莹
TO DO:吃火锅、放风筝
TO SEE:同事
TO GO:海边
“现在的我想变成风筝,顺窗户把自己放出去......”
张云龙
TO DO:出去旅行
TO SEE:好久不见的朋友们
TO GO:想去日本看看
“希望东京奥运会能顺利举行!”
高伟光
TO DO:吃火锅
TO SEE:朋友
TO GO:健身房
“网购真的很方便,隔离的我解馋啦!”
王媛可
TO DO:带家人去吃好吃的
TO SEE:朋友
TO GO:和家人在一起哪里都好
“隔离在家,我已经可以给家人亲自做好吃的了。”
疫情结束,
我们要更用力地拥抱春天,
再携手一起好好看世界。
芒种
6月6日0时26分,迎来“芒种”节气!
“芒种”也称“忙种”,这个时节“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真是个又忙又美的时节啊。
芒种一隅
执一笔纯真,画一隅烟火,赠你一方生趣。
插画《二十四节气之芒种》
***新闻《夜读》X 水墨画家皇小小*呈现
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快种。所以“芒种”也被称为“忙种”“忙着种”,是收割和栽种搅缠在一起的时候。“芒种出力出汗,收秋压断扁担。”这一季忙下来,往后吃的喝的都有了。
被称为“麦黄风”的小南风不断悠悠吹拂,天蓝得透明,清清水流绕着竹树繁密的村庄。水是长流水,不断地分出岔去,一湾又一湾。“稻黄一月,麦黄一夜。”圩(wéi)野里,黄熟的麦子和油菜正开镰收割,新插下的稻秧已经返青,一片片黄,一片片绿。
田间什么农活都有了,“小满不答话,芒种不回头。”小麦、油菜还有留种的紫云英收割以后,地要赶快灌水翻耕,把单季中稻秧抢插下田。四野里都是草帽晃动,水田里都是倒退着插秧的人。“小满栽田家把家,芒种插秧普天下。”人们真是忙得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又起早又摸黑,路又远,田埂窄,中饭送到地里吃。”
麦子打下后,那些粗壮光洁的麦秆会被挑选出来,剪去外叶和梢头,扎成一摞一摞地放太阳下晒干,再稍稍打潮,就可编麦辫子,一盘麦辫子能缝出一顶草帽。
麦上场,杏子黄。南风初起,一树树杏子带雨黄透,果香扑鼻。水灵灵的杏子,黄中透红,闪着诱人的光泽。樱桃也红了,水塘边的桑果子早就熟透了,成群的麻雀飞到树上啄食,当然还有白头翁、八哥和山喜鹊。
这些日子里,叫天子成天响亮地荡气回肠地鸣叫着,常常三五一伙箭一样从田沟里直冲而起,像比赛似的一个比一个蹿得高,倏忽间就窜上云霄。
豆麦下场,早稻扬花,田畴之上一片柔情蜜意。月月红、紫蔷薇、槿柳花、石榴花一齐出台,金银花四处飘香,茉莉花枝梢上全是圆润白苞。藏在田埂和坡地边草丛里的“栽秧果”鲜红欲滴,像惹人怜爱的小精灵,小心地摘下捧在手心里,甜津津的红色汁水一碰就溢出来。
有时,麦地翻耕后还没有来得及耖(chào)平,早梅雨就来了,只好泡着。水哗哗地流向低处沟塘,鱼逆水而上,在犁出的沟垄里乱游。从两头追赶堵截,不一会儿就能捉好多。
单季中稻秧全部插完,田脚水清,还要举行安苗活动。说是请神灵护佑秧苗平安生长,其实更是对自己一番忙碌后的犒劳。用新麦粉捏成家禽牲畜,蒸熟,点上颇见喜气的苋菜红汁,先送土地庙祭祀。结束后再端回家,配上瓜果鱼肉,大碗里倒满青梅酒,相互劝饮,慢慢醉去。
入夜,已有流萤几点,飞来又去,白兰花香若隐若现,仲夏夜到了最值得珍惜的时候。
芒种民俗
芒种·三候
芒种一候“螳螂生”,古人认为芒种时节螳螂破茧而出。螳螂是自然界的拟态专家,可以貌如花,形如竹,可以翠如夏草,枯如秋叶。
芒种二候“䴗(jú)始鸣”,成语“劳燕分飞”,“燕”指燕子,“劳”指的就是伯劳鸟,即“䴗”。
芒种三候“反舌无声”,在古人眼中,伯劳鸟和反舌鸟是善鸣之鸟中的两类典型代表,此时节,伯劳鸟啼鸣,而反舌鸟收声。
芒种·送花神
芒种送花神,是中国人绵延千年的岁时风雅。与农历二月十二恭贺百花生日的“花朝节”(也叫“花神节”)相对应,一迎一送之间,积淀着中国先民钦敬自然的人文情怀。相传芒种日,百花凋零、群芳摇落、花神退场,民间会在这一天举行仪式饯送花神,表达对花神赐美人间的感谢,以及盼望花神明年再会的美好希冀。
芒种·青梅煮酒
芒种时节,梅子成熟,正是煮梅、食梅的好时候。由于新鲜的青梅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食用,最常见的加工方式便是“煮梅”。此外,民间还流行酿制青梅酒,味道清爽。《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中便有“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的描述,“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就由此而来。
芒种
草木人间
梅子黄时雨,田间稻花香,渌沼莲花放,夏日悠悠长……芒种时节的这些绝美风景,入眼入心。不管是煮梅听雨,小楼看海,还是枕花而眠,听水入梦,都让人心生怡然。
在这个又忙又美、又收又种的时节——
希望你“忙而不乱”:莘莘学子就要踏上考场,愿你们沉着冷静,将多年“种植”转成“收获”,硕果在前,只管去摘。
希望你“忙而不茫”:保持内心的节奏,有收获也有行动,既能得到努力后的犒赏,也不忘继续向上生长。
芒种之夜
微风轻拂,吹起阵阵麦浪
这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播种的时刻
我们想邀你赴一场“芒种之约”
一起走进经典,共享阅读之美
6月6日19:00到22:00
总台文艺中心、人民文学出版社
将联合举行大型网络直播活动
【中原作家群聊“网格本”】
主持人张泽群
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柳建伟
作家梁鸿、冯俊科、邱华栋
邀你“加入群聊”
一起畅聊外国文学经典
等等,你问“网格本”是什么?
