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学浅,据鄙人所知35年后的切尔诺贝利现在的样子,大概是这样的:
1、居民平静,辐射强烈
众所周知, 当年那场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的惨烈的核泄漏事故,几乎要了半个欧洲人的命,不说苏联 *** 那时的应对乏力,单说围绕着那场核泄漏事故的救援英雄们,他们就是一个值得后人铭记。这群“飞蛾”不吝生死的奉献,才使得超大计量的核辐射,得到了暂时的被控制。
而当地居民也因此,得以有机会,撤到安全区继续生活,时至今日。尽管35年过去了,当地的居民生活早已恢复平静,对张牙舞爪的核泄漏,也司空见惯了,可是切尔诺贝利的这个“雷池”也就在那里,核辐射依旧很强烈。当地居民只能在相对安全中艰难而无奈地度过自己的带着“宿命”的日子。
2、无人禁区,怪兽天堂
而切尔诺贝利核电机组的事故地,则是另一副禁地的模样,那里到处都是超量的核辐射。人,们只能穿着更好的防护服,才能勉强在核辐射相对稍弱点的地方停留片刻。而当地的动植物,因为没有人类的干扰,在核辐射的“庇护”下,反倒异常的大。种群繁殖更是了得。
河里成群结队的巨型河鱼,建筑物多年不腐烂的动物尸体,以及还没有使用就搁在核辐射下的摩天轮,都在核辐射的辐射区存在着。也许可以说,这里不仅是怪兽的天堂。依旧更是可以将人包裹在核辐射里的无人区。
3、巨棺有寿,仍在监控
再说那个爆掉四号发电机组,依旧包裹在水泥“石棺”中,但是人类在30多年中,又对“石棺”升级加固了,可是这依旧是权宜之计。 换言之,如果核辐射的伤害,时时刻刻地依旧悬在人类脆弱身的头上。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一件非常可怕的核爆炸事件,而对于经历过切尔诺贝利内场灾难的人来说,过去的经历是恐怖的,未来也同样恐怖,这些人虽然在内场经历中幸运的存活下来了,但是他们的身体里却携带了很多的致病基因,而且由于有很大的辐射,所以这部分人的身体里有很多器官已经发生变异,而且这些人终日都心惊胆战,根本没有办法确认核辐射会不会让自己的 *** 或者卵子变异,而且每天都要猜测自己的下一代会不会受病痛的折磨。
按照切尔诺贝利那样严重的核辐射来说,人的 *** 和卵子是会受到很大影响的,对于那些切尔诺贝利事件幸存下来的人来说,他们的心里一直存在着自己的后代,也将不健康的这种观念。
但是根据有关人员的检测,免疫学家对于200名切尔诺贝利幸存者以及他们的子女进行了研究,发现有辐射导致的基因突变都没有出现跨代的效应,尤其是那些终日活在胆战心惊吓的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地区的人,准确来说,如果核辐射真的影响到下一代,那么这些人将不应该繁殖和生育,但是显然免疫学家这样的实验结果让这些人都松了一口气。
切尔诺贝利是一场非常恐怖的灾难,现在生存下来的人有些污染比较严重,已经因为各种疾病而离世了,直面那场灾难的人也在饱受着各种病痛的折磨,但庆幸的是,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现在已经降低到了人们可以生存的剂量,这所城市现在开放了很多,当初因为核辐射造成危机的地点,如果有对于那场灾难感兴趣的人们,可以去那里免费参观,我们也能直面那场灾难带给我们的恐惧,切尔诺贝利的后代基因并不会产生变异,所以这部分人可以放宽心了。
现在那里建造了“石棺”,将爆炸的反应堆进行了封存,“石棺”内还有很多核废料。
我们都知道,最近有个热搜引起了人们的热议。那就是切尔诺贝利已经35周年了。切尔诺贝利这个事件想必大家都是有所耳闻的了。
一、在35年前,切尔诺贝利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件非常巨大的事情。
在35年前,切尔诺贝利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件非常巨大的事情,那就是核电站泄露了。当时的人们还活在一片祥和之中,大家完全没有感受到有什么异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影响的范围非常的大,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核泄漏事件。据说方圆百里的人们都受到了影响,很多人在后面几年的时间内都相继患癌症离开了。
二、这三十几年的时间内那里真的是人烟荒芜的地方。
核泄漏事件发生后不久,人们便撤离了那个地方,在这三十几年的时间内那里真的是人烟荒芜的地方。你很难想象之前人们热闹生活的样子,核泄漏的威力是非常的大的,直到现在那里的核辐射还是超标的,所以根本不适合任何的生物在那里居住。
三、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完全是人们用鲜血给堵住的。