“网格本”是爱书人对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昵称
因其简约的网格状封面设计得名
看完是不是觉得很眼熟?
甚至家里现在就有一本?
更多关于“网格本”的故事
明晚七点来直播间听个痛快
不见不散!
制片人 | 张天宇 主编丨王若璐
编辑 | 杨瑜婷 校对 | 高少卓
又是一年高考时。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人,比去年增加115万。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也对广大青年寄予殷切期望。
新时代的舞台,期待每一位青年人书写精彩的圆梦故事。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谈起自己的插队经历:
“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
学习从来都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需要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吹尽狂沙始到金。
2021年6月7日,贵州省贵阳市,考生在考点外候考。
面对疫情,青年人自律、坚持,用*的状态迎接高考。
“要求自己用自律打败焦虑。我给自己的要求是首先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好好做完,上(网)课跟平时在学校保持一个差不多的学习心态。”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梦想,所以,怎么能被疫情难倒!”
“我反复告诉自己,要把作业、考题做完,第二天老师上课要讲。我会在脑海里过一遍当天的学习内容、英语单词。”
朴实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一个个努力奋斗的少年。
也许,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2003年7月1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文章,专门讨论如何看待高考。
“考上大学固然可喜,但没考上大学也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
披星戴月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北京冬奥会上,苏翊鸣夺得了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银牌,成为中国首个单板滑雪冬奥会*。
“第一时间就想感谢我身后强大的祖国,因为我知道没有祖国,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我真的是情不自禁地去写这封信,向总书记表达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感谢。”
在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苏翊鸣由衷写道,“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成长在一个*的时代,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感到很幸运。”
每一个挑灯夜读的青年,每一个不断进步的青年,每一个跌倒又站起来的青年,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高中生“工程师”制作的机器人
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课;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再次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进行授课。
“天宫课堂”奇妙、有趣、生动,点亮了很多同学探索宇宙的梦想。
2013年,我国航天员进行*太空授课,全国6000余万名中小学生观看了授课直播。李什博就是其中一位。太空授课激发了他对航天知识的好奇,尤其是对航天器的浓厚兴趣。
如今,李什博已经成为了空间站大型金属舱体焊接装配团队中的一员。
当看到航天员在自己参与研制的空间站中授课,李什博心中无比激动。当年那颗梦想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
前不久,还有一群大学生上了“热搜”。他们研发的“宇宙八音盒”卫星乐器装置,用于收集外太空的波形数据,聆听宇宙的声音。这一创作灵感,正是来自9年前的那堂太空授课。
一位老师写下对考生的祝福。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拥有更充分的发展条件、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更全面的保障支持、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正在迎来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苏翊鸣回信中所说,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了梦想,加油!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响亮地喊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青年志愿者在媒体中心摆渡车站点为外国工作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大蓝图”,青年人将自己对中国梦的追求化作一件件身边实事,在磨砺中长才干、壮筋骨。
历时5年,“90后”史晓刚创办的科技公司,取得AR核心专利110余项,成为全球极少数掌握衍射光栅波导工艺的公司之一。
18岁的龚钰犇,满怀参军报国之志。不料上学路上遭遇车祸,危急时刻,龚钰犇舍己救人,失去了右腿,错失了参军的机会。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行。龚钰犇在大学期间一边学习一边创业,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樱桃、苹果、特色果干等农产品。
“我能重新振作起来,离不开社会对我的帮助。我要把社会对我的关爱传递下去,传递给更多人。”2020年至今,龚钰犇带领500多位志愿者,为孤独症孩子提供公益服务。
青年志愿者在重庆酉阳县青少年之家为儿童讲读绘本故事。
面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历史重任,青年一辈敢攀*的山、勇走最险的路。
28岁的张可主动请缨,先后担任陕西汉中市南郑区佛头山村和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我生长在汉中农村,家境贫寒,靠着大家帮衬才走出大山。”
7年来,他冲在一线,带领村民建茶厂、种猕猴桃。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张可也收获了最美的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人寄予期望:“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青年人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肩负着伟大时代使命。愿手握星辉执笔为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不久前,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在致2022年高考生的信中写道:“党和国家非常牵挂你们这届考生。为保障你们在今年高考中健康安全、发挥良好,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做了全面准备和细致安排,全社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爱,请你们和家人安心、放心。”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衷心祝愿高考顺利,展现追梦路上最美的你!
总监制丨钱蔚 王姗姗
监制丨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主编丨宁黎黎
编辑丨程昱
视觉丨江雨航
校对丨杨彩云
扫描下图二维码看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