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完全是人们用鲜血给堵住的。苏联派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去清理核污染的现场,这些人们暴露在核辐射下面,最后他们都痛苦的死于核辐射了。我们非常敬佩这样的人们,他们明知道结果,但还是义无反顾的去防止核泄漏近一步扩散。当时还有人主动站出来想要去执行任务。有个美剧就拍摄了这个事件,看的时候让人非常感动。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切尔诺贝利已经35周年了,这场核泄漏事件是让人难忘的。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残留下一块巨大的有毒区域。但科学家报告称,他们观察到该区域有一些“不一般”的迹象——最新的发现是一只年轻的野狼走出了切尔诺贝利隔离区。
这片无人区面积大约4300平方公里,今天仍然被认为高度污染而不能居住。但在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下,部分野生动物看起来已经能茁壮成长,并且开始突破隔离区的界限。可能携带突变基因
切尔诺贝利,曾经人们眼中最安全、可靠的核电站。但1986年一声巨响后烟火冲天,彻底击溃这一神话。
据乌克兰官方统计,截止到2006年,有大约240万乌克兰人(包括42.8万名儿童)受到这次事故的辐射影响,出现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人类的健康问题主要受放射性物质碘-131影响。而锶-90和铯-137会对土壤造成更为持久的污染,植物、昆虫和蘑菇从土壤中吸收铯-137,受污染的食物有可能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所以部分科学家担心,核辐射会对当地造成几个世纪的影响。
2015年2月,研究人员将GPS全球定位器安装在13只野狼身上,开始监视它们的一举一动。通过GPS定位,科学家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核衰变是如何影响这些野生动物的。
不久前,科学家意外发现一只3岁大的雄性野灰狼身上的GPS定位器远离了核辐射区——它闯荡到了大约369公里的地方。这是科学家们首次追踪有狼离开放射性切尔诺贝利区,达到了这么远的距离。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发现可能预示着未来野生动物数量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但同时,其携带的变异基因也可能会扩散开来。
此处并非“生态黑洞”
核事故后,切尔诺贝利灾区沦为“鬼域”。据称苏联 *** 疏散逾9万名居民,大面积现代化的居住地带被列为封锁区。
但30年来,人类禁区却成了动物领地——英国生态及水文中心此前曾开展TREE计划,用以评估核辐射风险。研究人员在灾区安装了40部自动摄影机追踪野生动物,拍摄到一只棕熊在围栏外雪地踱步,可能是在觅食,摄像机还将当地更多的动物——那些无视辐射的山猫、野猪、灰狼、鹿、马和水獭等一并纳入了镜头。
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科学家迈克尔·拜尔纳,是监控并分析那批戴了GPS定位器的狼群的科学家之一。他表示,在切尔诺贝利地区,狼的数量是其他未受污染地区的7倍。
这很可能是因为人类大面积撤出,对当地生态的压力和干扰也随之锐减,为动物重返栖身地提供了一定机会。一些较为大型的哺乳动物几乎是即刻就出现在这里,而且在无人区肆意繁殖,数量快速增长。
拜尔纳认为,切尔诺贝利禁区远非“生态黑洞”,迁徙的行为很可能也会出现在其它野生动物身上。
但这项研究还发现,其他12只戴有GPS的狼都留在它们的“家乡”。一般来说,狼作为群居动物很少“离家出走”,何况是走到数百公里之外。不排除是狼群数量过密,某只野狼迫不得已向外扩散。目前,科学家尚不清楚逃离的狼发生了什么情况。
争议的问题还很多
尽管有摄像头、定位器和一直未中断的调查,但实际上,科学家们还不清楚切尔诺贝利之灾对当地野生动物种群的总体影响,研究曾发现某些动物突变率增高的证据,但总体情况仍是模糊的。
这也是科学家们监控这批灰狼的原因,它们在此地已经蓬勃发展,数量惊人,颇具代表性。
现在,一只大胆坚定的狼,足迹已远远超过了隔离区。这位逃逸者所携带的辐射量,对它出现地区的人类几乎不会有什么影响,但通过它,科学家可以进一步揭示基因突变如何进入更广泛的动物群体,换句话说,野生动物受核辐射突变的基因到底能传播多远。
不过,这种“突变”现在发生到了何种程度,是科学界另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
2016年一项研究认为,这场事故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会消退,甚至是永久性的。一个来自南卡罗莱纳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小组发布的报告显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所泄露的辐射已经导致周边区域的生物生态系统产生异变。